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79期 meme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基督徒搞什麼迷因?
迷因與信仰精神還有另一暗合之處:「有梗」;從古至今,信仰都需要「梗」。
關鍵字:迷因    基督徒 
作者/賴老亞 (長老教會社青,工作之餘嘗試經營網路創作,包括truetruefunny協作與個人信仰評論《掌嘴集》)
前言

始皇嘗議欲大苑囿,東至函谷關,西至雍、陳倉。優旃曰:「善。多縱禽獸於其中,寇從東方來,令麋鹿觸之足矣。」始皇以故輟止。【史記•滑稽列傳•優旃】
 
迷因是一種訴諸幽默的創作,但基督宗教題材迷因在現代網路世界中的萌芽和成長,是須要嚴肅看待的現象。為什麼?因為如果在「廟堂之上」已經聽不到真話,小丑就會粉墨登場。
 
應該如何,實際上又是如何?這兩者之間的差距,是從古至今任何有理想的團體都須要面對的問題。在教會之內,這股張力又更甚一般,因為我們的理想是與基督看齊,而自己敗壞的程度則可以合乎正統的宣告——深不見底。不論是見諸聖經中先賢的感嘆,或者今日信徒的個人體會,都在在指明此緊繃的張力是何等切身。
 
做迷因的理由

可嘆的是我們可以肆無忌憚地在教會中談論上帝有多好,卻未必能夠坦承自己有多爛。我們面臨龐大的壓力:「我們應該要好的,怎麼可以爛?但我真的很爛,那該怎麼辦?」於是我們的粉越來越厚,妝越來越濃,美肌越開越大,而且成為預設——可想而知,洗盡鉛華的我們也就越來越不堪,自我逃避成了唯一的選擇。
 
但是沒有「真」作為前提,「善、美」就只是空中樓閣,自欺欺人。我們有意無意間在教會創造出壓抑的環境,導致「真」無處可去。但麻煩就在於「真」不會因為否認而消失,它依然存在,而且隨著人的逃避只會越發增生,累積的壓力終究會找到孔隙噴發。
 
對老亞來說,這就是為什麼要做迷因的理由。如果事實明明不好,但還是只能講好話,那麼,笑話就會比好話更真。而且當現實與理想的距離越來越遠,卻還要裝作天下太平,笑點也就源源不絕了。如果我們聽講道時都在滑手機,卻還要「尊榮牧者」;如果我們的搜尋紀錄根本見不得人,還要宣告自己是光明之子,而世界都走在黑暗中;明明自己都不很想去教會了,還要滿臉堆笑的邀請新朋友來……。這還不可笑嗎?
 
迷因與信仰

對付虛假,是從古至今上帝的兒女都要面對的問題。由此可見,迷因雖是新玩意兒,其實也只是老調重彈。
 
這樣想來,其實某種程度上,耶穌也做迷因。基督許多膾炙人口的比喻中,都使用了鮮明的圖像。當耶穌述說天國像是芥菜種、又好像麵團的酵,聽眾腦海中浮現的畫面,其實和迷因大同小異。
 
迷因與信仰精神還有另一暗合之處:「有梗」;從古至今,信仰都需要「梗」。如果讀者曾痛苦不堪的忍受「沒梗」的講道、敬拜、分享、查經或課程,應知老亞所言不虛。如何有梗?當然不是講道用笑話開場那麼低能。要有梗,其一必是自己本身須反思、應用,而非照本宣科。若我們真的想活出信仰,就必產生疑問,就必有挫敗,梗在其中矣!其二,必要了解自己的聽眾,他們的困惑是什麼?他們光鮮亮麗的表現之下隱藏了什麼?有什麼正在潰爛的傷口,必得揭開瘡疤才能得醫治?了解之後還得解決一個問題:「要怎麼講,他們才會聽,才聽得進去?」
 
我們可以再次看看基督的樣式。耶穌願意和妓女、稅吏同席其實沒什麼了不起,妓女、稅吏願意和宗教領袖同席才是新聞。耶穌跟他們說什麼,他們竟願意聽?一定不是念經文,而是理解他們的處境,使用他們的語言講述信仰的價值。
 
同理,迷因的世界自有其邏輯,如果不先理解和研究,覺得只不過是抓來的圖配一點字,自己隨便弄也行,絕對無法引起共鳴。「跟誰就像誰」的精神(林前九20~22)及入室操戈、反客為主的方法,也是今日企圖從事基督宗教迷因創作者,要有梗之必需。
 
