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歷史長河中,這對夫妻以他們獨特的愛情方式傳為佳話。他們不僅在信仰路上攜手同行,更在乒乓球桌前揮汗如雨,在琴音歌聲中傳遞天籟。這就是莊經顯牧師與莊柯玉品師母——一對用音樂與桌球譜寫愛情樂章的牧師夫妻。
兩個世界的相遇
1925年9月28日,柯玉品出生於日治時期台中州大甲郡,後隨父遷居嘉義。父親柯通連乃嘉義眼科名醫,母親陳英笑則出身大甲望族,家中經營大甲牧場。柯玉品從小天資聰穎,就讀日本人學校,因而說得一口流利的日語,畢業於台南州立嘉義高等女學校(現嘉義女中)。
懷著對時尚的熱愛,柯玉品隨後負笈日本東京,畢業於ドレスメーカー女學院(現位於品川區之私立專修學校,曾於1935年舉辦日本首場時裝秀)。年輕婀娜多姿的她,想必當時曾穿著自己設計、華麗時尚整套的衣服,與同學們一起實習走向伸展台服裝走秀吧!戰後她回到台灣,在家鄉大甲教授洋裁,將在日本學到的時尚與製衣理念帶回故鄉。
而在新竹,1922年3月10日出生的莊經顯,則有著截然不同的成長背景。父親莊聲茂牧師一生牧會於新竹中會,戰後致力於新竹五峰鄉、尖石鄉原住民宣教。但命運的轉折發生在莊經顯小學四年級時,不幸罹患傷寒的他,因醫療處置不當,導致終身左腳傷殘。但這打擊並未擊垮他的意志,莊經顯中學時考上台灣公立台中高等普通學校(現台中一中),但由於父親轉任新竹教會(1936年),一年後就轉學回到新竹州立新竹中學校(現新竹中學)。日美戰爭翌年(1942年)入學台北神學校(今台灣神學院),直到戰後的1947年3月方從台北神學校畢業。
畢業後,莊經顯旋即被莊聲茂牧師申請至竹東教會,以便與其同工兼為山地開拓傳道,前後共計有六年的時間。他們建立了西部山地第一間的禮拜堂——尖石鄉梅花教會,並於1947年11月落成。這段在山區原住民族宣教的經歷,不僅鍛鍊了莊經顯的牧會能力,也培養了他對台灣這片土地深深的愛。
1951年5月1日,兩個不同世界的人在大甲教會結為夫妻。出身於名醫與大甲富二代、早年留學日本學習服裝設計的柯玉品,在愛中甘願嫁給勤勞、節儉的客籍傳道人莊經顯。兩人間的愛情跨越了階級、生活差異的鴻溝,柯玉品放棄了優渥的物質環境,選擇與莊經顯一起走上服事上帝的道路。
三重埔歲月與牧會生涯
1953年,莊經顯受派至台北三重埔教會任傳道師,直至1967年始封立牧師,並就任三重埔教會第三任牧師;到1980年轉赴台南太平境教會牧會為止,莊牧師跟玉品師母在三重埔教會牧會共27年6個月。而在三重埔牧會期間,歷經二度改建新禮拜堂,莊牧師曾率領青年南下遠赴高雄做資源回收(收歹銅舊錫),一起募集建堂費用。1988年,在台南牧會八年後的莊牧師再受邀,回到三重埔開拓重陽教會,直至1998年6月退休。莊牧師夫婦一生牧會,共計51年3個月餘。
莊牧師夫婦這半世紀的牧會期間,物質生活一直不甚寬裕,拮据的生活讓玉品師母必須出外教授鋼琴貼補家用,但莊牧師一家也在省吃儉用下,培養兒女們分別完成大學與神學院學位。玉品師母常常與莊牧師一同探訪信徒,在教會中服事,默默無聲,克盡傳統台灣教會想像中牧師娘的角色。而莊牧師曾說,最大的心願是為主盡忠至死,作為基督精兵最光榮的事是戰死沙場,即於講道中在講台上倒下,被主召回。
球桌上的「可敬對手」
許多人說玉品師母動作慢,這是對她天大的誤解。
桌球一直是莊牧師與玉品師母最愛的運動,他們教會的信徒都知道,牧師館(或教會)可以不必有餐桌,但絕對不能沒有桌球桌。桌球又稱乒乓球(ping-pong),在玉品師母的周遭是最貼切的翻譯!玉品師母的動作之快,若與她打桌球,「乒」、「乓」二聲你就已然輸掉一分了,她會打得你眼花撩亂,殺球殺得你走投無路,無力招架,怎麼會說她動作慢呢?
