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怎能允許這樣的事發生?           

          ——論上帝的全能和南亞海嘯

90期2005年10月

維爾科(Michael Welker)(註)/德國海德堡大學系統神學教授

石素英 翻譯、修飾和解析/海德堡大學神學博士,台灣神學院系統神學助理教授


創造破壞創造

  「上帝怎能允許這樣的事發生?」南亞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嘯,已經造成十六萬以上的人失去生命(指災難發生後的一週),超過五十萬人受傷,五百萬人無家可歸,家庭破碎,社會失去秩序,遍野哀鴻,到處一片混亂,景況是無法以言語形容的沉痛和哀傷。當海嘯襲捲南亞地區時,許多相信上帝的人內心受到極大衝擊,忍不住要問:「上帝怎能讓這樣的事發生?」

  南亞一帶的渡假天堂大都被毀了,而當地窮人居住的村落也大部分被掃平,創造的力量毀滅創造的生命,令人不禁思考:過去對上帝的全能、上帝掌管一切和美麗世界的教義教導應該被修正!

從災難中學習、創造美事

  我們其實活在這樣一個世界:生命是由其他生命付出代價而建立,而且到處看得見道德敗壞和身體病痛。海嘯以壓倒性的姿態,帶給南亞巨大的傷亡和損害,也使人們從自己不同面向的生命經驗中,漸漸地體會到:我們不是活在樂園中,也不是活在一個上帝已經設計好、能使之最恰當運轉的機械式世界裡。

  《聖經》中創造的信息指出,上帝在造天地時,賦予天、地、星辰和人有創造的力量和權勢,因此,他們有受造層次的自由,當然也含藏著受造界內部危險和自我毀滅的可能性。上帝不是一個魔術精靈,就南亞海嘯而言,好像他在其中將自然律動過度地扭轉,但神學上對有關上帝和創造的解釋,過去著重的卻是上帝肯定一切受造的真實(創 1)。信仰全能的創造者,並不意味著,信仰不會受到意外事件、苦難和死亡的攪擾,信仰應該是從意外和苦難中學習、創造出新事和美事。

  我們的世界有渡假樂園,卻不是伊甸樂園,因為這是一個受制於自然本身運轉規律和秩序的世界。很清楚地,上帝尊重這項自然界的特色,而自然本身之所以引發災難,是因為在創造的美麗和尊貴中一直都含藏、伴隨著創造的陰暗面,人的背叛和錯誤不是造成世界苦難的唯一原因。

災難中創造的更新行動

  信仰創造天地的上帝,不在於抽象、思辨性的盼望,好比期待上帝以後應該制止海底的地震;信仰的力量在於相信,相信儘管人類遭遇無法言喻的苦難和打擊,但這不會是一個毫無意義、退縮、充滿懷疑的經驗。在這次的救災行動中,我們看見全世界跨國的連結,來自各地熱心人士和組織的協助,展現出對鄰人的愛,還有來自不同文化和宗教的人們,以新的形式共同攜手合作,促成新的溝通管道和系統,設置過去未曾有的警示機制。而區域性宗教和政治衝突的化解,也都成為在這場大災難中的新希望。

  創造的上帝讓我們經驗這世界的災難和失序,但他也賦予我們有新創造的力量。創造和新創造的力量,為無法形容的大災難畫出界線,使人可以從混亂殘垣中重新出發。在南亞海嘯事件中,不只是人類政治、經濟、科技和醫學的問題被提出來討論和反省,也是在宗教和神學的面向上,人們被要求去省思人存在的深層問題。

文章解析:

  這篇文章是去年南亞海嘯發生後大約一週時間,作者感受到海嘯災難在信徒心中所引起的疑惑,就是說這樣的災難基督教信仰似乎無言以對,作者因此提出其對創造的看法,曾在德國基督教界引起一些迴響。文章雖不長,卻蘊含作者多年的神學研究成果,這成果修正改革宗神學傳統認知,這認知強調世界上發生任何事都在上帝的掌管下。面對海嘯發生的巨大自然災難,特別是非人為的天災,基督徒似乎無法了解上帝的旨意在哪裡?

  作者就此提出兩點主要看法:一、自然的世界是上帝按照受造物,各從其類運轉生存所創造的世界,但不是如同鐘錶的設定,完全按照規律;這世界雖是美麗的,但也有其陰暗面,所以天災的發生源自世界運行的黑暗面。二、受造的一切也參與創造的運轉,受造和創造者上帝一起面對創造,或稱其為「共同創造者」。因此,在面對災難傷害的同時,我們也看見人同時參與在修復和思想反省中,這些是上帝和人共同參與下的「創造行動」。


註:
  維爾科(1947-),是德國名神學家莫特曼(J. Moltmann)的學生,也是當今德國著名的系統神學家。面對歐美社會邁入現代的多元處境,其神學觀點已走出七○年代解放運動潮流的影響,並和美國芝加哥大學天主教神學家特雷西(D. Tracy)齊名。另外,他也長期和歐美其他領域專家一起從事神學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工作。主要著作有《聖靈論》、《多元社會中的教會》、《領聖餐當中到底發生了麼事?》等;著名編輯書目有《走向改革宗神學的未來》、《世界的盡頭和上帝的終末》等。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