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45期 見證:使徒行傳
字級調整:

文化.藝術
孟德爾頌的神劇「保羅」
關鍵字:
作者/林皙陽 (美國長島台灣教會牧師)

 ※前言

我對聖詩在音樂中的使用很感興趣,由於我很有興趣,所以對德國新教作曲家的作品中對聖詩的引用用很多心思去探討。我發現在新教的作曲家當中,除了巴哈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之外,孟德爾頌 (Jac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Bartholdy, 1809-1847) 是巴哈之後引用聖詩在作品中,最成功的作曲家。

※孟德爾頌的宗教音樂

孟德爾頌的父親是成功的銀行家 (Felix的拉丁文是幸福的意思) ,他的祖父摩西 (Moses Mendelssohn, 1729-1786) 是當時有名的猶太教哲學家。由於他的一生平順,因此他的作品風格優雅華麗。


孟德爾頌十歲時受教於車爾特 (Carl Friedrich Zelter, 1758-1832) 門下。車爾特授業於巴哈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的學生克恩伯格 (Johann Kirnberger, 1721-1783)。車爾特也是柏林歌唱學院 (Berliner Singakademie, 1791 年創立) 的指揮,對宗教音樂很有研究,因此孟德爾頌開始對宗教音樂有很廣泛的接觸。他在十九歲時就寫作了兩首宗教音樂:Tu es Petrus 和 Hora es,備受師友的稱讚。孟德爾頌受老師的影響不僅深知德、奧的作曲家,如: 巴哈、韓德爾 (George Frederic Handel, 1685-1759) 和莫札特 (Wa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 等,也熟悉義大利作曲家,如:帕勒斯特里納 (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 , 1525-1594) 、貝內弗利 (Orazio Benevoli, 1605-1672) 、羅狄 (Antonio Lotti, 1667-1740)、卡達拉 (Antonio Caldara, 1670-1736)、馬傑羅 (Benedetto Marcello, 1686-1739) 、培哥雷西 (Giovanni Battista Pergolesi, 1710-1736)、耶美里 (Niccolo Jommelli, 1714-1774),這些訓練對他日後之宗教音樂的作曲有助益。孟德爾頌存留的宗教音樂作品很多,有經文歌、讚美詩、詩篇、清唱曲、拉丁教會音樂和神劇等。


1829年孟德爾頌在車爾特,在柏林歌唱學院 (Berliner Singakademie, 1791 年創立) 指揮的支持下,將巴哈的馬太受難曲(首演1727年)於一百多年後再次演出 (1829年),史稱巴哈復甦 (Bach Revival),此舉轟動了歐洲音樂界。他也力促巴哈學會設立,可惜尚未成立之前他就去世。
孟德爾頌共寫三部神劇。聖保羅 (Paulus, op. 36) 完成於1836年,1846年寫以利亞 (Elias, op.70),1847年的基督 (Christus, op.97) 尚未完成以前他就去世。真正讓他享譽世界的宗教音樂是他的神劇保羅和以利亞。孟德爾頌一生心儀韓德爾和巴哈且深受兩人影響,可從他的神劇作品中看到巴哈的深奧及韓德爾的戲劇性。研討韓德爾的作品,讓他了解神劇的領域。以利亞則以韓德爾為師。聖保羅的戲劇性雖不如以利亞強烈,卻是孟德爾頌模仿巴哈聖詩式神劇的作品; 未完成的基督 (Christus) 再度採用聖詩式的神劇,宗教暝想性更見增加 。

※《神劇保羅》

1830年孟德爾頌訪問羅馬教廷時受拉斐爾 (Raphael. 1483-1520) 的畫「保羅的辯論」 (Disputa,徒17:17-1) 和「雅典學派」 (the Athen School) 啟發得到靈感。由於孟德爾頌的父親把家族,由猶太教徒皈依做為路德會的信徒,所以他對保羅的皈依基督頗有認同。1832年孟德爾頌在巴黎時就想要以使徒行傳為題材寫一部神劇。在其旅居到杜塞道夫 (Düsseldorf)後,受法蘭克福的聖西西麗亞學會(The Frankfurt Cecilia Society) 委託,於1834著手寫保羅,至1836年4月完成神劇保羅 (Paulus, op. 36)。同年5月22日在杜塞道夫的下萊茵音樂節 (Lower Rhine Music Festival) 首演。
保羅的故事主要擷取自使徒行傳第四至二十章,全劇分成兩部,第一部份,Nos.1-3為序曲與導論,Nos. 4-9司提反殉教、中間穿插聖詩、利未記、馬太和雅各書,Nos. 12-22敘述保羅在大馬色的路上遇到主、亞拿尼亞為失明的掃羅洗禮,並改名為保羅。第二部份則描寫保羅和巴拿布宣揚教義,和猶太人辯證與對抗的事蹟 (Nos. 23-45),以及保羅殉教,最後在大合唱以詩篇103篇為歌詞,達到高潮完成全曲。此劇採用利未記、馬太福音、詩篇、羅馬書等章節的經文,作為詠嘆調的題材。

