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05期 另類教育在台灣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孔夫子與弗雷勒的教育對話:結合儒家教育哲學與解放教育哲學之另類教育
關鍵字:
作者/王蔚婷 ()
  「教師即是權威」的倫理加上聖經的無謬論創造了一個讓學習者不敢發問的學習環境,使基督徒在學習聖經與神學的過程中永遠只是被動、聽話的學生…

  基督教是個相當注重教育的宗教且是個入世的宗教,對世界應負有使命感,這種使命感須透過信徒的教育達成,並不單單只是將「基督教教育」關起門在教會做,甚至只僅止於教導聖經知識與基督教神學。近年來台灣的教會漸漸培養社區意識,因此基督教教育可試著從傳統以聖經與教義為主軸的教育內容,走向多樣化的教育(註1),然而,該如何帶領教會走向多元化的基督教教育?需從檢視台灣基督教教育者所持有的教育哲學開始。一個基督教教育者(註2)持有何種教育哲學(理論)必定影響著他所提供的任何教育活動(實務)。在此,首先介紹影響東南亞族群,例如:台灣、日本、韓國、越南、泰國等高情/語境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國家甚鉅之儒家思想,與由巴西教育者保羅弗雷勒(Paulo Freire)所代表,影響拉丁美洲解放神學深遠之解放教育,最後做一綜合分析,身為一位台灣基督教教育者,如何整合這兩種迥然不同的教育哲學,而帶領台灣基督徒擁有另類的基督教教育與實踐。

※ 台灣基督教教育深受儒家思想影響
  台灣基督教教育課程與教學不諱言深受儒家思想與其教育理念所影響,即使遠赴海外(尤其是西方國家)深造多年的神學院教師之神學院教學也無法跳脫儒家教育理念所深烙的學理原則,使得台灣教會的基督教教育理論與教學實務也脫離不了儒家的教育模式。受儒家學理潛移默化,習染高情/語境文化之基督教教育者與其學習者之特色乃為重視家庭或社會勝過於個人、彼此互相依賴勝過於獨立自主、尊重等級制度勝過於平等主義、敬老尊賢、聽從權威、在乎性別之差異性。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基督徒,在基督教教育的教學活動中,台下的學習者會期待站在講台上的那一位是個分送與傳遞知識的專家(權威),對此專家(權威)所傳遞的知識有著從不質疑且全然聽從的態度。相較於上述教育哲學,弗雷勒認為,坐在台下不提出疑問的學習者,是個被動的學習者,他極力反對這種「教育即存積」(Education as banking)的教學(註3)。這種教育哲學的由來是他於1940年代推動農民和工人識字運動時所提倡的。他企圖試著透過教育,解放那些受壓迫者的被壓迫意識。弗雷勒的解放教育哲學轉換了教育學的關注焦點,將教育的重心從壓迫者轉至受壓迫者身上,這種教育學不只是「為了」受壓迫者的教育學,它更是「和」受壓迫者一同進行的教育學。

※ 囤積式教育vs.提問式教育
  由儒家教育哲學所形成弗雷勒所謂的囤積式教育(banking education),與提問式(problem posing)教育之間的不同在於,在討論提問式的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發生了轉變,教師不僅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他同時也成了學生;學生不僅是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他同時也成了老師。

  另一層面,弗雷勒將教育重心的轉移賦予攻治與社會的意涵,這使得他的教育目標也發生了轉變。在弗雷勒的看法中,民眾的識讀能力與批判意識的形成有著密切的關係,教學行動因而是一種政治性的文化行動。在囤積式教育模式設計下的查經班即成為由專家/權威站在講台上使用講授方式教學,基督教教育的教學設計即承襲了長期以來受囤積式教育影響的學校教育模式,囤積式教育在教會中的教育活動常為聖經或神學知識的記憶與背誦。即使近年來,弗雷勒的對話式教學漸漸出現於台灣的教學環境,但仍需要大力在基督教教育鼓吹。「教師即是權威」的倫理加上聖經的無謬論創造了一個讓學習者不敢發問的學習環境,使基督徒在學習聖經與神學的過程中永遠只是被動、聽話的學生;教師只能單向的灌輸學生知識。但莫非受儒家與至聖先師孔子影響至深的台灣基督徒套用了弗雷勒的對話式教學原則,針對台上的教學者(通常是受過神學訓練的牧師或是聖經訓練的專家)提出問題或質疑時,就犯了不尊師重道的大忌了嗎?讓我們從回顧儒家的起源開始。

  孔子所處的世代是政局動盪不安的周朝,他的野心即為協助當時的統治者帶來和諧與平安,然而當他的理念無法輕易實現,他開始轉移他的策略且開始招收弟子。眾所周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孔子重要的教導,他當時的目標即是培育有學養道德且能為社會與國家貢獻自我的「仁」人。整體來說,儒家思想的源由是來自於政治形勢動盪不安下尋求社會與國家的和諧,甚至犧牲個人的利益以達成和諧的目標。孔子是第一個創立私塾的教育者,「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皆是孔子的教育哲學,他的主要教學方式是「以身作則」及「提問」,且他還常常帶領學生校外教學,從生活實境中教導人生哲學。

<未完待續.....>
1.高天香著,〈台灣教會成人教育的使命與目的〉,《基督教教育期刊》,第4(1998.5),頁12~14。
2.基督教教育者在此泛指教會與神學院或任何提供教育活動等機構內實行教育工作者,包括牧師、長老、執事、主日學教師、神學院教師等。
3.Freire, Paulo, 1970, Pedagogy of oppressed. New York: Seabury.
4.蘇惠蓁著,〈基督教教育方法論〉,鄭仰恩與林明珠編,《信仰的成長與深化》,頁95~96。
5.http://adte.nknu.edu.tw/club/intro_解放神學.htm
同作者相關文章:
孔夫子與弗雷勒的教育對話:結合儒家教育哲學與解放教育哲學之另類教育 (第 105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05 期 另類教育在台灣 (24-27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05期  2008年  4月 另類教育在台灣 105
本期主題:另類教育在台灣
發行日期:2008/4/10
另類教育——尋回生命的希望與轉化
目錄s/
一條自主學習的路——在家教育
當五色鳥再來的時候——雅哥實驗小學.雅歌青少年管絃樂團
森林裡的教育——森林小學的旅遊教學
原住民的部落社區大學的現在與未來
終身學習‧終身教育——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松年大學
從解放知識到草根民主的嘗試——社區大學運動
孔夫子與弗雷勒的教育對話:結合儒家教育哲學與解放教育哲學之另類教育
從主日學發展史看基督教教育的推動
李崑玉、李嘉嵩兩代傳道人與霧峰林家的信仰與交往
從語言學入手的排灣宣教師—懷約翰牧師
在杜象的〈馬桶〉之後——我看現代藝術與現代舞
神學院是牧師職業訓練所嗎?——訪台神林鴻信院長
證照熱潮的省思
神愛世人.相約永恒——新莊教會的超教派社區宣教經驗
談「戀愛的迷思」
事過不境遷
同學群像—— 一群愛主並勒緊褲帶的藝術工作者
從陌生到期待
上帝用神研班改變我
從神研班看上帝的差遣
與上帝的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