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07期 傳教或傳愛?
字級調整:

文化.藝術
從德國的教會音樂經驗說起
當教會音樂工作者與會眾的生命共同體脫節,牧師的神學教育生涯與教會音樂從未有過交集時,我們要好好反思,在教會,共同禮拜和音樂是否合為一體?
關鍵字:
作者/林淑娜 (台南神學院教會音樂系所副教授)
※ 前言
筆者從接受傳統德國基督教教會音樂訓練,及近五年在台灣從事教會音樂工作者的角度,來看台灣近十二年的變化(註1),從本土敬拜讚美音樂到<新聖詩>的出版,對於喜愛教會音樂或研究教會音樂甚至以教會音樂為終身志業的台灣人來說,其實多元的教會音樂與禮儀的型態應是人們所樂見的。因為在多元的接納之中,可看見上帝的愛是何等的長、闊、高、深。

※ 德國的教會音樂
在德國,一位基礎訓練起的C級教會音樂師(註2)到即興自如的A級教會音樂師,前後需要十年(註3)。學校的基礎訓練內涵與傳統的西洋音樂系統沒有太大的差異,這些訓練內容自二次大戰以來未曾改變過。主要加強部分是在指揮、聲樂、鋼琴、管風琴、教會音樂史、聖詩學、禮拜學與教會音樂部分(經文歌、神劇、清唱劇)等。若是教會音樂系/所的同學想學點現代爵士伴奏課程或是兒童詩班發聲法等目前地方教會較夯的節目內容時,就必須自己尋求週末或暑期特訓營會(註4)。也因此畢業多年的教會音樂工作師,若帶著鴨子硬上架或是守舊的腳步參與服事時,通常最大的損害一定是教會!

今日傳統的德國教會最大的衝擊是,禮拜人口的流失(周休二日及退出教會)(註5)及教會音樂(家)的去留。當禮拜人口流失時,相對的教會收入也跟著減少。無形中牧師或是教會音樂工作者不是被強迫降成半職或提早退休,要不就是該職缺不遞補。有些教會音樂工作的任用水準降低,從原本的A級需求退而求至B級音樂師。有些人因為這些工作內容更改後造成工作量增加或是造成工作品質低落時,也都紛紛求職離去。當教會詩班的成員不再是該堂區所屬的會員時(註6),一年獻詩的次數大概十支手指頭算得出來;管風琴手似乎也與會眾無太大的交集,只是盡其合約中的例行型態與義務。

就目前德國國家教會來講,除了傳統教會的聚會人數減少而造成唱詩不熱絡外,其主要的音樂掌控權(註7)幾乎是在教會音樂師的手上。通常德國教會音樂師對於多場次禮拜沒有多大的熱衷,尤其是對兒童或青少年禮拜;這與學校的訓練內容有關。換句話說,德國教會音樂工作者多數是反對敬拜讚美禮拜(Lobpreisgottesdienste)形式及其它的音樂(註8)。在教會裡若想要做一場禮拜,同時具有魅力又想與眾不同的音樂時,通常是青少契領導者(die Jugendleiter)主導音樂的選擇,而不是一般的教會音樂工作者。所以,今日的教會音樂訓練學校該是要正視其訓練內容與教會需求之事實狀況是否差異太大這個問題!

當教會音樂工作者與會眾的生命共同體脫節(註9),牧師的神學教育生涯與教會音樂從未有過交集之訓練時,我們要好好反思,在教會,共同禮拜和音樂是否合為一體,音樂是不是禮拜行為之援助。

※ 台灣的教會音樂
台灣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環境,除漢族與原住民文化外,歷史上亦有日本、荷蘭文化進入。又因位於海島地形,交通發達,美國、歐洲文化亦相當地影響台灣。今日透過世界各地文化的頻繁交流,身為地球村的一員,想要保持單一文化幾乎是一種不可能的夢。從我們如此豐富的音樂文化就不難看出,我們每天打開電視所聽到的音樂內容涵蓋了西洋古典樂、當代流行樂、世界各民族樂,以及台灣特色的音樂。

綜觀現在台灣教會音樂類型五花八門,從傳統聖樂、福音詩歌、普世教會音樂到敬拜讚美詩歌,早已開啟我們的耳界。從單一的禮拜形式到多場次的禮拜裡,聚會中的音樂不難看出「傳統」與「流行」的模式,早已悄悄的互滲在我們的禮拜文化當中。

<未完待續.....>
1.筆者從1996年自德國返台。持有德國國家教會音樂A級(最高級,專攻鋼琴、聲樂、管風琴、指揮)和管風琴藝術家文憑。在德國科隆泰斯泰耕教會(Koln Dunnwald, Tersteegen Kirche)擔任專職教會音樂師(管風琴琴師、成人/兒童合唱指揮師)長達五年之久。

