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 | 文章名稱 | 作者 | 頁數 |
|
| 編者的話 | 讓改變發生
| 作者 / 洪旋格 | 1-1 |
|
| 本期主題 | 我們乘著什麼來?乘著什麼而去? 期盼教會可以知道:「教會需要社會和眾人,才得以有更多元與真實的聲音,來反思和回應信仰的真諦。教會需要跟社會同行。」 | 作者 / 李鈺婷 | 4-7 |
|
| 本期主題 | 離開教會之後 離開教會後,我開始有空間重新接觸世界,發現好人不只專屬基督徒,非基督徒的世界也有值得實踐信仰的地方。 | 作者 / 施望謙 | 8-12 |
|
| 本期主題 | 盼望不會消失! 如果跌倒了,不一定要馬上爬起來,躺著好好休息也很重要。無論你決定要爬起來,還是要先休息,都需要夥伴。 | 作者 / 林熙皓 | 13-17 |
|
| 本期主題 | 陪伴年輕人探索呼召的港口 教會,會是一個容許年輕人去探索、去嘗試、去夢想的地方嗎?或者依舊順從整個厭世代的潮流,無止盡地壓榨年輕人,使他們失去夢想的能力? | 作者 / 劉炳熹 | 18-21 |
|
| 本期主題 | 斜槓,讓萬事互相效力 或許斜槓之初是迫於情勢,但也可以是個重要的轉折。 | 作者 / 鄭睦群 | 22-26 |
|
| 本期主題 | 拾起遺落在都市叢林的羽冠與彩衣 唯有從上帝的形象與價值裡,認識自己族群身分的重要性,才能穿上屬於族人的羽冠與彩衣! | 作者 / Vuruvur Ruljadjeng | 27-31 |
|
| 感情.婚姻 | 柔軟 但願每一次的失落,都幫助我們變得更加柔軟。 | 作者 / 周宙緯 | 32-33 |
|
| 寫寫畫畫 | 榛果裡的聖誕樹
| 作者 / 王貞文 | 34-34 |
|
| 寫寫畫畫 | 厭世精神
| 作者 / 蕭雅心 | 35-35 |
|
| 寫寫畫畫 | 一半,一半
| 作者 / 謝鈺晨 | 36-36 |
|
| 成長部落格 | 尋找呼召的探險之旅 旅程從未結束,耶穌邀請著我們與祂同途。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責任;哪裡有呼召,哪裡就是歸屬。 | 作者 / 鄭雅勻 | 37-41 |
|
| 厝邊頭尾 | 疫情期間的線上牧養 神學院有教我們的處境化、在地化神學,是我們現在視訊線上牧會的準則。 | 作者 / 張恩瑜、鄭雅勻 | 47-51 |
|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籃瑪烈姑娘 凡事不要低頭,有時你認為這是艱苦的工作,但上帝會幫助你,所以你就繼續前進。 | 作者 / 翁春祝 | 52-56 |
|
| 神學淺說 | 淺談台灣原住民神學 文化是來自於上帝的創造,也述說上帝的創造,文化不應該與福音對立。 | 作者 / Tulbus Isinkaunan | 58-59 |
|
| 好書櫥窗 | 重建共善:現代社群關係的再想像 在共同面對的社會問題上,宗教人與社會運動者如何在重建共識中,進一步在社會中壁壘分明的「同溫層」之間,搭起對話的橋樑。 | 作者 / 張瑋哲 | 60-61 |
|
| 信仰.生活 | 雲上太陽 我知道我世界中的太陽並沒有消失,只是暫時被烏雲遮住了。 | 作者 / 巴奈.葛六 | 62-63 |
|
| 母語葡萄園 | 《海德堡要理問答》上網 「教理問答(catechism)」問答形式ê教義手冊,khah ē-tàng詳細、有條理來詳細說明基督信仰ê豐富。 | 作者 / 陳鳳翔譯者 / Lîm Chùn-io̍k | 64-65 |
|
| 母語葡萄園 | Malas bunun tu sinpabazbaz對話 kaupadaidaz, muskun, ihandalaqti, pailandu ata, mintastulumaq tu bunun. 只因愛,或契機,落在這土地上,我們不期而遇,成為一家人。 | 作者 / 古美玲 | 66-66 |
|
| 母語葡萄園 | 做時代ê創史者 「有路,咱沿路唱歌;無路,咱蹽溪過嶺。」一步一kha印,積極成做時代ê 創史者。 | 作者 / Tō͘ Gōng-sun | 67-67 |
|
| 大專世界 | 以陪伴的愛,孕育福音的種子 身邊信仰團體長期對我的照顧與陪伴,就是上帝不離不棄的愛,帶給我最具體的實現。 | 作者 / 陳怡茜 | 68-71 |
|
| 大專世界 | Make the travel to be「 The travel 」 暖暖因為有土地、信仰和不同的生命故事,讓我們在此趟旅行中,有大大的領受! | 作者 / 楊柔恩 | 72-75 |
|
| 大專世界 | 厭世是一種誠實 其實厭世的聲音不須杜絕,重點是面對這些厭世的情況,又該如何以上帝的眼光來看待,學習像耶穌來應對。 | 作者 / 劉恩美 | 76-76 |
|
| 家書 | 彼此陪伴,分享祝福
| 作者 / 張巧怡 | 77-7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