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邊魚如今安在?
八月最後一個禮拜天,結束台北最後一個星期的實習,台北車站的微風商場擁擠的讓風災過後的驚恐與無助沒有立足之地。拿出預先買好的車票走進月台,由於時間還早,便走進一旁的便利商店,雜誌區商業周刊的頭版是「台灣債淹腳目」,看著這樣諷刺的標題,原想拿起來翻一下,不過伸出去的手卻慢慢收了回來,因為料想到裡面內容的沈重,既然好不容易結束了實習,這樣的沈重內容實在與我現在的心情不符。於是我拿起一旁標題為「嚴選台灣六星級食材」的康健雜誌,決定讓自己在接下來四個小時的車程中好好欣賞台灣的美食。
果然不出我所料,宜蘭的三星蔥、花蓮玉里的天禾米、東豐的有機米,從詳細的生產者介紹一直到農作物的生產過程,每一的六星級食材的背後都充滿了耕作者對台灣土地的珍惜和敬愛。
仔細看著、翻著這一篇篇台灣六星級農產品的介紹,接在東豐有機米後面登場的,是屏東林邊區漁會的石斑魚。文章的一開始便記錄著四年前一批預定要送往香港的石斑魚被驗出含有致癌的孔雀石綠,因此魚價一夕間慘跌到連送人都沒人要的窘境,整個林邊區的農民和漁會為了要挽回民眾對林邊石斑魚的信心,從來源、飼料、藥品、養殖作業到收穫、加工、銷售等,重新檢視並做完整記錄。
文章中特別提到,因必須重新思考如何讓魚塭內的生態平衡,因此從檢驗水質狀況、溶氧量、水溫和酸鹼值等數據, 又為了要維持涵氧量、藻類和原生蟲的平衡關係,必須實行休耕,把魚塭裡的土壤翻新。漁民們一直努力學習, 並將其一一登錄於電腦,終於成功的打出「林邊魚」這個品牌,重拾消費者的信心,文章的最後,作者引述了一名受訪漁民所說的話:「尊重生態,大自然就不會給你找麻煩。」
當我看著文章上一家三兄弟手上捧著自己養的石斑魚,臉上靦腆卻又難掩驕傲笑容的照片,不禁想,現在他們在哪?當颱風肆虐,魚塭水位不斷上漲,甚至溢滿整個街道時,他們如何眼睜睜看著辛苦養殖的魚在大街上遊走,卻無計可施?想到這裡,我難過的闔上雜誌,靜靜的在心裡重新回憶到塭豐村救災的經過,也才開始對自己當時的心態有一些反省。
※清理淤泥就夠了嗎?
8月11號我跟著學校語言班的學生和老師,進入到屏東塭豐村外圍,一路上難掩的死魚味讓大家只敢小口、小口的呼吸,路上、溝裡、魚塭旁網子上已經死掉的魚讓炙熱的豔陽晒的閃閃發亮,裂開牠們的身體向我們述說著這次災害的可怕。沿著滿地的泥濘和魚屍體進入村中,我們分成一小隊、一小隊的進入居民的家中幫忙。一進去家中稍微看一下情況之後大家便開始拿起工具各自找一個角落和地上淹到小腿肚的泥濘搏鬥,而泥濘中什麼都有,大至‘棉被’電視‘書桌’床墊‘抽屜,小到電池’釘子‘手機’筆等等,我們還遇到了渾身泥巴的蛇扭動著身體,同樣掙脫不出這纏人的泥濘。我們四、五個人拼命了一整天,看著一小間房間的地板掙脫出厚厚的泥濘,已經是很大的欣慰,根本不敢想,這間房子裡有多少地方還等著我們去清理。
一邊揮動手中的工具,我一直想像,這家人在颱風那晚到底經歷了什麼樣的情景,他們是怎麼倉皇的逃到屋頂渡過這些日子,又是如何承擔起眼前必須重新來過的一切。當時的我對這些居民說不出任何安慰的話,因為換成是我,我也無法接受,甚至無法想像若我遭遇到這樣的事情,我自己會變成怎樣。因此,我只能沈默的不斷揮動著手中的工具,努力將淤泥清出屋外。
直到那天,在火車上讀著康健雜誌的報導時,我才發現自己當時對那些居民的同情和憐憫是多麼的膚淺,我突然覺得自己有點像馬英九,從來沒有花力氣關心這些人曾經辛苦努力的過程,首次踏上他們的家鄉卻是因為一場災害,只不過去了兩天,清理了幾個房間,就覺得自己幫了他們大忙。
※長期關心行動 環境才有救
當政府忙著發展高污染、高耗能的高科技產業,而無視土地、河川的污染承載力,並漠視因超抽地下水而造成地層下陷的嚴重問題時,我們在哪裡?在某個程度上,我們和說這句:「你這不是見到我了嗎」的人,其實半斤八兩不是嗎?見與不見並不是問題,人民要的是真正關心他們的生活、嘗試了解他們的辛苦,而不是在大水過後才出現在災區,還怕弄髒了自己的鞋,所以請人在自己要走過的地方先鋪上塑膠墊。這個政府真的在關心台灣百姓的生活嗎?我們真的有從這次的大水得到教訓嗎?沒有!水災過後,中部科學園區第四期二林園區的廢水排放問題從一開始計畫要排入雲林縣的濁水溪,後來經居民抗議而又改排往彰化王公等沿海,這個問題到現在還未解決,甚至連中科長期超抽彰化縣地下水造成彰化沿海每年已經持續下陷2公尺多的問題,同樣乏人問津。這不是跟我們息息相關的事嗎?不要忘記了,這兩個縣市正是台灣最主要的農業區。
我相信,有些人可能從來不知道這件事情,不知道從兩、三個月前開始,雲林縣和彰化縣這些的養殖業的阿公、阿嬤,一共四、五百人已經北上陳情、抗議不知道多少次。這樣嚴重的事,即便天天看新聞的人也不一定會知道,因為我們的主流媒體心不在此,經濟利益的追求也冷漠了彼此關懷的心。而這份冷漠正是讓台灣環境持續惡化的元兇,就如同耶穌對祂所處的世代所發出的感嘆:「他們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彼此呼叫說:『我們向你們吹笛,你們不跳舞;我們向你們舉哀,你們不啼哭。』」(路加福音7:32)
愛台灣,關心台灣,首先要去除冷漠的心。政府不能總是在災難形成過後才步入這些人的生活裡,身為基督徒更不能只坐在禮拜堂吹著冷氣替他們禱告,而是要付出行動,不論是守護環境、監督政府、甚至是為了弱勢的人民發聲,都應是基督徒不可推卸的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