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48期 台灣人的心靈寄託
字級調整:

潮流.脈動
遊學人生‧人生遊學
關鍵字:
作者/陳培真 (台師長青團契畢契,現為台南長榮管理學院英文講師。)
  燠熱的暑夏,枯燥的英文文法,被教室內的電扇吹攪成一團,然後再支嘎支嘎地輻散到四十八個學生身上。我站在講台上,雖故作一副「心靜自然涼」之樣,但隱約間卻也感受到學生在盡力撐完期末考後準備好好狂歡一場的驚爆能量。好吧!各位同學,現在我們來說說暑假的計畫:「老師,我們全家每年寒暑假都出國觀光。」哇!台北市的家長經濟實力果然雄厚。「老師,我要去補高二英數理先修班。」哈!這位學生殊不知自己的英文有被當的危險,還發表如此雄心壯志,我只好內心暗暗祝福他。「老師,我七月要去澳洲遊學。」現在的小孩真是幸福,高一就可以有這麼多樣的學習經驗。想當年,我這個外文系的學生也可是大三升大四時才有此福氣哩!

  回想那年暑假,甫從團契會長卸任,又剛辛苦地修完了一年的歐洲文學和兩年的英國文學。身心俱疲之際,遂毅然決然決定到英國一個月充電遊學,期望不同的求學方式與文化體驗,可以讓自己煥然一新。果真,當飛機緩緩降落,昔日月曆上美麗的大笨鐘、倫敦鐵橋,以及英國文豪們多所頌讚的泰晤士河,變成實景映入眼簾時,我知道這趟遊學將是充滿驚喜與奇妙。今藉《新使者》與大家分享。

※ 學的經驗
  和許多假藉遊學之名,實則常常翹課遊覽的學生不同,我是懷抱一顆嚴肅虔誠的心進入語言學校。報到的第一天,舉行了分班的能力測驗。聽說讀寫樣樣考,但對身經百試的台灣學生來說,卻一點也不具威脅力。成績不久揭曉,我走到被編排的教室,才赫然發現自己和另一個日本女孩是唯一的亞洲人,其餘則包括了德國人、法國人、義大利人、瑞士人與北歐人。這樣的組合,活像個小型聯合國,而負責帶領我們的是兩位道地的英國老師,課程進行的方式以討論某一主題或分組合力解決某一問題為主。由於老師並不太會去糾正學生的錯誤(沒錯,能溝通才是重點),且同學均非英語系民族,所以對想要對英文實力做更精緻化雕塑的外文系學生而言,並沒有太大的助益(但對非外文系的人來說可能就較具震憾性的果效)。初有這樣的體會,令人悵然失望,上課也不再想太積極參與。心想,與其如此,還不如不要進語言學校,把一個月的時間全拿來好好遊覽英國一番。

  還好,後來因認識了許多的外國同學,心情才又從谷底攀升。我的兩個義大利朋友每天早晨總是準時騎單車到我的寄宿家庭門口來等我一塊上學。在往學校的二十分鐘車程裡,我們三人欣賞著劍橋(Cambridge)之美,一邊也聊著台灣和義大利。所以,人雖身處英國,但在劍橋河畔划船、散步之時,卻也同步領略了義大利威尼斯的迷人,介紹了台灣秀姑巒溪的壯麗與泛舟樂趣。在英國,隨處可見賣炸魚薯條(fish & chips)的速食店;吃中餐時,也能同時瞭解正宗義大利比薩餅的製作過程,義大利麵的種類、口味,並將台灣的蓬萊米、糯米、米粉、油麵、泡麵統統介紹出去。沒想到,文化交流的結果,竟引起她們對台灣的速食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兩位義大利姑娘跑了兩家英國的超級市場,買了由香港進口的速食麵,然後請她們住宿家庭的媽媽調理,再請我過去和她們一起享用。我興沖沖地答應,心想在英國吃怕了烤麵包與馬鈴薯後,終於可以吃點台灣口味解解鄉愁。誰知,那位可愛的英國媽媽竟把泡麵燙熟後撈進盤子中,上面淋著蕃茄醬,旁邊還用玉米粒和炸雞塊做為配菜裝飾。看到這樣的料理方法,真是令人哭笑不得,但最後,我還是和義大利朋友吃得津津有味。哈!從那一天起,我終於知道,語言學校或許不能讓自己的外文能力提升多少,但能夠藉著英語,和上帝所造另一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生活、共同探索新的國度,是件多麼豐富奇妙的事。

※ 遊的經驗
  課餘,是我探索英國的大好時間,一輛單車,就可以優遊於整個恬靜的劍橋。往倫敦等名勝古蹟,則用便捷的鐵路和地鐵互相連接搭配。相較於美國的速食、活力奔放,英國散發的是歷經文藝復興、工業革命、二次大戰後沉穩雋永的光芒。它的山光水色,不必在此細述,但透過遊學的方式,我可以細細欣賞品味,不必刻意趕場,不會有集體喧鬧。譬如,每個禮拜三晚上,我會固定到一間湖邊的小Pub聆聽現場爵士樂:鋼琴手、低音提琴手、喇叭手和豎笛手,個個都是退休級的銀髮爺爺。他們熟練的技藝、自我陶醉的眼神與笑容,把充滿啤酒和可樂泡沫的空間暖暖地活絡,Yes!這才是真正的英國!

