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85期 說得多還是做得多?
字級調整:

文化.藝術
以「道成肉身」的信仰看藝術的情境化
關鍵字:
作者/陳志良 (專業水墨畫家)
黑面琵鷺的家
  藝術的創作,大約可分成兩種形態發展,一是寫實、具象的,另一是寫意、抽象的。有些作品則是兩者混合使用。

  圖一作品,所畫的是七股濕地,也是黑面琵鷺的棲息地(如圖二照片)。整個畫面只是一個水面,在水的伏流中,帶著泛泛的小波光,而右邊遠處露出水面的沙地,正是黑面琵鷺的落腳處。

  在畫裡似乎沒有具象的實體,看似一幅抽象的意境,但形式上它是寫實的,然而在寫實中,卻蘊含著超越具象的意義。這作品最主要在表達「家」的意涵,一個乾淨、沒有污染和干擾的地方,一個生命孕育的空間,而這個家是寧靜、安定、可安歇的,誠如《聖經》裡的詩人所說:「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所以這作品取名為:黑面琵鷺的家。

道成肉身的信仰
  使徒彼得如此宣告:「這位耶穌,上帝已經立他為主,為基督了!」(徒2:36)

  拿撒勒人耶穌是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的上帝,「道」的意思是上帝完全的表達,是上帝的話語;「道」是拿撒勒人耶穌,是一位具體的人,正如經上明說,這人就是道,就是基督。所以將「耶穌」這人和「基督」信仰兩者合而為一是道成肉身的真理,而成為上帝完全的表達,以及對世人完全的愛。

  將耶穌和基督兩者合而為一的真理,也可運用在繪畫上,「耶穌」如同繪畫中寫實、具象的實體,「基督」則是繪畫中寫意、抽象的精神。寫實若沒有寫意和抽象的精神內涵,則藝術創作性的層面會受拘限;若只有寫意、抽象的意圖,而沒有寫實與具象的根據,則作品會流於空虛、割離。當兩者合而為一,則能達到藝術創作的完全,如作品「黑面琵鷺的家」所要陳述的。

小孩
  圖三作品,是為聖誕節而畫的,所以「主耶穌的誕生」是此創作的思想背景。《聖經》說,這嬰孩的出生是為將自己的人民從罪惡裡拯救出來,並要「向貧窮人傳佳音……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光明;受欺壓的,得自由;並宣告主拯救他子民的恩年。」(路4:18-19)

  我將這背景拉到現在「此時使地」,圖中間畫的是我們現今的一般居民,我們常被疾病、死亡、貧窮、孤單、空虛所圍繞,然而在圖中央有位小孩昂首天際,小孩象徵著生命和希望,也象徵著台灣未來的祈盼。

  〈路加福音〉第二章記載,有一個人名叫西門,素常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來到,他得了聖靈的啟示,知道自己未死之前,必看見主所立的基督,他受感進入聖殿,正遇見耶穌的父母抱著孩子進來,就稱頌上帝說:「我已親眼看見你的拯救,就是你為萬民所預備的;他要成為啟示外邦的亮光。」如今這光,已經來到台灣,我們也看見,也接受了,正如圖中小孩所象徵的信息,小孩看著光,身穿紅衣,有著耶穌的救恩和從上帝來的盼望。

結語
  願基督的國度降臨;
  願主的旨意行在我們的家——台灣。
同作者相關文章:
十字架耶穌 (第 101 期)
摩西的呼召 (第 94 期)
以「道成肉身」的信仰看藝術的情境化 (第 85 期)
與土地、人民一起成長 (第 82 期)
基督徒如何看待佛教藝術? (第 74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85 期 說得多還是做得多? (30-31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85期  2004年  12月 說得多還是做得多? 85
本期主題:說得多還是做得多?
發行日期:2004/12/10
編者的話
目錄s/
長老教會一四○週年系列建言
看!長老教會──對「社會關懷」的批判性反省
顏色之外——展望2004年後的長老教會政教關係
眼高手低——從教勢統計看宣教策略與行動力的落差
沒有執行力,就沒有宣教力
堅持傳福音是唯一職責——郭馬西牧師小傳
全新世界即將來臨?
以「道成肉身」的信仰看藝術的情境化
佳里教會的外籍新娘輔導班
禁食與經濟公義
當愛情披上謊言的糖衣
不要讓我們的信仰顯出基督徒狹隘的胸襟
瞳人中的真光——一個難忘的聖誕節
坎坷求學路
我願緊跟我主——大衛牙科蘇嘉俊醫師
公民社會的提倡
主日學應該恢復母語教學
青春不留白
那年,我參加SEP……
上帝所賜的禮物
尋見靈魂裡的荒漠之地——青年門徒靈修營後的深思與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