高俊明牧師就曾經說,莊牧師與玉品師母是「可敬的對手」,指的就是他們夫婦的乒乓球功夫。夫妻倆可以在球桌上互相廝殺至深夜,不以為疲累,當然莊牧師的贏面是微乎其微的,偶有佳作就津津樂道;而玉品師母自然極不甘心的找尋許多理由,口中唸唸有詞。為此也增添不少另類夫妻恩愛有趣的畫面。
其實從來莊牧師一直都是讓手:讓玉品師母一個眼睛(莊牧師因青光眼早已一眼幾近完全失明),當然還有一條不太方便的腿。彼此對打對莊牧師是很辛苦的,莊牧師多麼疼愛玉品師母由此可見。他們彼此心照不宣,打到天昏地暗,氣喘噓噓才熄燈休息,原來牧師是甘願陪娘子練球。如果莊牧師能有二隻完好的眼睛,玉品師母的勝算尚未可知呢……。
晚年,莊牧師行動愈加不方便,退休後也沒有了乒乓球桌,運動的機會少了,體重反而增加許多。這成為莊牧師心中的小小遺憾,畢竟乒乓球不僅是他們的運動,更是夫妻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
夫唱婦隨的天籁之音
莊牧師家族具有音樂的天分。長兄莊經綸之兒女曾創立聲茂風琴(紀念祖父莊聲茂牧師)及「大衛王」小型平台鋼琴(由經顯牧師命名),幾個孩子於鋼琴調音、修理、作曲、錄音都各有一套本領,目前也是台灣木板打擊樂器著名的製造廠商。而移居加拿大已故的五弟莊經緣早年即創立著名的台灣品牌可麗茲鋼琴。莊經顯牧師則以獨特雄厚的男中音,享譽國內外教會界,年屆高齡時,其高亢的樂音仍一點都不失色。尤其愛吟「聖城(The Holy City)」,這首歌儼然成為其代表作,他吟唱時所渴慕的是那在天上更美好的家鄉,上帝為他所預備的金城。
他第二喜愛的歌曲就是「我知道誰掌管明天 (I Don't Know What About Tomorrow)」與自己填寫台語歌詞的「可愛的家庭 (Home, Sweet Home)」。從這三首歌曲可看出莊牧師的信心,以及看重家庭的信仰傳承,他喜愛全家大小一起唱「可愛的家庭」,多麼渴望他的兒女、孫輩都能堅定持守基督信仰,熱心服事教會,宛如一個和諧的家庭,同享上主恩典。
然而,吟唱他最愛的「聖城」時,非得玉品師母伴奏不可,否則唱來就極不順暢,即使是自己幾位畢業於音樂系的女兒伴奏,也是不如「夫唱婦彈」的美妙和諧。玉品師母是一位極佳的伴奏,經顯牧師在有管風琴的太平境牧會時,許多會友都喜愛玉品師母在特別的場合為他們的親人彈奏管風琴,因為信仰的生命力注入樂音之中,神聖的樂音從她的指尖傾流而出,特別感動會眾。
莊牧師另外一項心願是組織一個家族「詩歌見證團」,到各地演唱、分享福音,甚至要帶大家到日本巡迴獻詩。玉品師母的伴奏一向是人人稱讚,女兒與孫女多是音樂系與合唱團成員,組成詩歌見證團應非難事。可惜家人未能體會莊牧師內心的急迫,他在跟時間競賽,終致未能如願。
信仰與社會關懷
莊經顯牧師是一個是非分明的人,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剛正不阿又充滿正義感。正直的個性於牧會與教會政治中,雖難免得罪長執與教會牧長,但為維護信仰真理所表現的誠摯態度,亦使其贏得教會同工與兄姐的信賴。
他常常說,有人辱罵他都不以為意,但唯獨上帝的名不能遭受污衊,他必定嚴詞加以駁斥。一生以加爾文主義為其信仰的依循,亦深受其父的精神影響,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莊牧師一生拒絕穿著牧師禮服,羅榮光牧師曾為文形容其父莊聲茂牧師為「看起來比經常喜歡穿牧師服的牧師更像牧師」,其父子二代實在都當之無愧,比喜歡穿牧師服的牧師更像牧師!