真正的了解自己和聽眾,才有可能做到有梗的信仰。但我們敢嗎?我們願意嗎?環境容許嗎?我們有想要信的那麼認真嗎?或者我們只是想繼續每週行禮如儀就好?這也無妨,只是小丑會越來越多而已。
 
只要上帝還是上帝,人還是人,就得面對理想和現實之間的鴻溝;幽默以對是一種回應的方式,絕對比忽視、不回應好,也可能不比「只說好話」、「只能正面」的方式差。若參照耶穌比喻中在聖殿禱告的法利賽人和稅吏,那麼一則「我就爛」的迷因,可能比數千張「你是上帝的寶貝」的美圖,更接近上帝的心意和信仰的真諦。
 
基督教迷因作品的隱憂

當然,迷因這種載體也有其隱憂。如果看到「我就爛」之後,沒有產生「知錯能改」的體悟,而是一笑置之,甚至覺得原來大家都這樣,那我就可以爛的理直氣壯、氣宇軒昂,這就非所樂見。我們在自娛娛人同時,必須永遠保有「你就是那個人」的覺悟,幽默感才能幫助人更接近耶穌。反之,若作品只是更助長「我是對的」、「我沒問題」,則被綁在石頭上丟到海裡也是死有餘辜。
 
以圖三「耶穌與聖誕老公公發糖果」為例,讀者自然很容易產生「天啊!我們到底在幹麼?」的念頭;但是如果這樣的想法沒有轉化為實際的意見交流,只淪為一個在台下看著撒糖果而冷笑的人,這對於個人和教會不只無益,還可能有害。
 
實際永遠比腦中空想複雜。聆聽並嘗試了解對方的想法,取得一個可以共同前進的方向,並且為了群體的緣故,接受自己的立場也須要部分調整──和「我是對的,你們都是笨蛋」相比,是痛苦不堪又麻煩至極的過程,卻也是基督徒群體的健康指標。
 
「信耶穌要先割包皮」在今日聽來自是無稽,當年巴拿巴和保羅可能也是這麼想的。但他們並沒有製作「天國前設了一處包皮檢查站」之類的迷因來攻擊對手,而是親自面對遲疑者與反對者,充分交換意見;最後取得一個或許雙方都不全然滿意,但可以忍受的共識,並且以禮相交,祝福彼此繼續在不同戰場上一起為上帝國奮勇向前。
 
今日教會界應該還沒有做圖攻擊對手的情形,至少老亞未見,但是「沃土」的確在那。例如之前PCT總幹事選舉退席事件,若不顧道德、單看迷因創作的潛力,簡直是梗的寶庫。但如前所述,若迷因只是助長我是對的、妖魔化對手,使得討論無法展開,則我們和聖經的典範是背道而馳。
 
結論

老亞猜想,應該有不少《新使者》的讀者今日才知道有迷因這種東西。這倒也不必過度沮喪,究其本質,其實迷因與亙古以來上帝的子民做的事情完全一樣,也就是思索著如何在有限裡實踐上帝的價值。如果閣下所屬之群體,本來就在這條路上誠實的努力前進,則迷因與否又如何?只是工具的不同而已。但如果本應盡責的載體未發揮功能,上帝總是會興起新事。以利與撒母耳、掃羅與大衛、耶穌與無花果,甚至長老教會本身為何出現,在在說明了人都要廢去,但上帝的國是永遠長存。
同作者相關文章:
基督徒搞什麼迷因? (第 179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79 期 meme (24-27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79期  2021年  8月 meme 179
本期主題:meme
發行日期:2021/8/10
迷因耶!
什麼是「迷因」?
阿仁牧師的古典迷因漫畫
神學生的迷因歷險記
真實和日常的迷因故事
起初,S做起了meme
基督徒搞什麼迷因?
教會建堂(翻修)工程
迷因
民主泡泡
論20世紀初中國基督聖教書會在華宣教圖像的設計:以〈浪子回頭〉墳地放豬為例
知識的青年,青年的知識──籌備同工視角
有贊成與反對意見以外的可能性嗎?
順天.榮神.益人:許鴻源與林碖夫婦
出走
水林長老教會──在番薯之鄉重生
耶穌gâu迷因
Pin’aras ke qutux tnuxan組織家庭的叮嚀
𠊎目珠裡肚个客家
超越現代的耶穌
在想些什麼?
信仰、意義與連結
疫情下的「線上團契」
不再是一個人
上帝所預備的好鄰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