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47期 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字級調整:

厝邊頭尾
帶著學生下田去──大城教會課照班種稻體驗
帶著學生下田體驗,感受土地溫柔地接納我們。
關鍵字:
作者/林鴻榮 (彰化大城教會牧師)

※緣起

2007年教會禮拜堂重建完成後,除掉固定聚會時間之外,想說:這號稱千萬豪宅會不會成為另類的蚊子館?隔年彰化YMCA總幹事啟智兄來電詢問洽辦「弱勢家庭子女課後照顧班」的社區兒童事工。整個事工由教會出借場地及水電服務,教師鐘點費則由縣政府支付。面對現成的兒童事工既著實讓人喜悅與期待,但其中所隱藏的種種陌生感,會在教會裡產生何種程度的震盪,誰也無法掛保證。

正所謂既期待又怕被傷害,教會過去未曾做過專屬特定對象的社區服務,辦過週末兒童營,或社區音樂班之類活動,而此類活動參加者大多是來自特定對象---樂意讓小朋友參加教會活動,又有經濟能力的家庭。

當這些弱勢家庭的小朋友,因受到家庭經濟、家長對教會認知的缺乏、與學生學習意願不高等因素影響後,往往成為此類活動的落網之魚。而課後照顧班的成立正好能補足這些家庭既無力教導孩子,又無法送孩子去安親班的功能時,教會成為一個可以讓家長安心把孩子放在此學習的地方。

※火花

第一年(2008)暑假在很緊措的時間裡,課照班從無到有在短短不到兩禮拜的時間,完成了招生及正式開班的挑戰,當時聘請社區媽媽帶著不到10位小朋友在教會寫功課,此時的教會與課照班學生,雙方都是個彼此陌生的個體,一旦近距離接觸之後,產生的火花會是如何?教會是個不動的實體,她只能任由這群好奇又好動的陌生人,莫名奇妙的到處踩蹋、探險、碰觸所有的可能性!初期就曾發生一則故事:某日下課前授意某位學生,叫他明早上一來就把電燈打開;結果隔天到了傍晚,才發現教堂一二樓燈怎全開了?

學生因好動喜歡爬牆、爬樹、故意坐在欄竿上搖搖晃晃,而教會擔心的不是物件的損失,而是這些學生一旦受傷的後果如何承擔。所以只好在避免學生受傷的情況下,不得不在某些區域劃上禁止線。也慎重規定教室裡的安全守則:不准喧嘩、不准奔跑。

為了鼓勵學生寫功課與守秩序,更頒訂獎懲加扣點辦法,且以點數換取教會預先購置的各項文具與禮物。為了達到學習藉由閱讀來增加詞彙能力,更收集了許多讀物、繪本、字典供學生閱讀與查考;也鼓勵學生上台發表讀書心得,來增進學生的自信。

往後隨著學生的逐漸增加了,困擾也隨之而來。社區裡風聞教會裡有免費的安親班,因此都想要把孩子送進教會,甚至有些熱心的家長在不知緣由之下,左右鄰舍廣為宣傳並代為招生,那時教會只好帶著尷尬的語氣婉拒這些已載著小孩來到教會的家長,幸好在制度的建立逐漸明朗後,這些問題則由YMCA社工來審查,而避開讓教會難為的尷尬情形。

經過了陌生、探索、碰撞、糾紛、約束的這些過程之後,學生慢慢知道教會的規矩,教會也才開始慢慢了解這群來自弱勢家庭的孩子。

※契機

離教會不遠的大城國小,幾年來都與農會合辦學生農村體驗活動,其一就是租借教會前小塊農地作為學生種稻體驗活動,學校因此就近商借教會場地,作靜態課程教室授課。所以歷屆以來的畢業生都曾坐在教會一樓教室上過課、從這裡下田去、種稻及巡田、在教會沖腳、吃點心、一直到割稻。

直到去年這方案因經費簡縮之故,農會職員便來教會洽談與課照班學生一起體驗農村種稻課程。就這樣在今年三月初,課照班學生固定於禮拜三下午在功課完成後,撥出時間一起體驗在地農村的生活經驗。

課程內容包括:認識土地:大城的農地是何種土質?為什麼濁水溪北岸的土黑的?以及拿起掃把在大城街上清掃垃圾的社區服務。

專業知識:大城的農、漁、牧、養殖業的特色、以及農產品種類、農藥與肥料的種類與安全使用、認識病蟲害、稻米種類一我們吃的是什麼米?