※《神劇保羅》中的聖詩

1. 聖詩之王「儆醒,儆醒,夜已飛逝」

神劇保羅當中孟德爾頌總共使用四首聖詩,其中序曲和第16曲使用同一個曲調,引用尼可萊 (Philipp Nicolai, 1556- 1608) 的聖詩:「儆醒,儆醒,夜已飛逝」 (Wachet auf, ruft uns die Stimme) 的歌詞與曲調。這首聖詩有聖詩之王 (King of Chorales) 之譽。
韓德爾的神劇以巴洛克時期的管弦樂的義大利式序曲 (慢-快-慢的形式) 開始,巴哈的序曲則以大合唱的方式引入。而神劇保羅的序曲沒有師法巴哈使用大合唱,神劇保羅和以利亞的序曲都以管弦樂的方式展開。第16首則使用聖詩之王的歌詞,Wachet auf, ruft uns die Stimme。這歌詞在中文聖詩,有兩種譯本:「歡迎新郎歌 」(Wake, Awake, For Night is Flying) 和「聖民速醒,長夜快盡」 (Sleep ers, wake! A voice astounds us)。
美國前新墨西哥州立大學教授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米勒 (Hugh M. Miller)的書 Introduction to Music, (1958, 1978, 1991),列舉25首欣賞音樂基本曲目,巴哈的作品有3首被選入,其中之一就是清唱曲140號。而這首聖詩之所以聞名,是因為巴哈把它用在清唱曲當中。這首聖詩的歌詞,取材自馬太福音25:1-13節。耶穌把天國比喻成十個童女拿著燈出去迎接新郎。這個 比喻是說: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必須自己去建立,去擁有,因為這是無法向別人借的。而且要在基督再來前預備好,若等到基督來了再預備,就太遲了。

2. 「榮光頌」(天使之歌)

《神劇保羅》第3曲收在在《新聖詩Ⅰ》第5首(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1985),「至高上帝萬民敬尊」 (Allein Gott in der Höh sei Ehr) 即榮光頌 (Gloria in Excelsis),歌詞出自路加福音2: 14,又稱天使之歌 (Hymnus Angelicus)。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1483-1546) 的德文翻譯歌詞。榮光頌在六世紀已列入彌撒當中,690年從希臘文譯為拉丁文,通常放在彌撒曲的第二樂章。這首聖詩最先被收在1525年的羅士達克聖詩 (Rostock Gesangbuch)。1539年萊比錫出版的舒曼聖詩集 (J.G. Schumann Geistlichelieder)也有此詩。

曲調出自狄修士 (Nikolaus Decius, c1485 - 1541?),出生於巴伐利亞 (Bavaria)的賀夫(Hof)。1506年他取得萊比錫大學的文學學士,然後進入位於賀夫的一個方濟會的修道院,他哥哥在那裡當副院長。1515年他 到布勞恩修維格 (Braunschweig) 當老師並學德國北部方言 (Low German),1519年他到史達特堡 (Steterburg)當本篤會女修道院的副院長,1522年他到布勞恩修維格當聖凱撒琳 (St. Catherine) 及文吉迪恩 (Egidien)學校的校長,由於仰慕路德的學養,在宗教改革之早期,他成為路德宗信徒。1523年進入威登堡大學跟隨馬丁路德研究新教神學並獲得 文學碩士的學位,畢業後,路德推薦他去史答丁 (Stettin) 的聖尼古拉 (St. Nicholas) 教堂當副牧直到1527年。1528年他結婚,1532年他任萊布史達 (Leibstadt) 的牧師,最後定居在慕爾豪森 (Muhlhausen),極關心當地的加爾文派信徒,以致路德日後不承認他的作品。狄修士1541年被毒死於敵人手中。

