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38期 大同小異基督教
字級調整: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林百萬與白話字
白話字是阿公的最愛,因為閱讀白話字聖經使他富足。
關鍵字:
作者/林美瑢 (社會工作者)

※林百萬──白話字檢字員

我的阿公林百萬21歲那年進入「聚珍堂」(後來的新樓書房,台灣教會公報社),為出版《台灣教會報》效力。他認識了巴克禮(Rev. Thomas Barclay 1849-1935)、宋忠堅(Rev. Duncan  Ferguson M.A. 1860-1923)、梅監務(Rev. Campbell N. Moody 1865-1940)、滿雄才(Rev. W. E. Montgomery,1881-1968)、馬大闢(Rev. D. F. Marshall,1923-1937在台灣)等宣教師,因為他是「台南教士會」請聘請的員工,一直到68歲才結束檢白話字鉛字的工作。

白話字的檢字工作要把鉛字倒著排版,憑手的觸覺來辨識小小的鉛字,是純手工的工作。檢字(將鉛字排入鉛版槽內)排版後,上油墨,得先用印刷機先印出一張初稿來做校對工作,校對後再用人工一張張印刷。用手摸凸鉛字辨別字,用眼睛仔細校對初稿上的白話字音標有沒有錯誤,修正後,再塗上油墨,用印刷機一張一張的用力重壓。工作極細緻又極粗重,沾染油墨的手記錄著上帝所賜予的奇巧才能。

在教會公報百週年紀念(1985年)時,林百萬接受郭恩信牧師採訪說道:「在公報社工作不是很輕鬆,教士會的宣教士對工人的工作要求很嚴格,絲毫不能馬虎,又早期的印刷工作是靠人力轉動機器的,要有好的體力才能勝任。我的工作最主要是檢字,因為認真學習,不久無論是白話字或英文字都能駕輕就熟,因此得到巴克禮牧師的賞識,時常將重要的檢字工作交給我。也因為這樣被李嘉嵩牧師(曾任台灣教會公報主筆)稱為『活字典』。」檢字要仔細,校對要細心,這是不容絲毫馬虎的工。

※參與的白話字著作的檢字工作

阿公除了白話字教會公報的檢字工作外,也參與了其他白話字出版品的檢字工作。例如,1922年,梅監務著,《古早的教會(歷史,禮數,與道理)》,共213頁。1925年,蔡培火著《十項管見》,共10章。1932年9月,柯維思(1869-1945馬偕牧師的女婿)著《羅馬字的歷史》。1933年5月21日,劉忠堅所寫的英文小冊子《1933年在台灣南部工作之佈道工作》(Duncan Macleod, Evangelism in South Formosa in 1933, Tainan)。1933年7月19日,高德章(1904.1.1 ~ 1941.5.2)翻譯,《平民的基督傳》,J. Paterson Smyth(司馬斯)原著,A People’s Life of Christ的台語白話字譯本。1934年,潘道榮編的白話字主日學教員課本(即教師手冊)。1935年10月,潘道榮等著,《教會發展史--祝南部設教七十週年特輯號》(計48頁)。1935年11月《公報創刊者故巴克禮博士紀念號》。1939年,《彰化基督教會設教五十年》(共94頁)。1953年,楊士養(1898-1975)著,《南部大會基督長老教會略史》,附高金聲著《追念聖徒》短篇(計154頁)。1942年4月19日,顏振聲醫生編《南部教會醫療傳道史》(白話字,51頁)。1955年,林照編,《澎湖宣道七○週年紀念見證集》(共75頁)。1963年,楊士養著,《南台灣教會史》第二版。1965年,陳光輝牧師(1911~1983)撰《基督教教育實際指導》等等出版品。

林百萬84歲時回憶道:「蔡培火先生的白話字著作《十項管見》是由我排版和校對的。」排版的過程中,因為林百萬的堅持,數次與蔡先生發生爭執,爭議「注音」的問題,「我向蔡先生解釋讀音與語音不同,他說:『我是拿錢來請你們幫我印書,你們只管印就是了!』但我對他說:『蔡先生,你是學者,我是工人,我只是憑我的經驗和你共同研究而已。』於是他去請教巴克禮牧師,回來後說:『我服了你,就照你訂正的來印刷吧!』蔡培火先生是很有風度的人。」

