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08期 宣教青年‧青年宣教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上下皆通」的原住民教會
關鍵字:
作者/ Behuy Payas蔡瑞斯 (泰雅爾中會松茂教會傳道)

引言/因為過去個人生命的歷程,讓我的牧會觀不再只侷限在部落,也知道都會區與部落是可以互動、聯結的。


在部落與居民聊天時,我們都會用原住民的說話方式來表達,經常說到「上」、「下」兩字。譬如有人剛從都會區回部落,看到的人會對他說:「你上來了」!反之,倘若有部落的人,有事要下都會區辦事的話,大家也會說:「你要下去囉」!如此,我們不難明白這裡所寫的「上」是指部落,「下」是指都會區。

3年前剛到教會服事,年底蒐集所有教會會友名單,共98名。特別的是,籍在人在42名,籍在人不在56名(全數長期住在都會區)。平時部落教會主日崇拜人數,從一開始25~30人,期間10名年長信徒蒙主恩召,如今常常不到20人聚會,會友年齡層在60~80歲。面對這樣的窘境,身為上帝僕人,又年少氣盛、衝勁十足的自己,怎麼會想過安於現狀的牧會生活呢?

於是,這3年來,除了鞏固自己在部落牧會的基礎外,也著手教會新一代青年會友信仰的重建。在此,我想以拋磚引玉的方式,讓生活在新世代的原住民宣教者,包括所有牧者、長執暨信徒在內,思考如何保持一顆原鄉部落的性格,同時專心傳福音給都會區的青年?

※ 在「上」的基礎操練
以前在神學院時,師長們時常提醒原住民傳道人,除了聖經之外,也必須重視牧會生活,亦即重視語言、文化與歷史。雖然自己並非完全在原鄉成長,卻常常期許自己,在牧會生活中,從泰雅爾族的語言、文化與歷史的角度,來加強個人原鄉部落的意識。下述是過去3年來個人牧會的操練:

1.語言操練:2005~2007年,參與世界展望會生命教育計劃,擔任梨山與平等兩所國小的母語課程助理講師;在牧會過程中,請母語老師翻譯我所寫的北京語講道篇,將其轉寫成羅馬拼音講道篇;2007(民96)年取得族語認證。

2.文化操練:2005年11月,著手計劃、參與社區舉辦的「神靈祈福儀式」;持續建議社區舉辦傳統部落的生命禮俗,如播種、祈雨、收割、入倉、狩獵等。

3.歷史操練:藉由探訪、或已故會友的安慰禮拜等種種非公開、公開,在部落耆老出現頻率高的場合中,邀請他們以口述的方式,讓我先錄音,然後再轉寫成文,整理部落的歷史。

我以錄音的方式,將母語講道篇與部落的口述歷史,轉錄成北京語、泰雅爾語,以雙語的文字呈現,建檔在教會中;我以錄影、拍照的方式記錄文化活動,製作成光碟,建檔在社區發展協會辦公室。這樣的付出,也影響到我牧會的生活,包括:(一)剛開始牧會,只讀母語聖經,過去一年開始天天將母語聖經羅馬拼音文字,打字入電腦、作成檔案。現在更企盼,往後花一年的時間,錄製母語聖經發聲光碟;(二)拍攝、製作兒童主日學、青年團契、婦女會、教會節慶等活動影集。

在「上」的基礎訓練,對於身在部落的原住民宣教者來說,除了在每日讀經、靈修、禱告、探訪、禮拜、奉獻、社會服務上鍛練自己外,還有一個責任,就是認真參與部落總體意識塑造的課程,好好塑造自己原本該有的原住民性格。

※ 對「下」的行動策略
如何對都會區青年會友宣教,在此我願作一些分享。

第一階段:開拓。剛開始,我先探訪都會區信徒的家庭,向都會區青年的家庭表達教會關心他們的信仰,經過兩個月的關心,與都會區會友的取得兩點共識:1. 每月第三週主日,到都區會作禮拜;2. 作禮拜的同時,蒐集、製作都會區禮拜家庭聯絡網。

第二階段:組織。今年六月都會區會友召開檢討會,推動往後半年事工方向:1. 每月兩次固定聚會,分為室內與室外,做靜態的聚會和動態的福音茶會、烤肉等,以聯絡彼此的關係;2. 選出召集人,熱心與都會區會友保持聯繫。

第三階段:發展。都會區會友漸漸從穩定期轉為成長期。在過去3個月的聚會內,我們架構了五大願景:1. 每年年末召開一次「都會區年度事工檢討會」;2. 禱告、尋找可輔助都會區事工同工兩人,對象為長老、神學生;3. 建立每週都會區禮拜事工;4. 組織都會區團契(如成人主日學、婦女團契、青年團契、兒童主日學等);5. 最大的願景,語言、文化與歷史,希望延續長老宗自治、自養、自傳的歷史精神,待都會區事工漸漸成熟時,向所屬中會提出植堂計劃,以聯結更多資源,推動更有效、多元的都會區青年宣教事工。

