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 | 文章名稱 | 作者 | 頁數 |
|
 | 編者的話 | 好家在
| 作者 / 王昭文 | 1-1 |
|
 | 本期主題 | 家庭還有未來嗎? 家庭的功能性轉變絕不可被解釋為家庭的失敗或沒落史,而該看見其中蘊藏著新的、具自由意義的家庭建構方式。 | 作者 / 沃夫剛.胡伯(Wolfgang Huber)譯者 / 吳信如 | 4-9 |
|
 | 本期主題 | 倫理解決爭議,還是倫理本身就是爭議?—— 籌辦胡伯教授「現代基督教倫理」講座的隨想 胡伯教授認為倫理辯論的態度就是:誠實面對自己,寬容地面對他人。 | 作者 / 吳信如 | 10-13 |
|
 | 本期主題 | 德國同性伴侶制度:信仰與人權的雙輸 選擇哪種婚姻形式、是否進入婚姻,那是個人的利益或偏好,但是給與完全相同的選擇權利,卻是憲法與國家對人民的義務。 | 作者 / 喬瑟芬 | 14-18 |
|
 | 本期主題 | 家:成長之路 上帝賜給我們家庭生活,就是要讓我們學習愛的功課。 | 作者 / 陳冠宇 | 19-21 |
|
 | 本期主題 | 其中,最大的是愛 孩子並非父母的延續與仿製,而是上帝的孩子,是衪的形像之一。 | 作者 / 劉玉雯 | 22-25 |
|
 | 本期主題 | 家是什麼? ——從台灣的民主歷史、文化說起 「家」是什麼?苦難的歷史所給予的答案,那是奠基於愛的組織;並不總是能企及最美好的想像,但會矢志守護愛周全。 | 作者 / 石牧民 | 26-28 |
|
 | 信仰.生活 | 幸福,能不能不只有一種想像? 婚姻是上帝所創造的美好禮物,但那並不是獲得幸福的唯一管道。 | 作者 / 周宙緯 | 30-32 |
|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從未知到肯定的旅程——柬埔寨遊記
| 作者 / 陳志忠 | 33-37 |
|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在尼泊爾,看見另一種幸福的方式 我們此趟來尼泊爾的旅程,是個“to see another way of happiness”的機會。 | 作者 / 蔡慕昀 | 38-41 |
|
 | 文化.藝術 | 聆聽家的聲音——心靈三部曲 沒有一種愛是絕對不傷人的;如果害怕受傷,我們可能也會錯失機會去體驗一種,深刻而珍貴的愛。 | 作者 / 蔡銀娟 | 44-47 |
|
 | 文化.藝術 | 我的歸宿
| 作者 / 思岐 | 48-48 |
|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台語流行歌壇的傳道師──姚讚福 姚讚福的作品,〈心酸酸〉、〈悲戀的酒杯〉、〈我的青春〉等等,已成為台灣人民永遠的記憶。 | 作者 / 林良哲 | 49-54 |
|
 | 新使者論壇 | 神權與人權的對立?──基督徒公民看婚姻平權 如果把神愛世人等元素都拿掉,談何人人平等?如果拿掉基督教,我們就進入虛無主義的世界。 | 作者 / 葉浩撰稿 / 陳逸凡 | 55-59 |
|
 | 潮流.脈動 | 繼續扎根──高中哲學教育推廣與台灣教會 高中哲學教育在台灣的在地化工作,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就是神學教育的參與。 | 作者 / 梁家瑜 | 60-63 |
|
 | 母語葡萄園 | 讀經筆記27 所羅門王時代無「紋銀」chit號物件
| 作者 / 李南衡 | 64-65 |
|
 | 母語葡萄園 | 【台灣教會史ê台文筆記3】不時刊做伙ê廣告(上)
| 作者 / 張德麟 | 66-67 |
|
 | 大專世界 | 曠野旅程——畢契靈修營心得 深深感謝上主讓我認識大專團契這個群體,從大學開始就教會我好多好多的愛。 | 作者 / 黃瀞皓 | 69-70 |
|
 | 大專世界 | 愛在這塊土地上 在和孩子們的互動中,我常被那種活力和純粹打動。 | 作者 / 謝齊宏 | 71-73 |
|
 | 大專世界 | 小小飛魚 生活中各處都有壓力,讓我只能在窄小的縫隙中逃竄。 | 作者 / 邱詠恩 | 74-74 |
|
 | 大專世界 | 我眼中的信仰 我覺得每個人都需要不斷的在生活中去思考信仰對自己的意義,而不是不問問題就接受。 | 作者 / 鄭傑芳 | 75-76 |
|
 | 家書 | 來自原鄉的關懷
| 作者 / 編輯室 | 77-7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