3. 「你若甘願使上帝引導」

聖詩258首(新576首)「你若甘願使上帝引導」出現在第9曲宣敘調與聖詩 (Recitativ und Choral)中。旋律使用紐馬克 (Georg Neumark, 1621-1681)的作曲。1631年他在德國色林吉亞省蘭根撒紮(Langensalza, Thuringia)出生,在士流辛根 (Schleusingen)和哥塔(Gotha)的大學預科唸書,1640年原計劃要入科尼希斯堡大學 (Konigsberg University) 學習法律,但在到馬得堡 (Magdeburg) 的半路遇到強盜,搶走所有的錢和行李,只留下藏在衣服夾層中的一本禱告書和幾個銅板,於是他寫這首聖詩。後來他在馬得堡、漢堡等地找工作都沒著落,最後在基爾 (Kiel) 遇到貝克 (Nicolaus Becker) 牧師,牧師對待紐馬克很好; 當漢尼希 (Stephen Henning) 法官徵求家庭教師的時候,貝克牧師推薦紐馬克去當家庭教師,工作兩年終於有足夠的錢上科尼希斯堡大學法律學校。1651年畢業,找工作卻很不順利,曾先後到華沙、但澤 (Danzig)、漢堡等地找工作,最後到色林吉亞省首府威瑪安定下來。1652年被任命為威瑪 (Weimar) 宮廷詩人,圖書館員,最後當威瑪公爵檔案秘書。他晚年失去視力,他的34首聖詩是這時期完成的,1681年逝於威瑪。
曲調 NEUMARK 取自作曲者名字,曲調又稱 WER NUR DEN LIEBEN GOTT LASST WALTEN 是德文首行,最先見於紐馬克1657年在Jena出版的Musikalisch poetischer Lustwald。保羅的歌詞是:「主啊!我願我自己屈服於祢」 (Dir, Herr, dir will ich mich ergeben)。


4. 聖詩309首(新376首) 「主講,若欲做我學生」

該旋律出現在第29曲合唱和聖詩 (Chor und Choral)中。曲調HERR JESU CHRIST, MEIN LEBENS LICHT 又稱 BRESLAU。作曲者不詳,首次出現在1635年由高爾 (Christian Gall) 在萊比錫出版的十二首小聖詩集 As Hymnodus Sacer。神劇保羅引用德國聖詩作者赫曼(Johann Heermann, 1585-1647) 於1630 年寫的聖詩:「阿!主耶穌世真光」 (O Jesu Christe, wahres Licht) 為歌詞。

※結論

孟德爾頌的神劇以利亞 (Elias) 是浪漫派時期最偉大的宗教音樂作品之一,與韓德爾的彌賽亞、海頓 (Joseph Haydn, 1732-1809) 的創世記並稱三大神劇。
舒曼 (Robert Schumann, 1810-1956) 曾讚譽說:「孟德爾頌的神劇保羅是珠玉之作。」此劇也被譽為自海頓「四季」以來最優異的德國的神劇。他寫保羅有夫子自道的意味,演出非常成功。保羅的成功讓他願意再寫另一部神劇「以利亞」,以此奠定孟德爾頌成為浪漫派宗教大師的地位。

同作者相關文章:
孟德爾頌的神劇「保羅」 (第 145 期)
宗教音樂中的路加福音 (第 133 期)
李斯特的神劇「基督」 (第 129 期)
古典聖樂欣賞(一): 禮拜中會眾與聖歌隊的詩歌 (第 124 期)
1999聖詩週年大紀事(二) (第 52 期)
1999聖詩週年大紀事(一) (第 51 期)
孟德爾頌與聖詩──導論 (第 43 期)
布拉姆斯與聖詩(二) (第 41 期)
哈與聖詩補遺(四) (第 39 期)
巴哈與聖詩補遺(三)  (第 38 期)
關於曲調(二) (第 35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45 期 見證:使徒行傳 (58-61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45期  2014年  12月 見證:使徒行傳 145
本期主題:見證:使徒行傳
發行日期:2014/12/10
見證: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想告訴我們什麼?
使徒行傳中的拯救神學
普世歡騰:使徒行傳的故事
上帝的「道」與「道路」:談使徒行傳中的教會
使徒行傳中的保羅
平等的五旬節運動?反思靈恩運動的權力與話語權
穿越時空的教會歷史之旅:土耳其記行
蘇格蘭獨立公投觀察記
從神研班到全國社青讀經營
困境中,和祂快樂相遇
台灣的巴克禮
孟德爾頌的神劇「保羅」
看守神的產業:從《走過崎嶇路上》到《東基向前行》
讀經筆記16 耶穌的時代,無可能有“pài-gō͘”(拜五)chit-ê詞 
敬覆:到底是「上帝」抑是「上主」?
台南大專小神研參與心得――開放式查經
跨國族團契——世界傳道會東亞區會參加記
TSCM初體驗
困苦中滿有恩典的旅程
謝謝你們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