※從一人成大家族的富人

林百萬常說:「我是富人。我11歲喪父,13歲喪母,一個人離開家鄉鹽水,現在變成一個大家族的家長。這都是上帝的恩典!我是富人。」

記得年幼時,阿公來高雄看我們這些孫子,坐在我家的窗台上,一個一個檢查牙齒,叮嚀要好好照顧保養牙齒。我們家和二叔家相近,阿公一次來高雄得看6個大人,13個孩子(接著又去看姑姑家的5個人),還真熱鬧。

年老的阿公每週從台南坐計程車來高雄,手上多了拐杖,此時兒孫都已長大,兒時的景象不再,阿公笑著說「我最關心的是兒子、女兒、孫子們的信仰生活。」晚年讀白話字聖經是他唯一的工作,白話字是阿公的最愛,因為閱讀白話字聖經使他富足。「我們要感謝上帝!他有無法形容的恩典!」(哥林多後書九:15,現代中修訂版)。

林百萬的生命故事如何?1901年8月4日,日本統治下的鹽水街百十六番地,30歲的林留普(林獻與李和之長子)和34歲的王籐(黃缺與王敎之女)生下林百萬。此時家中已有同母異父的姐姐蕭嬌及哥哥蕭和。前夫蕭耳過世後王籐再嫁。孩子出生前後父親都因吸食鴉片不良風俗的毒害被日本政府處刑罰,孩子三歲時父親再次受到笞刑。這樣的父親還是很疼愛孩子的。

林百萬回憶童年,說:「阿爸怕我去學校上體育課受傷,會斷後,就送我去台灣人的私塾讀書。沒有多久就因為阿爸過世而失學。」父親在42歲那年去世,兩年後44歲的母親也過世。「阿爸過世後12歲的我就去幫人看牛,牽牛吃草,牽牛到牛的集中地販賣。」1913-1917年間,少年林百萬去新營幫人看牛。

※大姐和姐夫帶領信耶穌

大姐蕭嬌與丈夫張池醫師(註一)先蒙救恩,在台南太平境教會聚會。經蕭嬌的引領林百萬相信耶穌是救主受洗進入教會,1916年時太平境教會牧師劉俊臣(茂坤)及邱進女宣道。「大姐叮嚀在新營工作的我:信耶穌的人,一定要守主日,禮拜天一定要放下工作到教會敬拜上帝。」當時因為新營還沒有建設教會,所以就走路回鹽水教會;因而認識黃俟命傳道(註二)。「黃傳道大我十一歲,和師母,如兄長、父母般照顧我,使我在失去父母後得以享受信仰家庭的溫暖,他們不嫌棄我這個沒有認識多少字的看牛少年,我也將心事告訴他們。他們在鹽水教會任內的一年間,每一個主日,我都參加主日敬拜,對我受洗後的信仰培育有極大的幫助」。

※黃俟命牧師如父 關照少年人就業

「在鹽水教會,父兄般的黃俟命傳道的教導,奠定了我的信仰根基,影響我一生之久。」1916年4月黃俟命應長老教會長榮中學校長萬榮華(Rev.Edward Band)之邀,擔任學校校舍監兼宗教主任,並擔任聖經及漢文課老師。「黃俟命牧師看年輕的我願意打拼,就介紹我來長榮中學,黃牧師自1916年在長榮中學任職,1917-1922年間我也在中學校當工友。有一天,黃牧師對我說,教會書房需要印刷的工人,你去做看看。我便離開長榮中學,來到教會公報社,從1922年四月開始在公報社做檢字排版工作。婚後遷居台南1931年在東門教會任執事,1933年,東門教會為慶祝設教三十週年,分設「高砂町佈道所」(即南門教會)。1935年3月黃牧師離開東門教會,我跟著黃俟命牧師到南門教會。我42歲起1953年-1983年在南門教會擔任長老,83歲起任名譽長老。」

