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88期 在開放與保守間──擺盪透視長老教會的倫理教育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困難的自由——道德危機下的信仰微聲
關鍵字:
作者/林淑芬 (文化大學哲學博士候選人)
  泛自由化對我們的腐蝕,是在目前的倫理處境中,每一個基督徒所真正要面對的。

  關心長老教會倫理實踐的人都不得不承認,目前長老教會倫理教育的立場在「開放與保守之間擺盪」,儘管每個人在使用「開放」和「保守」這兩個詞時所指涉的內涵不同,但我們約略可以這樣歸納:被歸為「保守」派者,多半較傾向於支持傳統以普遍性的規範作為面對倫理抉擇的判準,而被歸屬於「開放」論者多半較傾向於同情在傳統普遍性規範下個別情境中的倫理抉擇,因此,我們姑且可以將「保守」與「開放」的拉扯定位在普遍與多元的對立。確實,因著時代的改變,基督徒個人倫理抉擇的可能性增加,而個人倫理觀的多元化和差異化,使教會整體倫理觀面臨嚴重的衝擊,甚至無力回應已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到底是教會給個人壓力,還是個人為教會帶來壓力,其實已經很難說。因此,我們實不宜再用威權或壓迫來一筆帶過兩造的爭議,相反地,必須追問的是:在倫理教育的領域中,「保守」與「開放」有無對話的可能?什麼原則可以統整兩者、成為基督徒倫理教育的最高原則?

反動的保守威權vs.倫理相對主義
  在後現代多元化社會的處境中,強調個人、自由的理念驅策著我們必須重新反省教會過去所強調的普遍性真理是否能夠因應時代的需求,這不僅是對非基督教世界挑戰的回應,同時也關乎教會內部的倫理教育——我們是否能陶冶出符合基督教精神且能回應時代需求的基督徒。然而,現況是令我們失望的。歐斯孟(Richard R. Osmer)在《受教的心志——論教會的教導職份》一書中曾指出,現代「中產階級體質」的教會在面對社會多元化的衝擊時出現兩種普遍存在的危機,即個人主義、相對主義,以及對此種倫理主觀化、相對化的反動——保守威權式的教育。

  儘管許多在長老教會背景下成長的年輕人總喜歡說教會的教導教條、威權,但筆者以為,教條或許是事實,但威權卻未必,因為事實上,它根本不具約束力,何來「威權」可言?這些在長老教會內部被批為教條、威權的倫理教導非但不具實際強制力,且在面臨開放派的挑戰,以及自身無法針對新的倫理情境提出解釋之下,只能以片面、簡化,使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倫理教導來因應;事實上,真正可以稱得上「反現代」的保守威權式教育模式應該是我們一般所稱的「國語教派」才對,「國語教派」對倫理實踐相對化、主觀化所持的不安全感是我們可以感受得到的。反觀長老教會內部,除了上述捍衛教會傳統詮釋權威、「無力的」保守派之外,還有另一股對權威、對普遍化存有疑慮的呼聲,其所強調者無非道德實踐的多元化,這股聲音在「萬民(信徒)皆祭司」的光環加持下逐漸發酵,這種較「開放」的看法以對個人的關切為出發點,同情個人倫理實踐的處境,看似符合基督的教導,亦頗能因應時代的需求,目前在長老教會內部可謂「戰鬥力十足」,然而,它所潛存著走向倫理相對化、主觀化的危機卻也不得不令人憂心忡忡。

  何有此言?以個人實踐處境為主的倫理論述落在「外王」的層面固可以免去「禮教殺人」的困局,但若落在「內聖」層面,則當個人在做倫理抉擇時,只能訴諸其個人與上帝的關係,對教會群體的倫理教導則採疏離甚至對立的態度,在「自由」心證之下,主觀化、相對化豈非必然之結局?這是否即是歐斯孟所謂的危機?如何避免這種可能產生的危機?很顯然地,我們必須訴諸倫理教育,從倫理教育的兩端——教導的權威和受教的心志來談,保守與開放的爭議也必須在此兩端取得對話的空間,而其中尤以受教的心志為最關鍵。

  保守與開放或普遍與多元的爭議既是社會對教會所提出的挑戰,就讓我們回到這個挑戰的根源:後現代多元化社會的主要關鍵在於對個人自由的信仰,反對普遍化的「主體暴力」,而「保守」與「開放」便是出自於對這個「個人」與「自由」的疑慮或接納,那麼,這個「自由」的內涵是什麼呢?

