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20期 牛糞與咖啡----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公義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從一杯咖啡實現經濟正義
公平貿易確實能打破貧窮循環,確保生產者得到公平回報,獲得長遠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對生產者、消費者、環境都有好處。
關鍵字:資源分配不均  公平貿易  公平貿易咖啡  公全球化自由貿易  國際公平貿易標籤組織(FLO) 
作者/張婷華 (台大衛政碩士、政大科管碩士生、從事網路事業和社會企業運動)

在118期《新使者》我提到每個人都能透過日常消費改變世界,為的是當上帝的好管家、幫助窮困的人,問題來了!這麼做跟捐錢有什麼不同?這麼做是能改變什麼?回答這問題之前,讓我們先對整件事的源頭—「現在貿易造成的後果」一探究竟。 

※貿易帶來的分配不均 

 事實上這個結果比我們以為的,還要靠得近!八月下旬主計處指出,去年台灣所得最高20%與最低20%家庭,貧富差距擴大至8.22倍,歷史新高!最高5%與最低5%相差66倍。正如台灣,分配不均情況在世界各地發生,且越來越嚴重,例如:

  1. 現時全球糧食產量足以餵飽所有人。但2009年超過10億人活在飢餓中,人數創歷史新高,主要集中在亞洲太平洋地區與撒哈拉以南非洲,每天平均25,000人因此死亡。換句話說,每3.4秒就有一人因飢餓離開人世。
  2. 2005年全世界最富有的20%人口共消費全世界76.6%資源,中間的60%人口消費21.9%資源,最窮的20%人口僅擁有1.5%資源。全世界超過一半人口,亦即30億人一天生活費不到2.5塊美金(相當於80塊新台幣)。
  3. 16億人口生活沒有電力,然而全世界0.13%人口控制全球25%經濟資產。
  4. 全球前一百大經濟體有51%是公司。
  5. 咖啡是僅次石油,全球第二大的交易商品,經濟總值高達每年新台幣1兆6,429億元(台灣政府預估100年總收入1兆6,306億元),生產為開發中國家,進口為已開發國家。這個超級商品從一顆顆咖啡豆到我們手中的香濃咖啡,可以轉手達150次之多。而利潤是這樣分配的:55%由控制全球70%咖啡豆、2/3咖啡市場的烘焙商雀巢(雀巢咖啡Nescafe)、卡夫(麥斯威爾Maxwell House與Maxim咖啡)、莎莉Sara Lee、寶橋P&G與Tchibo賺走;零售商ex.超商賺25%,出口商賺10%,種植者最多拿到10%。也就是說如果一罐即溶咖啡利潤100元,跨國企業拿55元,超商拿25元,出口商拿10元,而最辛苦的南半球咖啡農最多只拿到10元!

舉著全球化大旗的自由貿易交易量不斷增加,貨品流通非常容易、方便甚至便宜得可以,然後北半球國家政府大量補貼自己農民,造成生產過剩,再以低於成本價傾銷給南半球國家,各國政府頻頻談判,簽訂各式雙方或區域貿易協定,於是「今天有20%的加州新鮮葡萄送往中國,而中國卻是全世界最大的新鮮葡萄產地,美國加州加工的蕃茄有一半送到加拿大,而美國每年從加拿大進口價值三千六百萬美金的加工蕃茄,我們出口那些從別的地方進口的食物,只因為那些進口公司有利可圖,而不是因為這對國家或對環境有益」。所以迎接我們的是:全球貧富差距變大,北半球的跨國企業富可敵國,南半球的糧食生產國無法餵飽自己國人,南半球出產豐富礦藏的國家也未從中致富,地球更加殘破污染,天然資源逐漸枯竭。說來諷刺,不過是幾百年前,trade在英文中指的是從事石匠、裁縫、木匠等技匠的生活方式(介於專業與勞工之間),20世紀才轉變為「貿易」一意,為營利而交換物品的行為,而今已徹底成為不公平貿易,只為有資本的人服務。正因如此,六十年前有些人開始行動,做出改變。 

※公平貿易怎麼來       

公平貿易的出現,可說是基督信仰組織、政治力量與南半球草根力量接力而成。最初是基督信仰組織的行動,1940、50年代歐洲教會包括天主教、路德派、長老會、門諾派、聖公會與貴格會進行小規模扶貧工作,繼而結合其他團體的力量,例如:

  • 美國部分,1946年門諾會互助促進社(Mennonite Central Committee, MCC)創立萬村會(Ten Thousands Villages),幫助巴勒斯坦難民、波多黎各與海地人民,並於1958年成立第一家公平貿易商店;1949年同樣隸屬門諾會的Church of the Brethren成立SERRV International,販售戰後德國難民生產的咕咕鐘給信義會的美國成員,為難民救濟工作籌備基金。此種行動源自「真正的福音傳道信仰不能呈現睡眠狀態,它為赤裸的人著衣、它安慰悲傷的人、它餵養饑餓的人、它庇護困苦的人、它看顧生病的人、它成為所有人的一切」。
  • 歐洲部分,英國牛津饑荒救濟委員會(Oxfam,後更名為樂施會,由Theodore Richard Milford法政牧師成立)透過貴格會與其他信仰團體餵養受1942年希臘戰役蹂躪的窮人,1964年設立第一個公平貿易組織,1965年發起「以銷售來幫忙」(Helping-by-Selling)活動,以郵購及在樂施會商店銷售進口手工藝品。荷蘭於1967年成立第一個公平貿易產品進口組織,繼在1969年開設第一間「第三世界商店」(Third World Shop),銷售發展中國家產品。這間商店由志工營運,非常成功,之後數十個類似的商店開始在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及德國等其他西歐國家營業。
  • 1968年公平貿易口號「貿易,而非援助」(Trade not Aid)被聯合國貿易及發展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簡稱UNCTAD)採用,國際社會認同應與發展中世界建立公平的貿易關係。

可以說1970年代之前,數千名志工在北半球教會攤位與世界商店銷售南半球的咖啡豆、手工藝產品,並傳遞一個訊息:給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弱勢生產者一個公平的機會,支持他們自主的永續發展。接著南半球出現草根組織,幫助生產者加入公平貿易計畫,並結合北半球組織夥伴的行動與專案,抨擊國際間的剝削與支配現象,於是向北半球的消費者與政府進行南半球生產資訊教育同時,意識到應致力追求一個更公平的貿易體系,公平貿易推廣組織因愛而生。

※公平貿易咖啡怎麼做 

原本公平貿易產品只能在極有限通路購買。要提升業績,唯一機會就是進入我們市井小民會去的一般商店販售,於是1988年第一個公平貿易標籤的行動「Stichting Max Havelaar」在荷蘭誕生。這個獨立認證讓產品進入主流市場,也讓顧客及通路商追蹤產品來源,確保這筆消費確實讓地球另一端的生產者受益。接下來幾年,北美及歐洲出現多達17種的非營利公平貿易標籤,為了整合,1997年國際公平貿易標籤組織(FLO)成立,2002年推出新的國際認證標籤(目前美加兩國仍採用自己體制的黑白兩色舊標籤,逐步更換中),另還有世界公平貿易組織(WFTO) 針對手工藝品生產團體、外銷商、進口商、零售商與團體等機構核發公平貿易認證。

關於咖啡,大家可能沒留意到這些年來,國際咖啡豆收購價格是下跌的,奇怪的是我們消費者沒有得到任何咖啡飲品折扣喔,反而原物料漲價必定有份,同時間咖啡農也變得更窮,因為他們必須以低於生產成本的價格出售自己的心血。自90年代前半期開始,北半球國家的跨國企業利潤所得已接近80%,原本咖啡生產國在70年代可以分得50%收入,這個不公平的傾斜,可是越來越劇烈。

咖啡在公平貿易產品中是成長快速的項目,因為不需添加物、加工手續相對簡單,容易保證交易過程的公平。而公平貿易組織長久努力的事就是:

  • 直接與小農交易,在小農、商人與消費者之間建立透明平等夥伴關係
  • 以保證收購價格(下限=生產成本 生活成本 遵循公平貿易標準成本)讓農民得到合理、穩定回報,足以支付種植成本與基本生活開支
  • 提撥社區發展金,用來興建學校、安全飲用水供應設施、診所、災害借貸等,使農民的居住環境變得更好更安全
  • 提倡可持續的生產種植模式,保護環境,促進社會正義
  • 禁用童工或強迫勞工,提升婦女與原住民地位,提供勞工良好工作條件
  • 小農必須組成以民主方式運作的合作社、組織
  • 公平貿易產品認證、制訂生產標準、促使消費者積極行使購買權