※三次婚姻 六男四女

林百萬23歲時和18歲的李氏罔(註三)結婚,同庄鄰居同信耶穌。林百萬回憶:「她從鹽水來台南女學校讀書時,我當挑夫幫她挑書到學校。她從新樓女學校畢業(18歲),那時我已是檢字工人,照約定兩人在1923年8月18日星期六,七夕流眼淚日結婚。結婚後我向宋水琴兄租房子,住在東門町,每月租金4圓。隔年6月初產下長子清標,由石遠生醫師夫人石吳櫻李產婆接生,滿雄才牧師洗禮,因不足月出生,身體虛弱氣息微弱到已生長螞蟻,醫生搖頭說活不了!李罔切切的祈禱,求上帝斷開未信主前做桌頭的父親李傳所起誓言的綑綁,使『三代不出男丁』的誓言成為謊言。上帝的恩典與憐憫果真使這男孩存活下來。我們育有四男二女,清標、玉雪、清榮、清豐、玉娟(出生只活20餘天)、清芬」。

「1930年時,元配的親戚謝再生(註四),發現清標的音感好,就說服我們夫婦讓他學小提琴,清標七歲開始學小提琴。」林清標,2006年回憶道:「那是最疼我的媽媽,用陶土作的錢筒慢慢存的錢買的,一把琴是四圓,弓八毛錢,相當於現在的好幾萬。而袋子也是媽媽用爸爸舊的破褲子縫製出來了。阿成舅是我的第一位小提琴老師,1935年去牛挑灣教會;我又跟第二位老師許鴻謨學琴到1936年,許鴻謨回去和美鎮當牧師;父親請蔡培火先生的長女蔡淑慧老師來教琴。跟三位老師學了五年的小提琴,幾位老師都沒有收我的學費,後來我有機會教學生小提琴也不收費用。」

十二歲那年,清標抱著小弟清芬(1936.7月下旬出生),在台南神學院內聽宋尚節牧師佈道會(1937年5月1日)聽得入迷,摔落水溝,心疼弟弟緊抱胸前。感謝上帝保守兄弟都平安。

※喪元配,小兒清芬給蕭家領養

「小兒清芬出世309天我的元配病逝於新樓醫院,我一時陷入困境,不知如何是好,也找不到合適的人來帶嬰兒,黃俟命牧師發現我的困難,就寫信給烈以利姑娘(註五)請她幫我設法,不久她寫信來,要我將孩子帶去。彰化基督教醫院特別為我設一個小床給清芬睡,由護士輪流照顧他。1937年間嬰兒清芬受照顧約五個月。有一天黃俟命牧師和我商量,介紹和美教會蕭楓執事,人很好,希望能認養,於是把清芬給蕭家領養,希望能栽培這孩子,果然他們盡力愛他,培養成為傳道人。長子清標也於1937年被安排到彰化基督教醫院當看護三年,當時院長是陳宗惠醫師。」

第二次婚姻的葉緊是新樓醫院的護士,元配住院期間的護理人員之一。林百萬說:「當時很害怕不敢面對生病的元配,她協助我許多。」兩人結婚二年,育有一女玉姿。

可惜葉緊1939年去世,1940年再續弦,對象沈新金是白河人。1875年甘為霖牧師巡訪白水溪教會時,地痞吳至高就找了許多人前往騷擾;半夜,數十名手下放火要燒毀禮拜堂及宿舍,並要殺害甘為霖。危難中,甘為霖巧智捆棉被丟出窗外,在火煙中歹徒以為人跳出猛刺棉被,甘為霖得以脫險到山中藏匿。林百萬的岳父沈榮原的田地就在那裡,他和該村莊300人都受洗歸入耶穌。 白水溪也成為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林百萬家族「疏開」的地點。林百萬和沈新金婚後育有二男二女:玉音、澄子、清湶、清南。

