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69期 「幸福小組」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我們與「幸福」的距離:來自鄉村教會的聲音
「幸福小組」是個創新的宣教策略,對於適合的教會仍能帶來宣教策略的整合與進步,值得給予讚賞與鼓勵。但我深知從信仰的實踐與生命的試煉中,是領受上主感動的必經過程。
關鍵字:
作者/游文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茄萣教會牧師)
「幸福小組」這幾年在筆者所服事的中會,掀起一波浪潮。從部會舉辦的研習活動到區會內牧者的分享中,都聊起「幸福小組」這個話題。邀請BEST、舉辦名人見證分享會、參與幸福小組特會聚集等,霎時間蔚為風潮,若牧者沒有跟上這波浪潮,似乎就跟不上腳步。
 
但在幾場大型課程結束後,也陸續聽到許多與筆者一樣在鄉鎮型教會的牧者表示,此一宣教策略的執行有難度、會友沒時間、小組長不容易尋找、需要經費等等的聲音。
 
這也讓筆者曾思考,在鄉鎮型教會推行「幸福小組」的可能性。以下,試著從自身對幸福小組的理解與自身教會的處境,來分享鄉鎮型教會執行「幸福小組」或類似小組的可能性。
 
Best Friend

「幸福小組」是由高雄福氣教會所推廣的「小組策略」,其核心理念是由韓國豐盛教會的雙翼養育系統延伸而來,以細胞小組為主體,幸福小組為觸手,廣邀慕道友接觸信仰、進入教會,進而受洗成為門徒,為主做見證。在幸福小組的訓練當中,強調以「Best」為核心概念,來向自己最好的朋友,或是期待他得到福音的朋友分享福音。在幸福小組的訓練中提到,因為是「Best」,所以要努力認真的經營,以一對一甚至多對一的方式與之建立關係,甚至以Best的需要為本來服事,做到過頭,讓Best感動。就算為此付上金錢、時間等代價也是必然,因為經營Best就像在經營事業,永續經營才能使讓Best成為小組的活水泉源。
 
在此概念下,讓Best感動的程度決定幸福小組成功的程度。然而,感動的過程是藉由大量小組聚會、精彩的活動規劃設計、感人的見證分享等匯集而成。而這些精采、感人的活動,實在需要許多的人力與物力,這對人力與資源皆吃緊的鄉下教會而言,成為與「幸福」最大的距離。
 
鄉鎮教會的困境

筆者目前服事的教會,位於高雄市的偏遠地區。早期以漁業為重心,巔峰時期可說日進斗金,使一片小沙洲湧入數萬人口在此定居。但近年來,因近海漁獲量銳減,使得漁業被迫轉為漁產加工業,讓在地工作機會跟著銳減,許多在地居民必須耗費較多的交通時間前往外圍工業區就業,或是搬移至其他鄉鎮地區。
 
這也使得社區的面貌有極大的轉變。早期,天未破曉的畫面是漁夫們觀天測雲,尋找適當時機出海,捕獲洶湧澎湃的漁獲回港。現在,天未破曉看見的是學校交通車、上班車潮洶湧澎湃的往外移動。早期,黃昏時期大家齊聚,一起海邊散步,在教會打球。現在,黃昏時期則看見阿公阿嬤在海邊散步,或被移工姐妹推進教會廣場曬太陽。早期日落即息;現在,日落後學生交通車、外出上班的車潮才逐漸回來。社區的商業行為也因著產業的改變,變得以早、晚餐等服務業為主。
 
這樣的產業環境造成以下的生活型態:
 
空閒時間有限:如前所述,居民花費在上下班的交通時間冗長,導致下班後個人空閒時間有限,若還要照顧家庭與長輩,時間更是稀少。
 
人口流動率低:社區無產業活動,移入人口少。因此,社區內仍舊維持傳統宗族的分佈,居民之間彼此多少認識,讓小事也可能成為大事。
 
交友圈有限:工作環境與住所的差距使得工作夥伴與生活圈脫節。加上大多為親人,因此生活圈中也不容易有豐富的交友圈。
 
藍領階級:工作機會大多為藍領階級,因此工作時間較長,在工作上也較少人際經營的需要。
 
超高齡化社會:如上所述,白領工作者大多搬移至市區,在地大多為已習慣生活的長輩,使得社區的高齡化比例高於全市平均。
 
文化資源的落差:學習資源的落差、白領階級的外移、文化建設的稀少、娛樂資源的落後,使社區在文化、社會觀念上仍無法避免保有較為傳統的觀念。
 
民間信仰旺盛:過去漁業所留下來的媽祖信仰,因著龐大財產與勢力依然穩定傳承,加上王船祭、廟會等主導社區的文化活動,使社區對於教會仍有外來信仰與排斥的態度。
 
鄉鎮教會與幸福的距離

透過以上筆者觀察到的生活型態,使得落實「幸福小組」的核心概念,尋找「BEST」變得不容易。以下簡述鄉鎮教會可能會面對的困境。
 
時間與交通不便:邀請朋友或工作夥伴參與聚會,首先遇到時間與交通的問題,時間太早擔心來不及,太晚擔心結束後的交通安全。且路程至少都需20分鐘以上,對於還在認識階段的募道友來說是種挑戰,且會降低長期參與的可能性。
 
