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與懷疑的人與耶穌的教導
有法利賽人來試探耶穌,說:「人無論什麼緣故都可以休妻嗎?」……耶穌說:「摩西因為你們的心硬,所以許你們休妻,但起初並不是這樣。」……門徒對耶穌說:「人和妻子既是這樣,倒不如不娶。」……那時,有人帶著小孩子來見耶穌,要耶穌給他們按手禱告,門徒就責備那些人。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耶穌給他們按手,……。(太十九 3~15,和合本)
當時法利賽人懷有惡意,要用難題來試探主耶穌。主雖然回答了這個難題,但在場的人無法領受,因此存疑,門徒甚至提出了不智的想法。在惡意與懷疑的壟罩之下,一群帶著小孩子的人懷著信心,堅持要主耶穌給孩子們按手祝福,門徒卻責備這些人。就在這股緊張氣氛瀰漫之際,主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然後便給這群孩子按手祝福。
「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 太十九 14;可十 14;路十八 16)這段經文,常被引用來提醒我們兒童主日學(以下簡稱兒主)的重要性,其教導或許強調的是:要我們透過小孩子的「單純倚靠」、「微小無能」、「依賴順服」等特質,來學做上帝國的人。然而,若就這段經文在三卷福音書中的上下文來看,描繪了一幅充滿張力的場景,引人深思:在眾多對主耶穌存有惡意與懷疑的人當中,一群帶著小孩子的人無視質疑、責備與攔阻,仍堅定地將孩子帶到主的面前接受祝福。最終,這群人的信心與堅持,在主的一聲囑咐:「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得到了應允,孩子們也因此得到祝福。
暫且不論「小孩子的特質」在這段經文中被引用作上帝國的人的教導;這群人在紛亂中帶著小孩子來到主面前的信心與堅持,亦足以作為當今兒主教師學習的榜樣。「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這九個字,雖然關注的是孩子,但事實上,主耶穌說話的對象是在場所有能聽見這話的人,其用意是在肯定與支持這群帶著孩子前來接受祝福的人,也在制止那些試圖攔阻他們的人的行為。不但如此,主事實上還在呼召那些對祂仍存有惡意或猶疑不定的群眾,一同來參與這群人所堅持的美好服事——成為「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那雙背後的手,見證主耶穌降世為人的工作,領受主所賞賜的恩典與祝福。
試想,惡意與懷疑在主按手祝福孩子們的歡欣氛圍中,又猶有何存?不過,換個角度來說,誰不是在對主仍懷有惡意與懷疑的時候,被主所呼召呢?正因有此番感悟,「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成為了我這二十幾年在兒主服事的呼召,而這段經文也常是我用來邀請會友一同來參與兒主服事的勉勵。
回應成為兒主教師的呼召
擔任兒主教師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要參與每週例行的兒主合班、分班課程教學外,為了深化孩子所學的聖經知識,並活化其信仰實踐,兒主教師還須額外規劃各項兒主活動,如慶生活動、戶外禮拜、夏令營、冬令營等等。所以,即便對聖經有一定的認識、具有教學經驗、善於班級管理、擁有帶活動的才能,作為兒主的教師,若沒有對這份服事的信心與堅持,很容易就會放棄這項服事。
「小朋友會想聽我說故事嗎?」一位擔任合班服事的老師懷疑自己能否勝任。老師看自己一口原住民族的口音,既沒有教學專業,也沒有年輕老師的活力,所以不確定兒主的孩子們是否會願意聽她說故事?而我看這位老師既有分享福音的熱情,對福音也有一定的認識,便鼓勵她:「只要是用心準備的故事,我相信兒主的孩子們一定會很願意聽。」
合班那天,那位老師不只準備了合班教材所附的圖片,自己還特別製作簡單的道具,在台上又說又演,讓合班故事教導的內容,能夠更具體而清晰地傳達給台下的孩子,而孩子們也投以熱情的回應。整個合班的氛圍,讓一旁的我看了十分感動。
擔任兒主教師雖不容易,但只要有信心與堅持,懷抱著服事的熱忱去回應主在這份服事中的呼召,相信必能把服事做好;同時在這過程中,也一定要不斷地裝備自己,進而成為一位更專業的兒主教師。
就此,我們特別招募了一群願意協助服事的國、高中生,擔任兒主的協同老師。這群青少年大部分從小在教會長大,對於兒主的老師、環境都有深厚的情感,所以經由兒主校長和老師們的邀請,他們很快地便欣然同意加入兒主教師的行列。目前才剛開始,所以只讓他們固定參與分班的課程,從旁協助一些簡單的服事工作。藉由與分班資深老師的合作,希望未來這群願意回應兒主服事呼召的協同老師們,能夠在耳濡目染之下,累積自己在兒主的服事經驗,將來能成為專業的兒主教師。
成為兒童信仰的榜樣
兒主教師擔任的角色不僅是教導者,也是見證者,必須以自身作孩子們信仰的榜樣,以生命影響生命。從小在教會中長大,聖經知識的教導早已深植在我的心中,但關於信仰這件事,知道多少和能行出多少,通常是兩回事。所以對我來說,信仰的實踐不管是小孩或成人,甚至是老人,就算聽得再多,還是需要有一個能夠實際效法的榜樣。
聖經中,保羅多次對信徒表示:「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林前十一 1)希伯來書也提到:「從前引導你們、傳上帝之道給你們的人,你們要想念他們,效法他們的信心。」(來十三 7)由此可知,信仰成長的歷程中,榜樣的學習是很重要的一環。
在我實際的生活中便是如此,無論做什麼事情,尤其是遇到困難或需要做重要決定時,心裡就自然會出現教會中敬虔長輩們的榜樣。我會想:「他們是怎麼做的?」「他們會如何處理遇到的困難?」「他們的信仰也曾為遵主教訓,而存心忍耐過吧!」每每思想至此,便會讓我更有信心按主教訓而行。誠如聖經所記,這些見證人就好比信仰成長路上「圍繞著我們的雲彩」(來十二 1),給我們信仰成長的激勵,以及行走信仰窄路的信心,而這片雲彩對於兒主的孩子來說,便是兒主的教師們。
隨著現今科技發達,各樣資訊取得更加便利的同時,世俗價值觀對於基督信仰的滲透與衝擊亦與日俱增。雖說日光之下無新鮮事,仇敵魔鬼的計謀與人陷在罪中的掙扎,從古至今不斷地重複上演;但相較於過去,如今各樣的試探與乖謬的邪情私慾,已更輕易、頻繁且張牙舞爪地,如同那吼叫的獅子一般,遍地尋找可吞吃的。因此,兒主教師的角色在現今基督教信仰的傳承和兒童信仰的建造中,不僅僅極其重要,更具迫切性。
服事兒主的恩典
「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這九個字,雖然關注的是孩子,但事實上,主耶穌說話的對象是在場所有能聽見這話的人——不僅僅是那群懷著信心與堅持帶著孩子來到主耶穌面前的人,還特別是那些存有惡意和懷疑的人。
感謝主!正因如此,我有機會在對主存疑的時候蒙呼召,也因如此,當主耶穌按手祝福孩子們時,跟著走向前一同見證這份祝福的我,也同樣經歷了主的恩典。
擔任兒主教師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那若是主耶穌在恩典中對我們發出的呼召,我們又豈能裹足不前?盼望現今教會中,能有更多人願意回應主耶穌在兒主事工的呼召,在這基督教信仰的傳承備受考驗的世代,一同加入那群懷著信心與堅持的人,並且在主恩典的呼召中,面對這與日俱增的挑戰,帶著孩子們來到主的面前,領受上帝國的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