※子女與相同信仰的結親

1947年,經介紹將女兒玉雪(22歲)嫁給從義竹來鹽水教會禮拜的翁檛先生的兒子居甲(29歲),婚後兩人經營西藥「義榮藥房」,也投資房地產,育有一女二男。1948年,經滿雄才牧師娘(Mrs. Montgomery)的介紹,清標(24歲)與李金鳳(20歲)結婚,當時和金鳳的寡母李朱蘭為梅佳蓮姑娘(Kathleen Moody)、劉路得(Ruth McLeod)家庭勞動,也負責長榮女中的伙食,他們由台南神學院滿雄才院長證婚,婚禮在新樓醫院禮拜堂舉行,滿牧師娘司琴,婚後育四女二男。清榮與寶斗(今名北斗)楊水雲結婚,婚後育二女二男;清豐與澎湖西嶼的陳秋鳳結婚,婚後育三女二男;清芬與Peggy Cooley(邱碧玉)結婚,婚後育二女一男;玉姿與林俊賢結婚,婚後育一女二男;玉音與陳明松結婚,婚後育三男三女;澄子與梁癸榮結婚,婚後育四男二女;清泉與曾媖娕結婚,婚後育二女一男;清南與鄧麗惠結婚,婚後育二女。第二代41人(女22男19)。第三代39人(女21男18)。第四代3個男孩。

※生涯與時代的回顧

回顧父親的生涯,林清標說:「我看到當時教會公報社的情形,雖然空間不是很大,卻有台灣第一台活版印刷機,書房有機器卻沒有大電(指220安培的電),父親和其他工人光著身,輪流用人力轉動機器,一個人負責放紙,一個人負責印,一個人負責收;水琴伯也在那兒工作。我們向宋家租房子,家裡捨不得申請自來水;也只有點番仔油燈,二分錢可點好幾天。在客廳、餐廳各點一盞番仔油燈。那時要先決定幾瓦燈才能申請電,政府鼓勵買燈球,買五個送一個,要用舊燈球去買新燈球。我們四兄弟和妹妹玉雪都在台南市東門町二丁目91番地出生。宋家是我很深的回憶之地 。」「1937年我到彰化基督教醫院做男看護,一個月薪資10圓,支付食宿費用6圓,存4圓,三個月寄9圓給父親。平均一個月只能用1圓。」

黃俟命牧師的後代保留著阿公的借據,可見他生活上的困頓。偶然在日本得知阿公對李嘉嵩牧師丟薪俸袋,可見他脾氣大。姨婆說阿公對阿嬤不夠好,可見人的愛情是短暫與有限。是的,阿公是一個不完全的人,早年也受重男輕女的思想捆綁,他的一生因為信仰,而漸漸歸正;因為白話字而變得豐富。宣教師留下的白話字是何等寶貴的時代記憶,讓我們回味起來覺得格外甘甜。

201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要探討語言與書籍之間的聯繫。在某些國家,缺乏本地語言編寫的讀物和教材,因而影響發展和造成實現社會包容的障礙。這相當於從根本上剝奪了表達的自由權。因此各國必須竭盡全力,確保盡可能公平地分發教材和書籍,使每一個人,特别是兒童,可以用自己的母語來閱讀。提供這些資源可加速實現2015年全球全民教育目標。巴克禮從希臘文與希伯來文直接翻譯的白話字聖經正是台灣母語教育的最佳教材,林百萬見證了巴牧師推動白話字的目的:希望我們都學會白話字,認真讀聖經,認識真理,知道上帝的旨意。

同作者相關文章:
工業傳道的開路先鋒——杜佐志牧師(Rev. George Edward Todd, 1925~2019) (第 186 期)
米真珠姑娘(Miss Margaret W. Beattie) (第 182 期)
林百萬與白話字 (第 138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38 期 大同小異基督教 (63-68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38期  2013年  10月 大同小異基督教 138
本期主題:大同小異基督教
發行日期:2013/10/10
大同小異基督教
我對基督教信仰的認識
合一與大公:論教會多樣性的弔詭性
盡我一生持守這信
長老教會當前的政治與社會參與
復興?更新?靈恩運動?——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靈恩現象
客語聖經背後的故事
不一樣的六學分——南神雞蛋花與台南鐵路東移事件
記2013TKC青年大會「青潮而出
尋找信仰的根--第九屆全國大專同工訓練營心得
我的信仰歷程
走進悲傷靈魂的信仰──我所堅持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之路
林百萬與白話字
無辜人的血
昨日拿伯,今日大埔。以利亞在哪裡?
你敢有聽著咱的歌?
讀經筆記12  稱呼Pa-lia̍p-pa “sī chi̍têkhióng-pò͘-hūn-chú.”敢tio̍h?
最好有這樣一百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