目前全世界2,500萬咖啡農中,超過80萬咖啡農生產公平貿易咖啡,以玻利維亞Mejillones與Copacabana合作社為例,前者加入公平貿易,可獲得比市價高三至五倍的收入(有機價更高),2005年收購價1.2塊美金/磅,每公頃年度獲利1,231塊美金;後者收購價為0.29塊美金/磅,每公頃年度獲利270塊美金,Mejillones拿獲利的75%,還是比Copacabana多,另外25%則是社區發展金。所以公平貿易確實能打破貧窮循環,確保生產者得到公平回報,獲得長遠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加上生產者與買家有直接聯繫,買家可為生產者提供貸款,鼓勵使用環保的生產技術,確保工人有更好的工作條件,可見公平貿易對生產者、消費者、環境都有好處。

 ※公平貿易發展現況 

國際公平貿易標籤組織FLO於1997年成立,原本既負責制訂生產標準也負責發出認證標籤。負責認證的公平貿易認證組織FLO-CERT於2004年脫離FLO,成為獨立認證與稽查的營利公司。

FLO為非營利組織,有19個標籤簽發機構2個行銷組織3個生產者網絡,超過數十個產品可使用國際公平貿易認證標章,包括咖啡、茶、米、香蕉、芒果、可可、棉花、糖、蜂蜜、果汁、堅果、新鮮水果、奎寧、藥草、香料、紅酒及足球等,主要產品為咖啡、香蕉、茶、可可、棉花與糖。

2009年數據顯示:有827個位於60個發展中國家的生產者組織,共計120萬小農生產27,000種公平貿易農產品,在超過70個國家販售,其中26個國家是由全國性組織帶頭提倡、行銷。2009年公平貿易商品銷售額達新台幣1,378.4億元,較2008年成長15%,消費金額最高國家為英國、美國與法國,成長最多的是加拿大、澳洲/紐西蘭與西班牙。

原名為國際公平貿易協會IFTA於1989年成立,於2008年更名為世界公平貿易組織WFTO。

2007年數據顯示:有329個位於70個國家的會員組織,其中62%來自南半球,38%來自北半球。 

進入主流貿易體系的公平貿易面臨越來越多挑戰,比如如何對待只使用部分公平貿易產品,但可能將此拿來作為自身招牌與形象的跨國企業,例如星巴克,確實採購一小部分的公平貿易咖啡豆,但叫我們如何面對他向衣索匹亞小農用0.7

1.咖非正義(Black Gold)紀錄片

2.時報出版之《價格戰爭》、書林出版之《公平貿易》、聯經出版之《愛上便宜貨:追求折扣的代價》、早安財經之《誰賺走了你的咖啡錢:一個臥底經濟學家,完美破解商業檔案》、香港學生福音團契出版之《公義在望—在充滿威脅和欺騙的世界中心存盼望》。

同作者相關文章:
老闆,來一顆幸福的好蛋! (第 130 期)
從一杯咖啡實現經濟正義 (第 120 期)
用我們日常生活的消費來改變世界! (第 118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20 期 牛糞與咖啡----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公義 (10-14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20期  2010年  10月 牛糞與咖啡----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公義 120
本期主題:牛糞與咖啡----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公義
發行日期:2010/10/10
牛糞與咖啡──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公義
一場信念與財富的寧靜革命
從一杯咖啡實現經濟正義
范達娜 .席娃博士的牛糞傳奇
油菜花田背後——農業結構與糧食安全
菲律賓農民哀歌
土地「利益」傷害自然之母 ——小農在新自由主義下的掙扎
不用問漁人——曠野裡的林宗義
延續平埔巴宰文化的鯉魚潭教會
幻視的隱喻──鄭建昌的大塊筆意
在正義與生存間找立足點——淺談「普世改革宗教會聯盟」(World Communion of Reformed Churches, WCRC)
ECFA與經貿自由化問題
看!十字架上的凶犯
破碎
“chhi-chha?k” kap阮理解e意思無仝 
記得我們的飢餓與掙扎 —— 2010年TSCM參加感想
遇見祢--教育生活體驗營心得
你知道你很特別嗎?
信仰與友情
教會對同性戀者應有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