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81期 大專工作與地方教會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對上帝說是——如何調解大專工作和地方教會的對立
關鍵字:
作者/吳富仁 (台南大專學生中心工作者)
  當使徒保羅在面對哥林多教會的紛爭時,在信上他這樣寫著:「上帝一切的應許在基督身上都成為『是』了。因此,我們藉著他說『阿們』來榮耀上帝。」(林後1:20)這似乎亦成為今日我們討論現代教會宣教的原則、態度、觀點,以及延伸而來諸般問題的準則,那即是——對上帝說「是」。

  在大專院校或教會的宣教工作,應該也是這態度,我們回應耶穌基督他生命的大愛,且遵行奉他離世前吩咐「大使命」來行:「所以,你們要去,使萬國萬民都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並且教導他們遵守我所給你們的一切命令。」(太28:19-20a)但問題是,在實際的場域中,如何去宣揚呢?如何在大專世界中贏得他們的心,且帶領他們來到上帝面前?要做到什麼事,才算是回應「對上帝說『是』」呢?

長老教會大專工作與工作者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大專工作,應是從美南浸信會、美國長老教會、YMCA等這些宣教團體與神學院的老師、宣教師共同體認到大專院校宣教的重要性才開始的。一開始大都是從英文查經班開始,接著籌組團契,再配合興建、購買大專中心,讓學生有個聚會的場所。後來各地的大專中心,再逐漸隨著產權與定位的轉移,讓長老教會的大專工作有機會可以在開創之初,便能有一定的規模,且在這宣教土地上著根、結果。

  隨著每一時代大專工作者的努力,成就目前在台灣各地長老教會大專中心的規模。就長老教會的大專工作而言,由於支持工作者在大專工作的主要來源,就是來自長老教會各中會或地方教會,不論是從各教會中會費部分支付,還是經由工作者到各教會講道募款而來的,都與各中會乃至地方教會有著很深的連結。這會產生對立的現象嗎?從直接的現象觀之,長老教會的大專工作者流動比率極大,目前除了台中區工作者平均超過四年外,其他各區都還不到三年。

  大專工作者流動率高的原因,除了個人生涯規畫外,或許也來自他身處於這種夾層關係內。大專工作者主要工作場域及面對的對象,是學生、學生所身處的校園環境,還有畢契的期待;另一方面,要維持工作者持續大專工作的事奉,又一定要面對來自中會及地方教會的要求,當然還有總會的壓力。這似乎是長老教會大專工作者的宿命,要面對的老板以及需要滿足的族群有如此多,往往順了姑意卻逆了婆意,到末了只好選擇一個比較單純的環境,至少不用在這夾層關係掙扎有關。

  因此我們該做些什麼,就好像保羅所說的,上帝一切的應許在基督身上都成為「是」了,那麼我們如何真正的回應說「阿們」,來榮耀上帝呢?

地方教會的憂心
  過去長老教會曾經在台灣各時代的歷史,寫下極顯赫的痕跡。五十多年前的青年大會,二千多名長老教會年輕人聚集在淡江中學,一起作著夢想,為總會成立踢進臨門一腳。到了今天,校園團契主辦的青宣,每三年舉辦都吸引一、二千名年輕大專生聚集;靈糧堂青年牧區主辦的營會,敬拜讚美流風下,包括來自新加坡與韓國教會的影響,動軋二、三千名的年輕人聞風而至。而長老教會內卻常呈現中空(青壯輩不見)的現象,聚會時常見白髮蒼蒼與小孩嘻鬧聲的組合,這諸般現象,會讓教會憂心忡忡,甚至起而大聲疾呼:教會青年跑到哪裡去了呢?我們該如何做呢?

  在此大環境與前提下,地方教會對大專工作者簡單的期許(或是壓力),便是將年輕人找回來教會,參與教會聚會,能進一步服事則更好。這些期待與想法,原是無可厚非,也是大專工作者的期待與終極目標。然而教會應該進一步思考,大專工作者的有限性,以及大專生的流動率。要找回年輕人,更重要的策略應是教會體質尋求改變,才會有機會。簡單的說,大專工作者可以邀請大專青年來教會聚會,但若他/她在最基本聽取台語能力有問題,或是當教會內塑文化較為僵化(包括人際關係上與下的隔閤、沒有適當的團契或小組包容等);還是只被要求事奉,卻與教會關係冷漠,這些原因都會造成大專生與教會的隔閡。
  
  教會有無可能改變體質,進一步在禮拜更新、教育內造、團契凝塑著力生根,並能將大專工作視為教會宣教工作的一環來推動?倘若教會在自己的社區定位、市場分隔等做了研究,並進一步的勇於內造改變,我深信會扭轉這種年輕人出走的趨勢,當年輕人願意自己走回來的那天,我深信上帝國度的能量,是無人能抵抗的。另外,我也不建議大家以數大就是美的心態,來比較各教派的消長,不要忘記主耶穌所講的,上帝國的起初,或許就像那芥菜種籽般的渺小,但卻能長成比想像中更巨大的樹啊!