莊牧師一生無不全力服事上帝,且熱愛台灣,秉持耶穌基督信仰的理解,實踐愛與受苦的教訓,關心台灣社會民主運動,期望台灣早日成為新而獨立的國家。他在神學生時代就親眼目睹二二八事件,一卡車、一卡車無辜的少年受難者不知去處,他內心極為痛恨暴力與極權的政權。因此各種追求民主、自由與台灣主權的場合或上街頭遊行,只要時間允許,莊牧師永不缺席;也可以在許多聚會中,看見他手持麥克風帶領大家一同祈禱。晚年體力較弱,行走越來越不勝負荷,子女以輪椅推他上街頭,是他最為高興的事。
牧會中被情治單位列入黑名單的他被禁止出國,曾有調查局人員私下告訴莊牧師:「是你們自己教會裡國民黨的小組長寫的報告書一大疊。」莊牧師一笑置之,心裡很清楚是誰寫的報告,但自己並沒有做錯什麼,也不去為難那位信徒。
私下的莊牧師非常重視自身的信仰操練。喜愛閱讀聖經的他,每天早上的靈修至少要讀三、四種聖經的版本(台語白話字、日文、英文、中文),並在靈修中為信徒一一提名代禱。晚年時雖未能親自探訪,或有信徒、友人來電話關心問候,每每於電話中邀請互相代禱,讓對方倍感溫馨與加強信心。
莊牧師在台南太平境教會牧會中,積極投入推動「愛修會」(Ashram)讀經運動,聆聽上帝的話語、禱告分享。莊牧師1970年和榎本保郎牧師、蘇天明牧師與高俊明牧師等七位同工一起創設「台灣基督教愛修會中心」。結束太平境的服事返北後,開拓重陽教會,更是鼓勵教會兄姐參加。許多信徒受其影響,從此過著有計畫的閱讀聖經與禱告的生活。
溫柔如水的師母風範
相對於剛正的莊牧師,玉品師母的性情則是溫柔、優雅,在後輩的印象中從未生氣,總是和顏悅色,即便有人批評,也是一笑置之。玉品師母極受莊牧師的疼愛(雖然莊牧師有時個性急烈),莊牧師晚年常提及玉品師母睡夢中多麼美麗,他常偷偷親吻玉品師母臉頰。莊牧師談話間猶如兒童般喜悅,又猶如初戀情人般甜蜜,這是莊牧師與玉品師母間鶼鰈情深、不為人知的一面。
然而,也有人說玉品師母吃飯慢,動作慢,這是人們不懂玉品師母。她之所以吃飯慢,一則因為她的牙齒不好,晚年整副的假牙如何吃得快呢?二則,她很早就堅守「細嚼慢嚥」的健康道理,每一口飯菜必定咀嚼30下,雖然吃得慢,但身體硬朗。同時她更是一個懂得品味食物的人,晚年身體不適,住進三芝雙連安養中心多年,兒女去看她時,偶爾會帶她出來吃飯換換口味。
她喜歡吃海鮮魚肉,兒女為了方便她夾取,就幫她先夾在面前的小盤子上,但她每每仍自己伸長手去夾菜。後來兒女才了解她要享受自己夾飯菜的樂趣,並慢慢品嘗食物的美味。玉品師母真是一個優雅的女性,懂得滿足的欣賞小小的幸福感。當她身體好轉時,她會暗示兒女說:「你看我的身體現在好多了!」兒女就知道該做什麼了。
永恆的愛情樂章
玉品師母是一位偉大的女性,出身於名醫與大甲富二代。早年留學日本學習服裝設計,回台嫁給勤勞、節儉的客籍傳道人,與莊經顯牧師這一位民主的勇士,用一生見證了信仰與愛情的真諦。他們的愛情故事或許是「愛情不在於轟轟烈烈,而在於細水長流中的相知相守」最好的證明。2008年6月這位民主的勇士終於等不及看見台灣的獨立建國,在睡夢中向大家告別。相伴一生的伴奏與球友在晚年住進安養中心,2025年6月也隨後一起踏入上帝永恆的聖城。
今天,當我們聽到「聖城」的旋律,看到乒乓球在空中飛舞,或許都會想起這對夫妻。乒乓球桌前的較量、琴鍵上的和諧,都是愛情最美麗的表達方式。在那個樸實的年代,他們用最簡單的方式創造了最深刻的幸福。在天家裡,他們是否還在繼續他們的乒乓球比賽?是否還在為天使們演奏那永恆的讚美詩?我們相信,在那更美好的家鄉,他們的愛情樂章將會永遠奏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