生態環境:認識水稻田共生的種種食物鏈生態、有機耕作的知識,認識我們賴以為生的山林、土地、河川、海洋等等,還有地層為何會下陷?

DIY手工:學習牛車手工藝、畚箕與稻米、綜子香包、食用飯團。

種稻體驗:經歷插秧、巡田、灌蓋、曬田、施肥、除草、收割、曬稻、碾米、包裝等過程。

在120多天裡稻田就在教會旁邊,課照班學生每天上下課,都會經過並看見這塊田裡的秧苗,從小小一棵慢慢成長。經過風吹日曬,熬過颱風摧殘,到了收割時間每人迫不及待手拿鐮刀,雀躍地進入金黃稻田中,親身體驗收割的樂趣與喜悅。

這號稱一分地小農田的稻米,收割完後直接倒在教會籃球場,學生們開始手持工具學著如何攤平稻穀做曬穀前的準備,接著也真正體驗到農民在與稻穀接觸後,那全身奇養無比的感受。

感謝上帝給了三、四天好天氣,稻穀在得著陽光充份的熱情曝曬後,粒粒稻穀變得更加輕巧,聲音更加輕脆好聽!這是曬稻農人最愛看到及聽見的景色。

在打包曬好的稻穀時發現,竟裝了九大袋約近八百台斤的稻穀,這大概也是上帝給與人一種意料之外的祝福吧!這被上帝滿滿祝福的稻穀送到了阿巧長老家裡,之後將享受到長老親自免費的碾米按磨招待,去殼後粒粒白皙剔透的白米,再送回農會做精心的冰鎮及包裝,課照班學生也在包裝袋上,貼上印有課照班學生獨家照片的貼紙,此米取名為「大城幸福米」!

※後感

每每行在鄉間小路上,看到週遭許多正在休耕的農田,心裡無比感嘆著;政府為何要鼓勵農民休耕?每年進口大量的稻米等農產品,當這些低價品質不良的農產大量進口後,直接受害的就是在地農民,當土地耕作所得與勞力失去平衡時,她的功能也逐漸被工場設廠所需,將原本的良田一一的填平,每當地方想要開發建設,建工業區或開道路時,往往被犧牲的也是這些良田美地!在鄉村的農田慢慢的已與人失去聯結的關係,因開發而被變賣的土地只僅存著剩餘價值。

當我們打開家裡的冰箱,看見那儲藏的滿滿的食材,而這一切的食材都必須與土地產生關聯。如今家裡的冰箱越換越大,而供需食材讓我們存放在冰箱裡的土地,卻因人類的任意開發後正迅速在消失。

幸好,教會旁邊兩塊農地的主人,是個惜地愛種田的農民,一年到頭這兩塊地上不論是種稻或花生,每到收成時總愛在旁觀看收割情況,看到人與土地之間的親密接觸,而感染到那股幸福的感動。

今年帶著這群學生,下到田裡作個體驗式的農夫,感受到土地是溫柔的接納我們在土地上的所作所為。她寬大包容的容忍所有的事物,不論是同時長成的稻子、雜草,或是那些共生的生物在水稻期間短暫的生命。

希望這些學子在親近土地時,也同能感受到土地對人的接納和付出,進而能夠更加敬愛這片大地!

同作者相關文章:
帶著學生下田去──大城教會課照班種稻體驗 (第 147 期)
台西這個村落 (第 142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47 期 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60-63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47期  2015年  4月 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147
本期主題: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發行日期:2015/4/10
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人在幼年時負軛原是好的──青年信仰精神與考驗
速寫「現在是我們的事了」青年座談會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陪妳/你,一起奔跑!──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原住民青年的渴望
青年如何參與教會決策?
青年主動出擊,開拓參與空間
追求公義的信仰傳承
青年如何翻轉教會
神學教育與體制對於青年事工的影響
屬於我們的事——青年的自省與行動
總會青年事工,貫穿了我們的生命洪流
PCT 150之後的青年宣教:從「說故事」和「讀聖經」開始
教會如何協助現在的年輕人?
時代的米該雅:鄭兒玉牧師
「人民作主,歡喜行踏」紀行
營地幹事甘苦談
帶著學生下田去──大城教會課照班種稻體驗
上帝受人敬畏
讀經筆記18 一枝嘴m̄是一個嘴
敬覆「家己割傷身軀」、「拜五」
走出呼召
收穫滿滿的神研班
參與第五十二屆神研班雜感
肢體互助,恩典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