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93期 士師記 Re : turn
字級調整: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鄭兒玉文書與其人其事
鄭兒玉牧師關懷人權,積極投入台灣獨立民主運動及推行台語運動。為達上述兩項目的,長期有系統地蒐羅資料,並有意識地大量保留個人文書。
關鍵字:鄭兒玉  台語運動  民主運動  布袋教會  李春鈴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人權宣言  台南神學院 
作者/蔡家淳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館員)
本文以鄭兒玉文書為研究素材,致力以檔案角度解讀,探討其生平思想及人格典範。
 
鄭兒玉生平簡介

鄭兒玉(1922~2014),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1922 年生於屏東東港,先後就讀台南長老教中學(今長榮中學)、同志社中學及同志社大學文學部。1947 年返台,1948 年與李春鈴女士結婚,育有二子。同年 8 月加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並受聖詩影響,開始嘗試以台語羅馬字作詩。1949 年受派至西部沿海,開拓嘉義布袋基督長老教會,期間曾出國進修,教會事務則交由牧師娘李春鈴打理,而布袋教會的建堂基金,便由鄭兒玉經普世教協(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簡稱 WCC)從西德募款而來。爾後,鄭兒玉任教於台南神學院(後來擔任基督教社會研究所所長)、兼任台灣教會公報社主筆,並參與草擬〈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對國是的聲明與建議〉與〈臺灣基督長老教會人權宣言〉。
 
鄭兒玉文書概況與檔案性質分類

這些文書約於鄭兒玉任職台南神學院基督教社會研究所時期逐漸形成,最初以單片紙質文件夾收集,並標示分類主題;惟須留意原始形式的主題分類,非僅依照人物、單位或時間序分門別類,而是常混合多個事件歸為一類,或依據鄭兒玉對該主題的看法區分,故不一定有明確事件別或時間序。因此,所有文件呈現不同事件主題的綜合交織樣貌,可說是供私人利用為取向之整理方式。
 
文書可依內容性質分成三項:機構檔案、私人文書與剪報。
 
機構檔案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及所屬機構之官方公文檔案為主,天主教與其他基督教宗派之少數資料為副,包含如下:
 
1.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檔案:舉凡總會層級公文、對外聲明等;其中不乏珍貴原件,如〈人權宣言〉、謝禧明牧師代理總幹事期間之書信。
 
2. 總會所屬各委員會檔案:因職分而蒐羅的各委員會議錄與公文等,如信仰與教制委員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等單位。
 
3. 台南神學院檔案:收錄任職於台南神學院期間之行政及教學資料,以及基督教社會研究所、台語文教室等相關文件;包含學生名單、作業報告、成績單,以及台南神學院基督教社會研究所對外書信等物件。
 
4. 地方教會檔案:收錄各地教會議錄、週報為主之資料;其中,南部地區教會相關資料多於北部地區教會,推測乃因地緣關係造成此現象。
 
5. 其他檔案:包含二二八相關歷史資料,天主教、其他宗派或海外基督教會之物件;長老教會對外合作頗多,其中海外教會資料大多來自於日本、德國兩地教會機構,包括公文、報告、出版品等。
 
私人文書則可略分如下:
 
1. 證明文件:收錄學生時期成績單、職業生涯與身分相關文件,包括戶口名簿、照片、赴瑞士洽公簽證等等。
 
2. 筆記與著作:收錄個人筆記本、手稿、音樂詩詞及著作,手稿內容涵蓋研究手稿、社論文稿、教學資源或詩詞創作;此類內容龐雜,且使用語言不一,多為白話字或日文書寫,其餘則有德文、英文及華文等,甚至有多語夾雜書寫之狀況。
 
3. 往來信函:收錄鄭兒玉夫妻與親友往來之信函或賀卡。
 
4. 個人收藏:收錄生活相關之照片、家族成員著作、鄭兒玉夫妻留存物件。
 
5. 舊籍書刊文獻:為私人藏書,多為神學主題。
 
剪報類則占整體約半,多以台灣政治、文化、社會時事為主,取自台灣各報章媒體,亦有少部份英文、德文媒體,時間橫跨 1960 至 2000 年。
 
關心民主,心懷鄉土

隨著整理進度推演,一手資料也隨時間發掘出土,如:鄭兒玉蒐集整理之二二八受難者名單、1977 年〈人權宣言〉原件與台灣建國大會資料等等,上述資料反映鄭兒玉致力投入社會議題,協助教界推動相關事宜。
 
1970 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受國民黨政權壓力,正式退出 WCC (當時 WCC 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暫歸類為非活動會員,也使其得以於 1980 年重返 WCC)。對此鄭兒玉以詩歌表達對政治介入的不滿,發表了〈咱要出頭天〉,傳達反對國民黨的威權統治;爾後,此句「出頭天」成為海外基督徒自決運動的口號,也影響本土化神學。1975 年,使用筆名黃芎蕉創作敘事詩〈流浪海外台灣人的心聲〉,並於紐約美東台灣人夏令會公開發表,詩中傳遞對於人權的終極關懷,以及對國家獨立之盼望,此為日後創作〈台灣翠青〉之契機。
 