大專工作者的困境
  誠如前述,大專工作者是群在夾縫中生存的傳道人。在中會與教會指責下,有時活得很委曲;在學生群前暢言大義,像個英雄;私底下面對家人與朋友關係,常是虧欠;面對自己與上帝,常是有罪與不夠的禱告。大專工作者常面臨極冷與極熱的壓力考驗;若要顧好自己的飯碗,似乎要做好教會與中會的關係,而所有關係的打造與建立,都需要時間;此時常會被學生埋怨,不夠關心學生,與學生關係不好,怎能做工作者?若是將時間與精力都放在學生身上,此時教會、中會,甚至是家人都會說,你實在不夠盡責!

  因此大專工作者應該有個體認,再怎麼做,都會有人埋怨;我認為重要的是,只要認清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加以平衡,好似站在蹺蹺板二端中,逐漸調整到中間,讓重心給予平衡,這應該是一種藝術!從時間與事工的分配,到心態與應對的調整;對教會或中會的內部結構有所體悟,並盡力在每個可能的場合中分享大專工作的使命,以及未來的展望。重心在於人,在於人與場合的應對進退,其實只是心態與身段的調整罷了。

  對於學生群的教育訓練,以及區域內整體的宣教異象,可能不只是唱高調畫出理想圖像而已,更重要的是實踐與看見大局的能力。培養自己在每學期的團契進程中,也能看見未來可能的宣教異象與變局。而若我們在那變局前先看見,做了些預備,那便會像那些預備好油的童女般,等候新郎來臨時不慌張,且能與主耶穌同慶賀呢!

結語
  有時我們常埋怨著眼前的限制,然後怪罪於斯,都是這些限制我,讓我不能一展長才,不能做好上帝國的宣教工作。但我們有時會忘記這些限制,可能也是祝福,好像尼采說的:生命好似走在一條鋼索上,瞻前看後,左顧右盼的人是危險的;唯有生之勇者,才能一往無悔的迎向前。

  上帝在主耶穌所做的「是」,我要如何誠摯惶恐說著「阿們」呢?這句話我常捫心自問,在深沈禱告中,日常生活裡,不斷問著自己,我要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才算是回應了上帝呢?我沒有答案,答案在上帝心中,但唯願我能盡一生來尋求,這些繁鎖的言語,或許只是成為這不斷追尋的過程之一吧!
同作者相關文章:
上帝的神研班、上帝的大專事工──回應〈誰的神研?誰的大專?〉 (第 88 期)
對上帝說是——如何調解大專工作和地方教會的對立 (第 81 期)
學生如何看待校牧 (第 76 期)
神學生雜記 (第 56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81 期 大專工作與地方教會 (10-12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81期  2004年  4月 大專工作與地方教會 81
本期主題:大專工作與地方教會
發行日期:2004/4/10
編者的話
目錄s/
大專工作的獨特性與必要性——牧養長青團契的挑戰
大專工作現象的描述與分析
對上帝說是——如何調解大專工作和地方教會的對立
長青團契與地方教會
流金歲月——走過長青團契與教會的生活
大專工作的伙伴——教會
地方教會如何支持大專工作
愛在東榮——當東海長青遇上東榮教會
「赤腳大夫」許定田長老
網路——青少年的天堂?父母的惡夢?
在禮拜中與上帝相遇
為教會與社區搭一座橋--台南湖美教會社區事工
我看「成功神學」
愛情——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基督徒如何看演化論?
跌碎「傲慢」的家訪
從猶大出賣耶穌看當今台灣的政治人物
漢城街頭的歌聲
讀冊出頭天?——《但以理讀書法》的暢銷迷思
「魔都」上海行
別傻了,婚前怎麼不是問題?
人性與語言的共通性
盛開百合的幽暗山谷
教會、團契和我
「東北亞和平會議」參後報告
張愛玲到哪去了?——神研籌委週記
分享是最大的神蹟
成為另一個保羅
將感動化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