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28期 原住民‧巴萊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賽德克.巴萊」現象的得與失
當賽德克人接觸了基督教信仰,從個人乃至於族群產生了不同程度的療傷作用,沐浴在信仰「愛與包容」的恩典裡。
關鍵字:
作者/Watan Nomin/道澤群賽德克人 (政大日文系助理)

歷經了80多個年頭「櫻花」見證了賽德克人的歷史足跡,當櫻花含苞待放的那一刻意味著昔日殺戮戰場的賽德克人,如同寒冬綻放的櫻花不停的繁衍後代子孫,雨後初光穿透片片下落的「櫻花雨」上,如夢似境,心領神會感受這溫暖的一刻,帶我進入嚮往的「櫻花國度」。

※賽德克族的霧社事件

1930年10月27日凌晨4點Sediq Mjiras(賽德克人的怒吼)向日本殖民政府採取最極端的手段發動攻擊,而理蕃政府以殖民者姿態投注大批精銳武力反撲,激化「抗日蕃」與「味方蕃」的矛盾與衝突;走入民國時代「抗日史觀」意識形態的操弄,造成賽德克二元論「抗日」與「親日」的論戰。

走過歷史縱深的賽德克族人,卻只能從他者再現的歷史詮釋,拼湊出賽德克人觀點的霧社事件。可是當我們越是有能力拆穿理蕃當局假冒為善的面具以及戳破殖民政府處心積慮的謊言時,我們就越能夠客觀的看待霧社事件發生時,賽德克人在事件中所扮演的各種角色。霧社事件所拼湊出來的圖像並不是只有現在所呈現出來的那般侷限性、目的性、政治性。每一個「霧社事件」的關係者恰如其分的在這段歷史中扮演自己的角色。如果說這是一部關於賽德克族的血淚史,那麼每一個環節每一段故事,都是一塊不可或缺的拼圖,就如「味方蕃」、「親日蕃」、「抗日蕃」這樣的歷史評價在事件中都佔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並不是漠然忽視「抗日蕃」在事件中揭竿起義、犧牲成仁的悲壯情操;也不是刻意扭曲「味方蕃」在事件中以pudin(蕃刀)血刃自己同胞的歷史事實,從歷史學的追溯與民族學的實證,還原事件的真相,這樣對於我們後代的賽德克人才能有趨近於客觀的「霧社事件史觀」。

走過八十多個年頭,霧社事件的影響餘波盪漾,做為一個新世代的賽德克人,如何建立新史觀,將是族群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因此,賽德克族三語群要在這場戰役中,無論是打或不打都要肯定祖先傳承賽德克祖訓與延續賽德克命脈的共同信念。

※「賽德克‧巴萊」

2011年魏德聖導演以電影手法的詮釋,揭開了沉寂於文獻歷史以及生命記憶中的霧社事件;從「太陽旗」的揮舞,到走向「彩虹橋」彼端的歸宿,賽德克人的霧社事件一腳躍入大銀幕並走向國際舞台。台灣社會的潮流曾有那麼一刻,因著「賽德克‧巴萊」的風潮而被激盪著。媒體、報章雜誌、學術期刊、專題演講等陷入一波「探索」歷史真相的競賽。引爆社會大眾對於歷史事件的關注,這不得不稱讚魏導演透過電影喚醒現代人對於發生在這個土地上冰山一角的歷史事件一貫漠視與無知的態度,直接衝擊原漢之間因刻板印象而產生出來的偏見以及污名,進而塑造了原漢之間互相了解的社會氛圍。這樣鮮明的社會氛圍感染到我在永和社區大學開的一堂課「霧社事件的新史觀」,課堂中同學都對於賽德克族展現高度的興趣,我想這正是這段期間電影共伴的普遍效應。

然而,回到事件本身,電影手法的詮釋也有其值得關注的隱憂。電影主軸刻意突顯出賽德克人在整個事件中所扮演的對立角色,卻沒有更細膩的處理賽德克人之間的矛盾與衝突。絕對弱勢的時代背景容易讓人理解,但是從電影中鮮少看到對於賽德克社會文化意涵的鋪陳。例如「出草」的規範、部落政治、人與人、部落與部落的互動關係等。更重要的是忽略了日本理蕃政府在當時霧社地區策略性的操弄區域族群關係,居中策應、主導挑撥的管理手段;1901年起霧社地區隘勇線的推進是如此、1920年梨山泰雅族地區「沙拉茂事件」也是如此。但,我也相信在電影詮釋的限制上,或許有注意到,只是在詮釋的拿捏取捨上作了些符合電影情節緊扣與戲劇張力的劇本選擇。

此外,電影中英雄式的殺戮似能瞬間挑起觀眾感官上的刺激,迅速點燃普羅大眾對弱小民族遭受非人境遇時同情的共鳴。但是並無法更深一層的闡述賽德克社會在GAYA/WAYA規範下的族群互動模式,部落勢力此消彼長的社會文化意涵。因此,乃至於仍舊無法突破霧社事件後賽德克人的歷史評價產生極端的「二元論述」。

※「愛與包容」的和解式

戰後,因著基督教信仰的傳入,霧社事件對賽德克族造成的歷史傷口終於看見了一絲和解的曙光。當賽德克人接觸了基督教信仰,從個人乃至於族群產生了不同程度的療傷作用,沐浴在信仰「愛與包容」的恩典裡。賽德克人開始自發性的選擇饒恕歷史中的Pais(相互獵頭的人)、包容記憶中的Kaalang(敵人)。各教派也藉由跨部落與跨語群的活動,慢慢的修補三群之間的歷史恩怨。

賽德克巴萊確實蔚為一時之風尚,掀起了兩大波社會運動(太陽旗運動、彩虹橋運動),並且拍出了台灣原住民族的驕傲。若有人因著這部片子而泛起了沉寂已久自我認同的漣漪,這都是我們這一代的原住民足以抬頭挺胸的共同記憶!

編註:賽德克族分為德克達雅、道澤、太魯閣三語群,霧社事件起事者主要是德克達雅群。

同作者相關文章:
「賽德克.巴萊」現象的得與失 (第 128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28 期 原住民‧巴萊 (11-13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28期  2012年  2月 原住民‧巴萊 128
本期主題:原住民‧巴萊
發行日期:2012/2/10
原住民.巴萊
揭開台灣原住民的文化皺摺
從「賽德克.巴萊」談原住民的命運與使命
「賽德克.巴萊」現象的得與失
遇見它者
土地、原住民、永續
弱勢福利vs.原住權利:必須面對轉型正義的原住民族政策
遺忘.再現.西拉雅
追夢的得勝者魏德聖
聽~女人聲音——少妮瑤在唱歌
走上真實的夢想之路
一起來閱讀《那個加利利人的影子》
台灣教會的寓言故事
張七郎與詹金枝
經文筆扎——永恆的生命
當年,仍然理直氣壯
自己的力量自己吃!——建構屬於我們自己部落的書寫灶腳
重新交託——參加同工訓練營有感
女子監獄探訪心得
我看電影《真善美》
一年接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