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 | 文章名稱 | 作者 | 頁數 |
|
 | 編者的話 | 母語的將來
| 作者 / 王昭文 | 1-1 |
|
 | 本期主題 | 母語與文化、認同及信仰 「祖宗田」是為安身,而「祖宗言」是為立命,是為了真人能向真神說真話,這是做為人存在的根基。 | 作者 / 曾昌發 | 4-8 |
|
 | 本期主題 | 母語要往何處去? 將信仰真理融入生活的第一步是學會說母語,用族群的語言去關懷族群的需要,進而活出愛鄰舍如同自己的信仰實踐。 | 作者 / 梁淑慧 | 9-13 |
|
 | 本期主題 | 為台灣的語言人權爭戰——簡介長老教會總會台灣族群母語推行委員會 母語委員會秉持聯合國〈世界語言權宣言〉的精神維護各族群母語,努力推展事工。 | 作者 / 陳豐惠 | 14-17 |
|
 | 本期主題 | 如何在教會中保存客語 客家人可能因為我們在教會中保存客語,成為上帝一家的人。 | 作者 / 何碧安 | 18-19 |
|
 | 本期主題 | 原住民的母語的傳承與斷層 透過族語聖經及族語宣教的模式,成為部落落實族語化運動最後一個保壘。 | 作者 / Kumu Tapas | 20-22 |
|
 | 本期主題 | 白話字滄桑 台語白話字是台灣教會的重要資產,但也是正在快速流失的資產。 | 作者 / 陳宇碩 | 23-26 |
|
 | 本期主題 | 一個台語文老兵的心聲 台灣的教會需要以延續台語文/在地語文為己任,這合乎上帝的心意,也合乎教會宣教和認同本土的精神。 | 作者 / 張宗隆 | 27-31 |
|
 | 特稿 | 台語運動的他山之石:專訪韓麗絲談威爾斯語復興經驗 威爾斯語曾經被歧視打壓,但現在已經得到和英語平等的地位。 | 作者 / 廖怡君 | 33-36 |
|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熱誠好客的服事典範——畢德生和瑪莎珍的故事 雖然在台灣僅僅三年,畢德生卻能夠應用其所學新知,在台灣牧者及大專生群體當中點燃研讀聖經的熱情。 | 作者 / 鄭仰恩 | 41-46 |
|
 | 厝邊頭尾 | 我們再一次出發 屏東重建站努力與林佳地區的民眾、志工、宗教團體、社區領袖,成為夥伴關係。 | 作者 / 陶月梅 | 47-48 |
|
 | 解惑之窗 | 基督宗教看永生與祭祖 這是神,而那是人,拜祖先牌位的敬禮不能跟拜神的敬禮混在一起。 | 作者 / 洪山川作者 / 盧俊義 | 49-54 |
|
 | 神學淺說 | 尊母語反帝國的神:後殖民神學眼中的巴別塔事件 在當時,似乎從官方到民間,都通過講這些聖經故事,為重建以色列母語與價值觀來奮鬥。 | 作者 / 羅光喜 | 55-59 |
|
 | 信仰.生活 | 母語在我生命中的哀愁與美麗 那股壓制母語的勢力,曾對我造成極深的傷痕。但傷痕不再,因我以母語為榮為美。 | 作者 / 陳惠世 | 60-62 |
|
 | 信仰.生活 | 一本破舊的白話字聖經 她拿出泛黃的白話字《聖經》和《真道問答》,像往常一樣念出裡面的字句,虔誠肅穆的神情令人心生感動。 | 作者 / Jotham Chua | 63-65 |
|
 | 母語葡萄園 | 教會內vs.教會外e白話字運動
| 作者 / 林俊育 | 66-68 |
|
 | 大專世界 | 寫在2011年父親節(之一)星期日的早晨 我好像看到爸爸在天上,和天使一同唱聖詩。 | 作者 / 葉惠多 | 70-71 |
|
 | 大專世界 | 寫在2011年父親節(之二)Since U be gone 自從你離開,有一段時間我變得很懼怕黑暗…… | 作者 / 葉慧先 | 72-72 |
|
 | 大專世界 | 大一新鮮人日記 不管我以後如何,我都想要在教會度過我的一生。 | 作者 / 陳庭郁 | 73-74 |
|
 | 大專世界 | 記.淡江長青團南巡15週年:I am not at home,but I am not alone. 雖然離開家、離開教會,但仍有一個信仰團體在支持著我們,儘管到了遙遠的臺北,信仰的道路一點也不孤單! | 作者 / 莊媖琇 | 75-76 |
|
 | 大專世界 | 公義和平之旅——東海長青團契的暑期巡迴 東海長青的暑期巡迴邀請您一同來參與,共同來反思台灣土地所面臨的狀況。 | 作者 / 王盟謹 | 77-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