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 | 文章名稱 | 作者 | 頁數 |
|
 | 編者的話 | 主日學過後——不可忽視的青少年信仰教育
| 作者 / 王昭文 | 1-1 |
|
 | 本期主題 | 少年事工需要新眼光——一位團契輔導的建言 青少年需要信仰的深度及闊度,青少年希望能在信仰及生命有更深的領會。 | 作者 / 徐瑞婷 | 4-7 |
|
 | 本期主題 | 用心陪伴——青少年聚會安排與教材選擇 青少年的信仰成長,不管是聖經及神學、禱告、傳福音、社會關懷、彼此相愛、事奉及門徒訓練,六方面都很重要。 | 作者 / 王道仁 | 8-10 |
|
 | 本期主題 | 12歲以後的耶穌可以去哪裡?從長老教會的組織體系探討青少年事工的定位 12歲以上的青少年,信仰多半還處於初信階段,在團契的聚會與活動之外,需要有主日學的延伸、完整的教材,達成一個完整的信仰養成系統。 | 作者 / 江淑文 | 11-15 |
|
 | 本期主題 | 體驗生命、認識信仰的日光少年營 日光少年營是長老教會總會青年事工對教會青少年的關懷行動,包含體驗教育、生命教育、信仰內涵三大主軸。 | 作者 / 姚信慈 | 17-21 |
|
 | 本期主題 | 愛的路上,你、我、祂!——路上教會的青少年牧養 牧養青少年需要不同性別、不同特質的在地同工加入,成為一個團隊。 | 作者 / 洪旋格、陳澤胤 | 22-26 |
|
 | 本期主題 | 給青少年的信:願你們時時親近聖經 趁著年輕、記憶力正強的時候,讓自己的頭腦充滿了主的話,甚至在任何場合中都能自然地引用。 | 作者 / 呂莉莉 | 27-29 |
|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颱風、地震毀不掉的信仰——黃俟命牧師
| 作者 / 王貞文 | 32-37 |
|
 | 神學淺說 | 你吃「塑」了沒?——塑化劑風暴所帶來的信仰省思 由於人類自我的方便性和經濟性,已嚴重地破壞整個生態體系的關聯性。 | 作者 / 楊順從 | 38-40 |
|
 | 成長部落格 | 一條領我回家的路 以聖經為中心的自願簡樸,是你我抵抗這股消費至上市場經濟的利器,也是拯救地球、守護母親台灣的法寶。 | 作者 / 張人仰 | 41-43 |
|
 | 潮流.脈動 | 他的罪、他的罰、他的痛、他的傷: 死刑制度裡的人 民主社會裡的現代公民,對於司法權抱持適當的戒心的話,應該反對國家濫用權力,也應該重新思考死刑的問題。 | 口述者 / 張娟芬記錄者 / 余心玫 | 44-50 |
|
 | 特稿 | 台灣憲政的困境與可能的出路 在民意還沒辦法要求修憲甚至制憲之前,台灣必須找到一套合宜的憲政運作模式。 | 作者 / 習墨 | 51-55 |
|
 | 信仰.生活 | 做個彰顯上帝恩典的瓦器
| 作者 / 林熙皓 | 56-58 |
|
 | 母語葡萄園 | 猶佇tsia,猶佇東京
| 作者 / 呂美親 | 64-67 |
|
 | 母語葡萄園 | 讀經筆記6 是poan-sin-put-s?i抑是pian-s?i--e?
| 作者 / 李南衡 | 68-69 |
|
 | 大專世界 | 從九把刀與Nu Skin事件看教會現象 如同直銷團體以成功壟斷夢想,當今教會若以教會增長壟斷異象,恐怕是走上直銷公司的後塵,成為一利益共同體。 | 作者 / 盧懷力 | 71-74 |
|
 | 大專世界 | 夢想需要行動 關心農民、土地和生物永續發展等許許多多對台灣的理想,需要大家一起攜手完成。 | 作者 / 鄭仁安 | 75-76 |
|
 | 大專世界 | 心的改變 我的生活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不一樣,但我知道我的心不一樣了。 | 作者 / 吳品穎 | 77-78 |
|
 | 交流站 | 勇於不學的智者 任何人能做到「不學自己不要學的東西」,我們都應該予以尊重。 | 作者 / 楊茂秀 | 79-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