因此,對「下」的行動策略,本人持守著開拓、組織、發展三項原則,透過訪視與禮拜,教導都會區會友們,碰到任何困難,大家都要同心協力衝破信仰的考驗。

※「上下皆通」的原住民宣教
想到自己還未被上帝呼召之前,也是都會區的原住民,經歷求學、在閩南語教會禮拜等信仰生活,直到進玉神讀書、畢業,成為傳道人後,才又認識了自己的語言、文化與歷史。因為過去個人生命的歷程,讓我的牧會觀不再只侷限在部落,也知道都會區與部落是可以互動、聯結的。

近年來原住民部落與都會區的互動,就像本會一個年長會友所說:「教會有很多聖誕節會友、告別禮拜會友。」仔細思考這問題,它也有可發展的面向,因為聖誕節的活動是快樂的、告別禮拜是緬懷與感恩的,在在說明原住民部落可以用一些活動來吸引都會區的青年。舉例來說,今年暑假我帶領部落學青參與中會青年部所舉辦的籃球賽,在3天的球賽裡,看到千人以上的原住民、非原住民來參與,更有固定的同工,帶領1天1小時的福音聚會,作青年的決志與呼召。後來這群在都會區生活的國、高中生,甚至社會青年都在暑假中熱心參與各項教會與團契的聚會。

雖然原住民的語言、歷史與文化是部落的代表,但經過時代的變遷,部落出現許多吸引外界重視的新鮮事物,農產品有水梨、水蜜桃、蘋果、高麗菜、甜柿、青椒、香茹、金針、釋迦等;環境的景觀有生態步道、野溪、神木等;住宿有竹子屋、石板屋等。所以,現在我們可以透過原來部落特有的文化及新興產業,激發出更多宣教的方向。

都會區青年宣教,除了注重探訪與建立崇拜外,還要借重都市的知識與資訊。例如原住民部落的農特產品常常被水果商從中剝削,這是一個多年且很難改善的事實。最近在和有志向都會區宣教的同工討論時,其中有位同工建議:「我們可以藉重都會區會友中有商業設計專業的人才,組成一個企業管理的直銷團隊,輔助部落農特產品買賣,以避免水果商從中剝削。」

再來,我們總認為都會區會友的語言、歷史與文化正在迅速流失,沒錯!我們一直講問題、卻不解決它,在宣教上成為一個限制;在牧養上成為一個不做事的代名詞。本月分在都會區禮拜時,都會區會友提議,往後整場禮拜用語、講道可以使用雙語,讚美詩歌則盡量以母語聖詩為主,這說明了都會區原住民青年並非完全否定與忘記自己的身份,只是沒有被帶領與教導。至於都會區未來最大的願景,就是能花一段時間,先組織與培訓福音隊,定期與非定期的到原鄉部落作短宣,舉辦詩歌見證、教會觀摩與聯誼等,爾後建立更多方向的事工,讓都會區向原鄉部落傳福音。

※ 找出問題 反省突破
《約翰福音》17章21節耶穌說:「願他們都合而為一。」換句話說,我們這些服事上帝的同工有一個神聖的任務,就是讓周圍的家人、同事知道我們是基督徒,更要時時表現一個基督徒的樣式,跟隨主耶穌的腳步,聖靈也會親自引領我們周圍的每一個人。所以,我們要正視自己是一個在原住民教會與社會中,上帝所重用的僕人,我們有責任發掘各種原鄉與都會區原住民新世代宣教的議題,把它找出來,徹底的了解,然後反省、突破它。這樣我們才能夠成為一個既是原鄉部落、又懂得都會區生活的原住民基督徒,好讓我們受上帝的差遣,投入「上下皆通」的原住民宣教。

同作者相關文章:
「上下皆通」的原住民教會 (第 108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08 期 宣教青年‧青年宣教 (13-15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08期  2008年  10月 宣教青年‧青年宣教 108
本期主題:宣教青年‧青年宣教
發行日期:2008/10/10
在行動中體驗生命更新
熱情‧召喚‧蠱毒
跨一步,驚見一個改變我世界的天
宣教新藍海
「上下皆通」的原住民教會
短宣‧觸動生命‧焠鍊信仰
跨越邊界
該如何追尋那光?
安安靜靜‧戰戰兢兢
做個整全宣教的好僕人
廿一世紀的青年宣教神學
荷蘭時期教會人物檔案(一)在台殉教的荷蘭宣教師
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再你家裡
當前的經濟
基督徒可以紋身嗎?
後石油時代的宣教
《聖經詮釋之舞》作者及其思想
發現部落的生命力
成功嶺上讀聖經
作穡有j?a艱苦
Tio?h-ai lu--落(loeh)!≠=『可愛女人』?
鐵馬遊樂園e換車啟示
上好e藥仔
我念的是一所爛學校?!
台灣魂s
踏上尊重與學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