※ 個人的心得與建議
  從以上的篇幅可知,我的遊學經驗大體上來說是「學」的比「遊」的多。這樣算是一種損失嗎?當然不是!遊學因為是建立在學習語言,並透過外語與當地人、外國朋友直接相處接觸,所以領受的益發豐富、深切。純綷的觀光因為只有眼、耳的運動,以至於常有觀光後除了照片外,腦筋呈現大片空白之憾。在此,願提出一些建議,給有興趣參加遊學的弟兄姐妹。

※ 遊學的方式
  參加語言學校所安排的課程,是大部分人遊學的方式。不過,還有許多更有意義的選擇可以嘗試。我有一位團契的學妹,就透過學校交換學生的機會,自告奮勇到德國的養老院服務一年。她從只認識德文的幾句簡單問候語,到後來可以聽廣播,和院內的社工人員與老人溝通,甚至趁閒暇溜到東歐去自助旅行,這中間迅速的語言進步與人格價值觀的成長,絕非其他單純的觀光或語言課程可以造就。另外,有一位醫學院的朋友,他每年都會先在台灣學習一種新的外國語,然後再透過電腦網際網路與該語系的一所教學醫院聯繫,取得當地醫院院長的同意,然後利用寒暑假飛往該醫院實習。這種遊學方式,不僅可以和當地區醫護人員與病患家屬做語言的溝通練習,更可以對自己的醫學專業有所幫助。好一種一舉兩得的遊學呀!

※ 遊學的心態
  既然是學習別人的語言文化,在國外那段寶貴的時間就別再與台灣的朋友窩在一起吧!敞開心胸,多和外國友人在一塊生活!習慣早餐吃豆漿饅頭的,要學習三十天早上都吃烤麵包。喜喝熱湯的,要學習著吃完冷盤再進兩球冰淇淋。更衣時,避不露體的,要學著鎮靜欣賞外國友人的翩然褪衣。

  選擇參加傳統語言課程者,必須在台灣時就慎選遊學團體。上課時數、內容、師資、其他學生的背景都必須事先打聽確定,才不會發生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反淪為旅行社、語言學校及遊學代辦中心手下的犧牲品。另外要有的心理準備是,由於遊學大多不會超過二、三個月,所以整體的外文實力,並不會有極為顯著的提升。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反倒是在自然而然的環境中有反覆於生活裡練習的機會。這點應該可以彌補台灣英語教育常停留於紙上作業的缺憾。

  仔細想想,人生不也是一趟遊學之旅嗎?如果我們願意敞開心懷去瞭解、欣賞不同民族、不同個性、不同文化的族群,則在這一往一來的文化互動中,我們可以更細膩地體察出上帝的無限與奇妙,也更能在充滿苦難與挑戰的人生中,徜徉於主所應允我們學習的恩典與樂趣。讓我們勇敢地出發!
同作者相關文章:
遊學人生‧人生遊學 (第 48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48 期 台灣人的心靈寄託 (30-32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48期  1998年  10月 台灣人的心靈寄託 48
本期主題:台灣人的心靈寄託
發行日期:1998/10/10
目錄s/
耶和華賞賜也收回
探究悲情民族的焦慮不安
台灣人心靈的寄託——一個神學的反省
心靈寄託中的人際網絡
消費流行文化之認同及其反省
浸身於有意義的工作
台灣人的宗教心靈如何寄託?——一個方法論上的初步介紹
當紀念「她」的腳蹤─Truku族的信仰英「雌」Kumu-Lowsing(周玉葉)
遊學人生‧人生遊學
雅歌——婚禮實用篇
畫在東西交錯的時空裡
何謂獻身?
給在海外孤單寂寞的你——網路上的致命吸引力
先知之謎
乘著音樂的翅膀傳福音──李瑞雄長老
主恩說不盡
教會狂想曲
教會與大專青年——過去、現在、未來
大專事工的定位與功能
大專生所期待的教會 
木笛、信仰、分享生命
似曾相識的愛情——回應「寫給在海外寂寞孤單的你——放風箏的女孩」一文
0與1之間
走訪瑟基克部落──1998原住民文化見習營札記
從福爾摩沙到惡魔島——看戰後台灣的環保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