2.擁有C級教會音樂師者,方能報考各邦州國家級的教會音樂師執照(管風琴與指揮)。持有A級教會音樂師者可直接至各地方教會應徵。

3.一般德國教會音樂師分為A、B、C級,也有幾個少數邦州自己細分成A至E級。A級至C級的訓練分別是四、四、二年。A級是最高級,其工作領域相當寬,必須能帶領吉他、木笛、管樂/管弦樂團、合唱團、管風琴與其它樂器合奏,並定期演出教會音樂相關曲目之本領。

4.這一點倒是與台灣目前的神學院教會音樂系/所走向雷同。

5.可能是其它越區的會友或是學生。

6.申請退出教會者,通常是為了不想繳教會稅(薪水的8 %(只有德國的拜爾和巴登烏茲堡邦洲,Bayern und Baden-Wurttemberg)或 9 %(剩餘的邦洲)。若有人偶爾若想上教堂還是一樣可以自由進出。要是在停繳教會稅期間不幸身亡時,則無法享有該堂區牧師的追思等相關儀式。所以有些人早已認定年老時再加入教會也不遲。以2005年為例,政府從基督教的教會稅總收入4千5百60萬歐元中的70%支付教會人事費用(神職人員、教會音樂家與教堂差役)。16萬7千歐元用來支付教會音樂的開銷。事實上德國是一個充滿福利及稅務繁多的國家,舉凡教會稅、寵物稅、收音機、電視稅及一般眾合所得稅等等無其不包。

7.從前/後奏、選聖詩到聖詩伴奏型態;從一年獻詩次數到開幾場教會音樂會場次。至於婚/喪禮拜,就看司琴者的意願,若額外指定彈奏特定曲目,還得另加籌碼!

8.現今德國還有聖靈團契復興運動(Geistliche Gemeinde Erneuerung,簡稱GGE)、Willow Creek運動(Willow Creek Bewegung)、多馬士彌撒(Thomasmesse)、教會日(Deutsche Evangelische Kirchentag)、兒童與青少年禮拜(Der Kinder & Jugendliche Gottesdienst)等類型的音樂,礙於篇幅不在本次的討論範圍當中。

9.例如:嬰兒洗禮禮拜,管風琴手選的是具音樂會曲目般的長、大聲又充滿戲劇性變化的前奏曲。司琴者已干擾到整場禮拜行為的音樂!這就是演奏意識太強而禮拜意識太弱。

10.林淑娜,《管風琴在台灣》,台南:人光出版社(2007年),46-47。

11.同上,57-66。

12.多數琴手在音量上少有節制,他們都忘記了該伴奏樂器只是支援會眾音質的樂器。管風琴最大的誘惑就是它很容易製造奇妙的音色。這樣的音色是真的很悅耳,但是使用者必須配搭高尚的品味、莊重、簡樸且與與信仰內涵相同時,方能成為優質的禮拜音樂之演奏鎖匙。

13.J. W. Clokey著,彭明輝譯,《全地歌頌》,台南:教會公報社(2008年3月),20。

14.同上,封底。

15.詳見鄭哲宇,<多元禮拜型態的音樂運用>。《頌音集》,第九集,台南:教會公報社(2008年7月),4。

16.德國國家教會早已在1996年的聖詩版中放入十二首泰澤(Taize)詩歌作為禮拜中可吟誦的聖詩。

17.陳茂生,《天籟傳真情》,台北:雅歌出版社(2005年9月),封面前方內頁。
同作者相關文章:
從德國的教會音樂經驗說起 (第 107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07 期 傳教或傳愛? (54-58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07期  2008年  8月 傳教或傳愛? 107
本期主題:傳教或傳愛?
發行日期:2008/8/10
成為門徒!建構宣教典範
以耶穌愛的大誡命來省思大使命
讓天堂的宴會座無虛席
大使命與大誡命的結合—耶穌
天天「去」,到她們當中!—傳愛先從信任開始
大誡命還是大使命?—對長老教會宣教現況的幾點觀察
在「上帝國」中成為夥伴
從大使命到大誡命—邁向整全的宣教神學
是「轉移」抑或「整全」?—回應宋泉盛教授〈以耶穌愛的大誡命來省思大使命〉
建構富有動力且整全的宣教典範
急人之難‧信仰傳家—嘉義教會長老陳老英
旅行—內在自我的追尋
正教淺說
為何會有那麼多教派、小派與運動?
從德國的教會音樂經驗說起
從心發出歡呼—八里教會在「快樂村」
哭泣的雪獅--圖博問題的真相
安啦,免驚?
生命不是無止盡的拖延——電影「童夢奇緣」觀後感
恁e歌聲我真感動
烏龍Seh桌
我是阮 tau e 聯絡簿
以邊界為祭壇—記2008年「化解衝突與建立和平訓練研習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