  自宗教改革以來,個人主義的自由思想帶動了現代化,改寫了哲學、政治和神學的版圖,如今這個立基於自我的「自由觀」又回過頭來影響著基督徒的信仰,使我們因循著業經世俗化的「自由」觀,以自由為人的本質,再以耶穌基督釋放的神學觀來加以符應,逐步走向主觀化、自由化的個人主義,這種泛自由化的傾向日益侵蝕著基督徒接受呼召成為利他者的原初責任。因此,我們可以說,在目前的倫理處境中,每一個基督徒個人所真正要面對的,事實上並不是教會的威權化,究其本質,乃是泛自由化對我們的腐蝕,亦即,在訴求個人自由的氛圍中,基督徒的責任在哪裡?責任只是追求自由過程中的附加價值,還是因為對他人的責任,才使我們得以自由?


<未完待續.....>
同作者相關文章:
《星光.心光》在黑暗中閃爍微光 (第 155 期)
我愛表演,誰是主角?——從當代表演文化說起 (第 137 期)
死刑存廢爭議面面觀 (第 119 期)
我夢想著一個世界——從施密特牧師來台信息看人權 (第 117 期)
請來!聖神——《新使者》歷年論及「聖靈」相關文獻 (第 113 期)
信徒老實說:從權力結構看「信徒皆祭司」 (第 111 期)
我們的未來,共同的責任 (第 110 期)
經濟公義的神學省思 (第 110 期)
難道,你不期待彩虹嗎?一一魏德聖與「海角七號」 (第 110 期)
難道,你不期待彩虹嗎?一一魏德聖與「海角七號」 (第 110 期)
面對少子化:一種生命的態度 (第 109 期)
從不想孕到不孕——專訪何師竹 (第 109 期)
在行動中體驗生命更新 (第 108 期)
成為門徒!建構宣教典範 (第 107 期)
哈姆雷特的抉擇 (第 106 期)
「美麗新世界」抑或「新天新地」?—從莫特曼神學看生態危機 (第 106 期)
另類教育——尋回生命的希望與轉化 (第 105 期)
神學院是牧師職業訓練所嗎?——訪台神林鴻信院長 (第 105 期)
在總舉選舉與公民投票之外——再思公民社會的公共性 (第 104 期)
真宗教‧真合一‧真和平 (第 103 期)
在他人身上發現天主——馬天賜神父的宗教交談之路 (第 103 期)
掙脫「自由」的轄制!——我讀《活出十誡的真自由—通往自由人生的路標》 (第 102 期)
讓音樂成為聖靈的工作! (第 102 期)
讓青年遇見上帝 (第 101 期)
參與,才能帶來改變! (第 100 期)
反映時代精神的「新」使者——100期主題回顧與省思 (第 100 期)
編‧讀交心談未來 (第 100 期)
誰能力挽媒體狂瀾? (第 99 期)
目錄s/ (第 99 期)
困難的自由——道德危機下的信仰微聲 (第 88 期)
基督徒=品質保證?——兼談教會人際關係之異化 (第 82 期)
課本沒有教的事--建構台灣歷史的主體性 (第 80 期)
回應〈別傻了,「婚前」不是問題!〉──不談性道德的性教育合宜嗎? (第 80 期)
一顆簡單的心 (第 76 期)
永遠跟人民站在一起 (第 75 期)
286 vs. N86—從語言的顛覆看N世代文化 (第 74 期)
以馨香之氣澄淨黑函迷霧—訪高俊明牧師 (第 72 期)
綜論篇-特會風雲知多少? (第 71 期)
我在台灣的日子—來自小蘭醫師的問候 (第 69 期)
土豆落地要生根—本土化流變小史 (第 68 期)
作孽囝仔變傳道─林孽小傳 (第 68 期)
漢語神學心靈的激盪──劉小楓台神座談會記實 (第 40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88 期 在開放與保守間──擺盪透視長老教會的倫理教育 (13-15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88期  2005年  6月 在開放與保守間──擺盪透視長老教會的倫理教育 88
本期主題:在開放與保守間──擺盪透視長老教會的倫理教育
發行日期:2005/6/10
編者的話
目錄s/
亂——今日社會的倫理價值
道德.性別.多元文化
黑白分明之外
困難的自由——道德危機下的信仰微聲
抉擇與審判--一個心理治療師對教會倫理教育的省思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倫理觀——從長老教會在台灣實況中的宣教史來觀察
同流合污或撥亂反正?——基督信仰的倫理省思
葉水樹女士(郭馬西牧師娘)——一位在患亂中堅持信仰的女性
達文西密碼陰謀論
謙卑凝視無盡生命——我看電影《點燃生命之海》
合一宣教、轉化城市
願他們都合而為一——普世教協的神學走向
讓我們的愛有根有基
基督徒可以練功嗎?
你在憂傷嗎?
很想懂你的心
給現代年輕人的一點建議
紀念若望保祿二世——一位既開明又保守的教宗
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政治關懷的省思
對新世代大專生的期待
再思台北大專學生事工
上帝的神研班、上帝的大專事工──回應〈誰的神研?誰的大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