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51期 因信得生-羅馬書
字級調整:

解惑之窗
科學與信仰是否衝突?
我們不能故步自封,要對著新的經驗與聖經開放,願意接受挑戰與修正,以這樣的態度來面對科學與信仰。
關鍵字:
作者/劉永祺 (屏東潮南教會傳道師)

科學與聖經,你相信哪個?許多基督徒面對這問題時,會產生許多衝突。而有些人會嘗試解決衝突,並宣稱說:「科學證明聖經是對的!」但我對於這樣的想法產生了質疑。

先不論這些宣稱是否正確,我發現有一個更根本的問題隱藏在這種思維背後:如果我們使用一個方法來驗證某件事情,不就代表這個方法更具有權威性?這個想法直接挑戰了基督徒的信仰權威:這些基督徒心中的權威是科學?還是信仰?

其實過去西方是長期以信仰為權威,前基督教時期的希臘哲學開始,就認為世界具有形而上的完美、第一因,以及第一存在者。這些觀念進到基督教思想中後,慢慢發展出完美的上帝,並且上帝創造了完美的世界運行的規則,而上帝創造完後就離開世界,然而這種上帝觀卻也悄悄地將上帝推往世界的邊緣。

十七、十八世紀的啟蒙運動興起,加上種種災難和疾病,人類開始懷疑起上帝的完美性;甚至有人認為,既然上帝創造完世界就離開,那麼世界根本不需要上帝也能運作。無神論就此產生。以理性、科學的方式看待世界成為了一種權威。然而,科學就應該是一種權威嗎?

※科學是甚麼?

討論科學的權威性,就要問:科學是甚麼?有些人會將科學視為一種真理,然而科學不是真理,而是探究真理、對於真理的解釋與詮釋;對於科學而言,真理其實是「自然」本身。

科學的解釋與詮釋都建基在某種世界觀下,再從這些世界觀來解釋觀察到的事情。在孔恩的《科學革命的結構》中,稱這種世界觀的根基為「典範」。同一個現象,在不同的典範中有著截然不同的解釋,例如我們熟悉的中醫與西醫。

或者我們可以從科學史的發展來看出些端倪。在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中,物理會往下掉落,是因為他是不完美的,是會朽壞的;而天上的東西是完美的、永恆的,因此絕對不會改變與掉落。到了牛頓,他的世界觀與亞里斯多德完全不同。他認為,物體會掉落是因為有「引力」,並且提出萬有引力,解釋許多當時候已知的天體運動,也成功預測了一些現象。

至於愛因斯坦,也許高中物理老師教我們愛因斯坦修正了牛頓力學,然而愛因斯坦與牛頓明明就是本質不同的世界觀。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沒有真正的「萬有引力」,是因為物體的質量造成空間的扭曲;而旁邊的物體只是順著扭曲的空間往位能低的地方前進,看起來就像被吸過去一樣。之後的量子力學又對力有不同的解釋,到今天為止還沒有一個肯定的說法可以統合相對論與量子力學。

從科學的發展看見,「典範」對於事情解釋的力量。孔恩認為,連知覺都建基在典範上,典範內不存在的事情,就無法看見;典範的改變,也將改變對事物的認知與觀察能力。如同倫琴發現X光後,各實驗室也開始看見X光;如同當哥白尼提出地動說後五十年,人們紛紛在不改變的天空中看見會改變的天體也絕不是偶然。

這樣來說,科學到底是甚麼?與信仰衝突嗎?

※以信仰的眼光看世界

過去我曾經在高中教過地球科學,學生知道我是基督徒就問我:「老師你教科學,不會與神蹟衝突嗎?」我回答說:「在科學研究中,如果看見了一個新的現象,你會拿舊的理論來否定自己看到的現象,還是修正你原本的理論?如果你看見了神蹟,你會怎麼做?」

我們所面對的不再是衝突,而是對於事實、對於真實的詮釋與解釋。這是在問我們自己是用甚麼樣的眼光來看待事情?是否用信仰的眼光來看世界?

而甚麼是信仰的眼光?這可以用一個問題回應:「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符合科學嗎?」一個深信基督信仰的基督徒很快就會發現,這問題根本不是問題,因為我們深信耶穌從死裡復活,這根本不需要被科學驗證。並且,我們深信這個信仰是透過真實的與上帝相遇,而非透過我們的理性或感性。如同我握住你的手,無論你感受到的溫暖,或者去解釋這個行為,都是發生在「我握住你的手」這件真實的事情之後。

信仰,就是生命中真實與上帝的故事;聖經也就是信仰前輩們實際與上帝的故事的紀錄。聖經的敘事中,上帝被啟示為造物主,祂的靈運行在水面上。聖靈展現愛、生命與創造力;聖靈上帝愛著世界、進入世界、創造世界。

這改變了我們對於自然與超自然的理解,也許我們習以為常,認為一切都是自然的。風為什麼這樣吹?雨為什麼這樣下?太陽為何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這如同媽媽的早餐,每天準備好在餐桌上,孩子吃了就出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孩子覺得這是自然。直到有一天,孩子起床,發現餐桌上沒有早上,很生氣地認為這不正常,那是因為孩子忽略了一件事情:餐桌上的早餐是出自於媽媽的愛。風為什麼這樣吹?雨為什麼這樣下?太陽為何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是出自於上帝對人類的愛。

當我們意識到,我們是以信仰來看待世界時,我們的世界就改變了。

※科學與信仰

其實科學與信仰都是在追求真理,只是科學發展至今,依然是有限的。然而,我們對上帝的認識也是有限的,因此我們不能故步自封,要對著新的經驗與聖經開放,願意接受挑戰與修正,以這樣的態度來面對科學與信仰。如果我們對於上帝的各樣知識是渴望的,那麼勢必需要從自然來認識上帝。反之,對於自然或科學想要有更深的認識,必定需要認識上帝。

【延伸閱讀】

劉永祺,《從加爾文與莫特曼談「認識上帝」與「認識自然」的交互辯證》(台神數位典藏,2013)。

同作者相關文章:
牧養核心:信徒培育 (第 182 期)
科學與信仰是否衝突? (第 151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51 期 因信得生-羅馬書 (67-69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51期  2015年  12月 因信得生-羅馬書 151
本期主題:因信得生-羅馬書
發行日期:2015/12/10
因信得生:羅馬書
保羅的福音:羅馬書前言(1:1-17)淺析
搖撼帝國根基
保羅要基督徒成為順民?
對凱撒統治的政治宣戰
幽黯中的亮光
生活中的靈修:從保羅寫給羅馬人的書信談起
愛在Mizo:記東北印度的暑假實習
我的腳踏車,我的腳踏遮
推倒高牆—香港青年領袖黃之鋒的信仰歷程
告別舊國會,18歲要投票
不信「世代正義」喚不回
追求真道的須田清基
推介《朱偉特論羅馬書》
讀經筆記21 感謝 kah 呵咾 
「大象打架,草地遭殃」:《上帝眷顧烏干達》電影觀後感
科學與信仰是否衝突?
原來我們都在創造不可思議的東西
以思辯尋求上帝的話:台南大專小神研營隊心得
暗中的微光:探訪高雄女監
原汁原味:記第六屆原住民大專盃運動會
《新使者》需要「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