邀請對象的稀少:如前所述,因著工作、社區環境、交友圈等諸多因素,能邀請的對象如果是工作夥伴,有著交通問題的困擾。如果是社區居民或鄰居,大多為宗族或熟識的人,則須擔心是否會有耳語或異樣眼光等問題。因此,能邀請參與的對象有限。
 
小組長尋找不易:藍領階級的工作型態較少人際互動的經驗,從事白領工作的會友不是時間不夠,就是沒住在社區內,導致能擔任小組長的人選有限。這應該也是許多鄉鎮教會棘手的問題。
 
尋找話題的困難性:娛樂資源的落後、藝術的缺乏、學習資源的短缺與觀念的保守,使得話題尋找不易,甚至有可能落入八卦與耳語的可能性。若沒有引導能力更強的小組長,話題不容易聚焦集中,這也使得鄉鎮型教會在尋找小組長時更加困難。
 
資源的有限:邀請Best的聚會需要有餐點與名人見證分享,餐點等聚會的花費,對資源有限的教會來說會是種壓力;而邀請名人見證分享,對教會來說,則有出席人數的壓力,且還要考慮見證分享的內容是否能符合聆聽者與慕道者的需要。如募道友需要聽見「生命的豐富與可能性」,但見證者卻只會說「發大財」。
 
找回加爾文的秩序

依照目前台灣的國土規劃、高齡化等趨勢來看,未來的城鄉差距越來越大與超高齡化社會,已是不可逆的事實。如何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陪伴在地居民共同生活,並使上主的福音成為眾人的盼望,需要多元的宣教策略來適應。而「幸福小組」的模式,在鄉鎮型的教會恐怕無法適用。
 
鄭仰恩牧師在441期的女宣雜誌中提到,加爾文的概念一向主張:「秩序」是了解基督教信仰與生活的重要觀念。在此精神下,一個真教會的精神包含「適當的組織教會體制和執行教會紀律」。按照加爾文的觀念,紀律與制度可以說是長老會的核心精神。而總會、中會、小會的組織運作,即是體現此精神的象徵。可以說,長老教會擁有健全的體制。
 
因此,目前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缺少的不是宣教策略,而是「落實」既有體制。例如「團契」,目前許多教會以小組取代團契,思考的是團契的功能不佳、團契變成俱樂部。但該檢討的不是團契的功能,而是對團契的想像。一個團契的設立是因人還是因事?團契的參與是按照年齡、性別,還是按照興趣與異象?「團契」的問題,這當然也包含中會組織的調整問題,但應該思考的方向不應是「取代」而應該是「更新」。
 
「幸福小組」是個創新的宣教策略,對於適合的教會仍能帶來宣教策略的整合與進步,值得給予讚賞與鼓勵。但對於我來說,有一個問題值得再更深的思考,就是在尋找自己的「Best Friend」之時,自己是否有讓「Best」也能「Best」的特質。如果連自己也不清楚,那所分享的真的能幫助他人嗎?如果自己面對上帝交帳時,都不知能否站立得穩,我如何幫助他人面對上帝?
 
這問題不是一套課程或是一系列的訓練即可回答。我認為,這答案只有上主感動才能知道。但我深知從信仰的實踐與生命的試煉中去體會,是領受上主感動的必經過程。
 
保羅對他們說:「你們自己知道,自從我到亞細亞的第一天,我怎樣跟你們相處,怎樣凡事謙卑,以眼淚服侍主,又因猶太人的謀害經歷試煉。你們也知道,凡對你們有益的,我沒有一樣隱瞞不說的,或在公眾面前,或在每一個人的家裏,我都教導你們,不論猶太人和希臘人,我都已證明他們當在上帝面前悔改,信靠我們的主耶穌。」使徒行傳二十:18-21
同作者相關文章:
吹來應許的恩典之風——烏金、侯鳥、風電 (第 184 期)
我們與「幸福」的距離:來自鄉村教會的聲音 (第 169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69 期 「幸福小組」 (23-26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69期  2019年  6月 「幸福小組」 169
本期主題:「幸福小組」
發行日期:2019/6/10
「幸福」抉擇
「願祢的國降臨」:教會擴展的反思
恢復福音的能力,落實愛人的實踐:幸福小組
幸福小組:教牧現場的觀察
當教會遇上幸福
我們與「幸福」的距離:來自鄉村教會的聲音
論幸福小組
傳幸福的福音?
三角理論
三百多年前的普魯士小組教會與它的產學軍複合體
宣教之旅:在上帝的恩典中同行
PCT信仰與體制的重新塑造:跳脫利益和權力的誘惑與框架
教會 Ná 家庭
診治社會:投身台灣農民組合的黃信國醫師
你要我為你做什麼呢?
我們,與惡的距離
誰決定了我們與惡的距離?
跨教會平信徒中興起的網路門訓社群
《毋以神為名》讀後
《聖保羅》讀後感
《愛x死x機器人》
全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