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 | 文章名稱 | 作者 | 頁數 |
|
 | 編者的話 | 開展中的台灣教會角色
| 作者 / 王昭文 | 1-1 |
|
 | 本期主題 | 教會對現今台灣實況的回應:一個宣教史的觀點 面對台灣社會日益壯大的公民覺醒運動,宣教的契機應在於基督信仰所帶出的「覺醒、更新與轉化」的層面。 | 作者 / 鄭仰恩 | 4-9 |
|
 | 本期主題 | 在開展中的台灣辨識PCT的角色:述說我們在基督裡的盼望 「明日的男男女女如何看待今日?」這是我們在反省思考,上帝對台灣未來的心意,必須關切的問題。 | 作者 / 柯林‧柯旺 (Rev. Dr. Collin Cowan)譯者 / 李信仁 | 10-13 |
|
 | 本期主題 | 尋求經濟與土地的公義 PCT是宣教的教會,知道要保有先知性及追求公義。 | 作者 / 歐美旮・布拉(Omega Bula)譯者 / 張洵宜 | 14-15 |
|
 | 本期主題 | 約瑟與他的兄弟姊妹一同追尋自由 當教會開始參與存在已久的性別公義及多元認同議題時,期許PCT也能以同樣開放及盼望的心來面對。 | 作者 / 彼得・克拉奇里(Peter Cruchley)譯者 / 張洵宜 | 16-17 |
|
 | 本期主題 | 尋找夥伴的宣教 宣教不單是派宣教師的工作,更期待能滿足當地需要,並且培養當地同工。 | 作者 / 陳志忠 | 18-20 |
|
 | 本期主題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神學思考和社會分析:青年角度的反省 祈願我們能一同深入觀看社會真實的處境,並反省我們的神學思維,使之不斷地被更新,進而為這片土地帶來影響與改變。 | 作者 / 吳祈得 | 21-23 |
|
 | 本期主題 | 青年,在破碎中看見和好 青年的使命就是站在破碎的裂痕上, 用愛的語言和行動去修復關係,帶來醫治與更新。 | 作者 / 張祐慈 | 24-26 |
|
 | 好書櫥窗 | 多元宗教文化主體的共創:王鏡玲教授《分別為聖》書評 在長期去宗教化的人文教育中,我們都成了自身宗教母體的「異鄉人」。 | 作者 / 蔡怡佳 | 28-29 |
|
 | 好書櫥窗 | 教會的簾幔之外──讀林立青《做工的人》 在這本傷痛的書之中,卻總能感受到林立青在梳理己身感受與思緒時的敦厚跟不捨。 | 作者 / 劉玉雯 | 30-32 |
|
 | 成長部落格 | 因著上帝的愛,我走向偏鄉 在許多我們看來不可能的地方,上帝都親自將它化為可能。我們在過程中,也不斷經歷祂豐盛的恩典和慈愛。 | 作者 / 劉漢鼎 | 33-37 |
|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用生命畫彩虹─我在澳洲走一回 回台灣後,夜深人靜回想時,才再一次了解到這條路是多麼值得。 | 作者 / 買淑鈴 | 38-40 |
|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致力泰雅語的文字創制與聖經翻譯的Watan Magil牧師 聖經翻譯的過程也培養了許多本族的譯經人員。 | 作者 / 李台元 | 44-47 |
|
 | 寫寫畫畫 | 要溫柔
| 作者 / 思岐 | 48-48 |
|
 | 潮流.脈動 | 混淆的彩虹 蓋在沙土上的包容:淺論同婚法案 同婚絕不是「世界潮流」,也尚未成為「普世價值」。 | 作者 / 葉光洲 | 49-52 |
|
 | 交流站 | 更正說明 :「他」與「祂」
| 作者 / 陳南州 | 52-52 |
|
 | 潮流.脈動 | 活的信仰與活的憲法—談同性婚姻的憲法辯論 當社會持續認為同志不屬於「我們」,也就容易持續對同志的忽略、不包容。 | 作者 / 林春元 | 53-56 |
|
 | 潮流.脈動 | 異中求同—淺析同婚釋憲案 多元價值發展的挑戰是全面性的,對法律或宗教皆同。 | 作者 / 王美書 | 57-60 |
|
 | 特稿 | 愛國是流氓的護身符,良知是聖徒的福音書 當人們不願意思考,只等著政治或教會領袖來給予其思想觀念時,具有威權傾向的假宗教人士或政客們的心裡就要竊喜了! | 作者 / 廖斌洲 | 61-64 |
|
 | 母語葡萄園 | 【讀經筆記28】講「秤錘」不如講「砝碼」正確
| 作者 / 李南衡 | 65-66 |
|
 | 母語葡萄園 | 白話字a-ḿ
| 作者 / 王昭華 | 67-69 |
|
 | 大專世界 | 找回失落的根─淺談達魯瑪克部落母語復興之路 逝去的母語再次被學習與恢復,也是讓人與上帝關係的再次和好。 | 作者 / 台南大專小草工作室:蔡宛真、黃敍慧、謝盷芳、陳心婷 | 71-73 |
|
 | 大專世界 | 綠能?慮能? 淺談達魯瑪克部落的能源計畫與發展 看似美好的百分百綠能部落的願景,是否背後潛藏更大的隱憂? | 作者 / 台南大專小草工作室:李明翰、陳斯宴、李誌棋、謝詠恩 | 74-76 |
|
 | 家書 | 來按個讚
| 作者 / 張巧怡 | 77-7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