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 | 文章名稱 | 作者 | 頁數 |
|
 | 編者的話 | 150年來
| 作者 / 王昭文 | 1-1 |
|
 | 本期主題 | 在合一與孤立之間擺盪—淺談二次大戰後PCT的認同與挑戰 在普世思潮影響下,PCT發展出關懷社會公義,關心台灣前途的信仰態度。 | 作者 / 鄭仰恩 | 4-9 |
|
 | 本期主題 | 台灣基督徒的現代性認同 處於邊緣底層的第一代基督徒,藉由「新」的「現代性」價值,與非信徒做出區隔。 | 作者 / 王政文 | 10-13 |
|
 | 本期主題 | 150年來政教關係的回顧 值此宣教150年的時刻,願藉此政教關係之回顧,重新喚起我教會應有的價值與責任。 | 作者 / 少山 | 14-17 |
|
 | 本期主題 | 基督教對原住民的影響 教會能不能幫助原住民重新建構一個建立族群認同的新方式? | 作者 / Namoh Ising(那莫赫.逸辛) | 18-22 |
|
 | 本期主題 | 從 Friendship Corner 到全國大專 長青團契的學生高度自主,持續保持學生草根運動的精神。 | 作者 / 王博賢 | 23-25 |
|
 | 本期主題 | 被遺忘的神學信念——從底層人民的角度再思「信徒皆祭司」的宗教改革精神 宗教改革運動藉由賦權給信徒來促成教會的改變。但改教運動也對信徒提出挑戰,那就是信徒必須肩負起祭司的責任,作為世界與上帝之間的橋樑。 | 作者 / 邱凱莉 | 26-31 |
|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教會的變與不變 台灣大部分的教會都發展到所謂的「中產」階段,慢慢進入「舒適圈」,接下來要如何發展,劍橋兩個教會的例子實在值得我們省思。 | 作者 / 陳錦生 | 33-38 |
|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用生命見證信仰的宣教士—懷念恩師練馬可(Dr. Mrak C.Thelin) 他一生追求人權公義,照這樣的準則去行,將自己奉獻在台灣這土地,只希望自己為台灣培育出更多的好人才。 | 作者 / 張盟宜 | 41-45 |
|
 | 厝邊頭尾 | 開啟公義之路:勵馨的性別觀點與信仰實踐 面對各式各樣的權勢挑戰,勵馨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學習實踐基督的精神。 | 作者 / 紀惠容 | 46-51 |
|
 | 信仰.生活 | 改變 改變愈艱鉅,上帝的大能就益發彰顯。 | 作者 / 楊皓如 | 52-55 |
|
 | 神學淺說 | 雨傘運動與神學 教會的責任,就是批判地反思何謂復和,以及具想像力地實踐復和的職分。 | 作者 / 龔立人 | 56-57 |
|
 | 潮流.脈動 | It’s just the beginning! 雨傘運動在地人反思 而在沒有退路也沒有進路的同時,我們仍然有最大的安慰及盼望──主耶穌。 | 作者 / 楊婷 | 58-62 |
|
 | 潮流.脈動 | 雨傘運動小觀察 必須勇敢的表達出自己的意見,才有溝通開始的可能。 | 作者 / 賴金君 | 63-65 |
|
 | 母語葡萄園 | 讀經筆記17 割禮無可能是「家己割傷身軀」!
| 作者 / 李南衡 | 66-67 |
|
 | 特稿 | Charlie Hebdo 事件是信仰問題 《查理》事件是每個民主社群都會出現的傷口,事宜各真實的信仰提問。 | 作者 / 羅頌恩 | 69-73 |
|
 | 大專世界 | 總是在現場的祢——對現代耶穌的想像 祂選擇與社會底層的人們站在一起,體會這塊土地和人民的痛苦。 | 作者 / 游乃祈 | 74-75 |
|
 | 大專世界 | 平凡中卻也不平凡的報佳音 你們的付出,讓許多人聽見福音。願你們在這過程,不只感到辛苦,更能看見上帝同在的痕跡。 | 作者 / 林熙皓 | 76-78 |
|
 | 家書 | 認真閱讀,歡喜分享
| 作者 / 編輯室 | 79-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