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背景
我怎麼畫起這些漫畫?先說我的成長背景。從小成長於台灣南部屏東的鄉下,是四周圍還有歌仔戲、布袋戲、南北管、勸世歌的年代。
出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家庭,從小在主日學、夏季學校,長期操練台語羅馬字。喜歡畫漫畫,愛看雜七雜八的書(例如:我的書架上還有三本研究髒話的書);最喜歡心理學,尤其喜歡弗洛姆(Erich Fromm)。在台南神學院受教育,上課幾乎全用台語;牧會,當然也用台語較多。
台文熱潮
1990年代前後,台灣興起台語刊物的熱潮。《台語文摘》、《台語學生》、《台文通訊》等,有很多是學生台文刊物。我自己也於1989~1992年編寫出版全羅的《風向》雙月刊。趕上這股熱潮,《台灣教會公報》(以下簡稱《公報》)也於1991年9月開設了整版的「父母話特刊」,熱鬧滾滾。我開始畫台語四格漫畫投稿給《公報》,對白用漢羅,內容多表達教會信仰生活、會友的心態及民間趣味。有些點子幾乎直接引用教界流傳的笑話,以及描繪台灣人個性、文化、台語的趣味,因此頗能引起教界的共鳴。也就是說,因為我第一個用台語畫,先占了便宜,承繼了教界與台灣人的文化遺產(尤其台語的趣味),藉漫畫表達出來。
那段期間,許多同工表示喜歡我的漫畫;有些熱心的同工也主動提供教界的趣聞。其中,已故的許天賢牧師每次遇到我,都會笑著向我背誦幾句我漫畫中的對白。
反映教界現象
笑話理論雖五花八門、眾說紛紜,但多半涉及人性的軟弱——人的思考、情感、行為的「不協調」。我的漫畫難免刺中信仰的高貴與人性軟弱之間的不協調。或如王昭文所說「有諷無刺」;又如吳晟所說,我的漫畫多的是調侃我自己。即使刺中了誰,大家還是會心一笑。曾任《公報》社長的張立夫牧師多次跟我說:「我們《公報》週刊,只要批評一下教界亂象,常大受反彈。但你畫漫畫諷刺,都沒人會抗議。」(圖1)
其實並非完全沒人抗議。我第一本漫畫《我是罪人》出版之後,遇到一位教會兄弟,很嚴肅的表達:「這個漫畫會讓人以為教會就是這樣(不堪)。」這應是我此生所遇最嚴肅的人吧!
還有桃園某教會婦女團契,團購《我是罪人》,還邀我北上分享。有姊妹表示,邊看我的漫畫邊禱告……。她說我的漫畫含有教訓。聽她所說,雖然也對,但我有點惶恐,覺得也是太認真了。
話說回來,我也從吳佳霖牧師聽到一個教會故事,內容實在太毒,我遲遲不敢畫出來,藏在腦袋裡好多年。故事如下:「有位長老很不喜歡他們教會的牧師。牧師續聘、監選前一個禮拜,該長老就四處探訪,告知較年老、低知識的會友:『我們的牧師很好、很讚,所以監選時,你們要在選票上畫一支十字架……。』」(圖2)多年後我才拿出氣魄,畫來投給《新使者》,因為《新使者》是學術性的,供給信仰年齡18歲以上的人閱讀的刊物。何況我也相信這是極端特殊的案例,我相信並非「教會就是這樣。」
吳佳霖牧師還提到另一個小故事:「鄉下教會缺乏人才,團契會長不得已常一再連任、三連任、四連任。會長改選時,該四連任會長投票前再三表明,實在做太久了,該換人做做看了,拜託大家別再投他。大家也一再強力請他繼續擔當,他則一再推辭。開票結果:在場全數贊成該會長連任。」像這樣的故事,不須修改,直接畫下來,不是很溫暖又令人會心一笑嗎?或者你要說:「假仙」?
台灣文化的滋養
台灣人的文化尤其語言,也滋養了我的漫畫。例如:民間常有人消遣基督徒,說玉皇上帝比耶和華上帝還大。何以見得?因為耶和華上帝只是天父,而玉皇上帝可是天公呢!
又如某人臨終,交代兒子,田地絕不可賣。兒子告訴父親:「安啦!我絕對 b ,一定b 啦!」b ,賣與袂(不會)同音。或如老婆罵那種「著猴!死袂變。」之類親切有力的語言,對我都充滿魅力。寫台文,誠然辛苦,但我怎能放棄這種魅力!
鄉間文化上又如王祿仔(鄉間流動賣藥人)的布景,一邊寫著「勇身固本、去老還少」,另一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都具有民間趣味,也顯示威權時代人民狹縫求生的辛酸與諷刺。
即使我的漫畫偶而涉及政治議題,以及後來在《自由時報》言論版畫了幾年政治社會漫畫,也多以鄉間庶民巷議為主。
信仰反思的作品
比較具信仰生活反思的作品則多刊登於《新使者》的「阿仁畫天畫地」專欄。如:基督徒努力打拼、工作過勞、疲倦軟弱,迫切、吶喊的祈求上主賜下力量,讓他行不厭,走不倦!……上帝只冷冷回應:「緊去睏啦!」(圖3)
又如,教授問牧師:「牧會那麼久了,有好好唸釋經學嗎?」「沒有。」「那你每個禮拜怎麼講道?」「這……這……不是反而好講嗎?」
又如,小姐祈求耶穌賞賜「天使般美麗的肌膚……。」雲端上耶穌對身旁非裔黑皮膚小天使說:「好吧!給她跟你一樣美麗的肌膚……。」(圖4)
反諷的雞湯式作品
基於我是個牧會的牧師,有些題材也彷彿是心靈雞湯。如:弟弟打傷姐姐,父親以上帝、耶穌、老師、警察之名加以道德、信仰規勸。弟弟非但都不肯道歉,還滿臉不在乎。最後,父親以不准吃果凍要挾,弟弟乃崩潰大哭。(圖5)
又如:兩個小姐同行。一個埋怨上帝不公平,因為自己的腳「烏閣粗」,而另一位小姐則是持雙枴杖、穿鐵鞋。
總之,身為牧師,我還是不忘在漫畫中說教,藉著反諷人性弱點的說笑來說教。
常有牧師同工告訴我,他們用過我的漫畫來講道。「信耶穌得水牛」這個主題是最常被提起的,因為台灣人愛「水牛」甚於「永生」。不過趁這個機會我要招供一下:「信耶穌得水牛」是台灣教界(我不曉得多久)以前就有的經典笑話,不是我的原創,我是盜用。(圖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