機構服務:基督教社會研究所

1977 年美國「一個中國政策」,鄭兒玉參與草擬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頂著政治壓力而提出的〈人權宣言〉,堅定「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之立場。1979 年中美建交,隨時局變化,台南神學院設立基督教社會研究所,並由鄭兒玉任所長,該研究所以探討台灣社會政治之變化為主要任務,並研擬出教會應對方式。
 
為此,鄭兒玉每日從各大報章媒體蒐羅不同時事議題,依照個人需求逐一分類,提供立論素材;為了解實際社會民情,曾藉由課程規劃,要求學生訪查台南神學院周遭、東門圓環之商家居民,訪查內容包含宗教信仰生活(或對基督教之態度);使學生不致與社會脫節,能深入快速發展的工業化社會。
 
檔案中亦收錄鄭兒玉的社論文章,大抵為 1980 年前後,其出任台灣教會公報社論主筆時期,文章內容多是針砭社會時事,如當時公報頭版所印之「時代的米該雅」,期盼能如先知米該雅一般,不畏懼權威,為民發聲,更因此契機,促使日後德國教界為公報社大樓重建之事關懷與奉獻。
 
創作與推廣母語文化

1994 年,72 歲高齡的鄭兒玉於台南神學院內開辦台語文教室,以推廣母語及白話字讀寫。由檔案中的修課名單可見,學員身分不限於基督徒,更多為對台語感興趣之普通民眾,或欲精進台語文能力的小學教師;除了呼籲教會界重視母語文化,更促使日後母語進入正規教育體制。
 
台語文教室的學員必須嘗試使用白話字書寫作業,並通過考核,方能取得修業證明。全盛時期的台語文教室,除了在台南的據點外,更在鄰近的高雄市(借用高雄醫學院教室)、嘉義市等地區開班授業。在其努力之下,2000 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終於設立台灣族群母語推行委員會,2001 年台灣羅馬字協會成立,鄭兒玉於 2009 年獲教育部頒發本土語言貢獻獎。
 
鄭兒玉擅長以白話字創作,除著名的〈臺灣翠青〉之外,在未公開的檔案中,有大量的贈詩,對象多為親友與神學院學生,內容為祝賀結婚、教會設立週年紀念或哀悼逝者。詩作往往搭配聖詩曲調,以便會眾於禮拜儀式中吟唱,達成祝賀、追思之目的。
 
結論

鄭兒玉牧師關懷人權,積極投入台灣獨立民主運動及推行台語運動。為達上述兩項目的,長期有系統地蒐羅資料,並有意識地大量保留個人文書,物件涵蓋學生時期成績單、薪俸袋、相片、帳單、手稿與個人創作等等,記錄其私人活動軌跡,上述兩類資料乃是現今存放於台灣基督長老歷史檔案館的鄭兒玉文書。在不破壞資料關聯性的前提下,本館盡量於其自有的分類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編碼間,取得折衷方法以歸檔入藏,使眾人有機會能一窺鄭兒玉牧師的學思歷程,為後代提供一位具多元樣貌的人物典範。
 
延伸閱讀:

1. 鄭兒玉著。吳仁瑟編。《台灣翠青——基督信仰與台灣民主運動詩歌》。台北:望春風文化,2002。
 
2. 蔣為文主編。《白話字運動先行者:鄭兒玉牧師紀念文集》。台北:亞細亞國際傳播社出版,2015。
 
3. 鄭仰恩、江淑文主編。《信仰的記憶與傳承: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3》。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2021。
同作者相關文章:
鄭兒玉文書與其人其事 (第 193 期)
防癆與委身:記黃珠心與謝綸的委身事工 (第 175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93 期 士師記 Re : turn (32-35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93期  2023年  12月 士師記  Re : turn 193
本期主題:士師記 Re : turn
發行日期:2023/12/10
在神研班讀士師記
神研班為什麼要研讀士師記?
從基甸的一生談自卑情節與真正的領袖
後殖民詮釋進路的士師記:逆寫迦南原住民族圖象
排灣族婦女閱讀底波拉故事
失落的女史:士師記的閱讀筆記
回轉與重塑之路:以韋爾斯「現編倫理觀」解讀參孫的負面敘事
月眉教會與三個家族
鄭兒玉文書與其人其事
在不同時代裡的離俗人(拿細耳人)
當權力背叛人民之時
成為盼望與拯救的記號
一位母親執意要吃的「麵包」:馬太福音十五 21~28 之反思
你所捨棄的,你明白嗎? ——讓流行文化成為人文涵養的試金石
多樣性(Diversity)
關係看著台語漢字袂曉唸 ê 這件代誌
在籌委小神研,仔細研讀士師記
從 Smangus 司馬庫斯的信仰與文化復興反思自我認同與追求
ㄋㄢˊ巡啟程,安啦!
彼此相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