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39期 奧妙創世記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以原住民之眼閱讀創世記
以色列人在對上主耶和華的信仰裡,給予自己的同胞新的異像、盼望、和亮光,來面對嚴酷的民族苦難處境。
關鍵字:原住民觀點  聖經詮釋  古以色列  編輯批判  集體記憶 
作者/Walis Ukan (張秋雄) (玉山神學院副教授)

 

站在21世紀台灣年輕大專學生們的身分和時空裡,在預備閱讀聖經時,除了過去經常被使用的文學脈絡的閱讀和教義神學的詮釋進路之外,我們仍需要重新再來問自己:聖經是什麼?誰在閱讀? 如何閱讀? 是否有不同的閱讀的方法? 筆者是台灣原住民,研究聖經時的閱讀身分和詮釋角度,自然是以原住民的眼光。

閱讀聖經前的預備:聖經──古老的宗教文獻

聖經是相當古老的宗教文獻,至少已經距離我們有兩千年(新約)至三千年(舊約);不僅如此,聖經所記錄的主要是關注於古代近東,環繞在米所波大米區域和巴勒斯坦古以色列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地理區域裡所發生的事物。古以色列人原先經歷數千年的口述傳統,流傳著自己族群的文化遺產,然而,卻在一個相當特殊和急變的社會和政治處境裡——被殖民帝國輪番殖民和滅國,甚至已淪為黃昏民族,流亡殘存於帝國之中和自己祖先之鄉土——不得不重新匯集、整理、增刪,和書寫及編輯屬於自己族群的歷史與文化宗教傳統,讓代代倖存的子孫可以溫故,不失去自己民族的認同與宗教信仰。

聖經的閱讀在一開始,我們就有這多重的閱讀代溝在當中。因此,不要期待在閱讀聖經時會閱讀到台灣的地理,或台灣人的出現,甚至原住民阿美族、布農族、賽德克族、平埔族或各族群等等會出現在聖經當中。所以,我們必須要先承認,聖經不是我們台灣人或台灣原住民,甚至現代的人所編輯和書寫出來的宗教文集,例如:族長們的文化和宗教,所信奉的上主是游牧式宗教的上主,所凸顯出的文化宗教特徵是屬於古近東的一個特殊的團體,且此團體相當關注於團體的前途。然而,聖經被基督教恭為經典,被基督徒視為上主的話語之後,聖經就對於不同世代、不同社會和政治處境、不同文化和宗教的環境裡帶出了當代不少的啟示。因此,在閱讀聖經經文時,我們就需要適時地去回顧過去可能屬於古以色列人或第一代猶太人基督徒的歷史經驗在當中,而不是帶著我們所謂的現代科學或歷史的建構來要求聖經經文來迎合。

「我」閱讀聖經的角度:上主創造了台灣原住民——上主看為好!

有了以上的初步了解,接下來我們要問的是:我們在詮釋聖經經文時,「我」的角度是站在那裡呢? 作為一個原住民的聖經學者,深知自己原住民部落族人,接受基督教信仰仍屬不久,教會歷史也尚不逾百年,部落耆老仍然可以重述部落族群的文化和宗教傳統遺產。原住民基督徒在部落裡,若在信仰裡直接接納創世記經文裡所告白的:「 起初,上主創造天地」(1:1 )時,原住民就不能不在信仰裡告白說:在原初上主所創造的天地,正是基督教尚未來到部落前的那一個更久長遠的世界和天地(例如:賽德克族教會史66年的N十次或百次年 )。

這些豐富多元的原初上主所創造的生命世界,見證了不同的民族都生活在這上主所創造的天地裡,都是屬於上主所創造之天地的一部分,這是我們的信仰基礎。而絕非基督教傳入部落之後,傳道者就一句:「過去的文化和宗教傳統都是屬撒旦的」,就完全可以隔絕千或萬年前,上主在起初就創造台灣原住民,讓其各民族生存在上主所創造的天地裡,來彰顯上主看為好的那創造智慧奧秘的作為。

閱讀範例:原住民眼中的創世紀第一章

我們不是古以色列人(或猶太人)的後代,所以,任何非古以色列人後代的讀者,都需要謙虛意識到:我們都僅是一種站在自己的文化與歷史經驗裡詮釋聖經經文的讀者;正如嘗試使用「原住民的眼」來閱讀,並不是要取代原初(以色列人後代)讀者的角色,而是透過原住民自我族群與文化的認同,意識到我們與以色列人各自有不同的族群的文化、宗教、人文地理,和民族(族群)的歷史經驗,但這在上主所創造唯一的天地世界裡 ——「你看的」和「我看的」,都是一樣的太陽和月亮的啦!(用原住民的部落傳統哲學 )。所以,使用聽眾所熟悉的文化、宗教、歷史的素材、和傳統哲學思維,可以去反思古以色列人當時可能也有的共同經驗,來幫助現今的讀者(尤其是台灣原住民基督徒),不僅可以去認知聖經經文背後古以色列人可能的經驗,和信仰上的見證,也可以深化對自我與族群的認同與了解。

例如:舊約學者普遍稱第一個創造故事(或祭司典文本 )的創世記1:1 –2:4a經文,表現出古代近東處境裡的一種世界觀,是以色列人在一個相當特殊急變的帝國殖民社會和政治處境裡,所孕育編輯而成的文本(舊約學者普遍接受創世記是在以色列人被擄的處境裡所編輯的文本)。這個處境不正是世界原住民和台灣原住民一直還在經驗的,一種被殖民的經驗?至今在台灣的處境裡仍然在經驗著、無法脫離這種殖民桎鎖,遺毒還在持續!創世紀第一章被編輯整理成為舊約的首章,見證了古以色列人正經歷被帝國滅國殖民控制,以及輪番被數個帝國殖民後,鄉土與文化宗教傳統的殘破,甚至以色列民族已經淪為黃昏民族,流亡殘存於帝國之中和自己祖先的鄉土上的事實。然而,以色列人在上主耶和華的信仰裡給予自己的同胞新的異像、盼望、和亮光,來面對這嚴酷的民族苦難處境。

所以,對於平常就不關心國家的前途與困境,甚至從來都不實踐,不參與台灣社會與政治議題的關心,對於人民生活真實痛苦經歷都無視與冷漠的讀者,又怎能期待在閱讀創一時(甚至整個舊約聖經),可以去體會到古以色列人,在經驗更大的國家和民族災難史隱藏在創一經文的背後呢? 豈不知上主自己就已經塑立了這個關心國家和人民苦難的實踐典範,可以讓我們去落實與實踐!

「我(上主 ) 已經看見

我的子民    在埃及  受虐待;

我      已經聽見

他們              渴望掙脫奴役的哀號。

我          知道    他們的            痛苦,

所以!         下來

要從埃及人手中

把他們           拯救出來,

領他們到……」                    (出3:7-8 ) 

如何先在台灣的處境裡,先讓自己(身為聖經的閱讀者)「看見」、「聽見」、「知道」國家、人民、社會真實的被虐待、被奴隸、和哀號的聲音,甚至「下來」「領他們到……」真實的實踐,是聖經閱讀者要學習的基本功夫。

渾沌黑暗的大海邪惡勢力——帝國殖民的邪惡勢力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 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創1:2 ) 

一個被海水佈滿肆虐混沌,遍地雜亂無序,黑暗勢力全面橫行的圖畫,正是創一古以色列人讀者在經歷國家滅亡,被帝國殖民權勢控制肆虐的政治和社會的處境。古以色列人傳統中對海水的哲學,絕對和阿美族和達悟族對海水傳統的認知相當的兩極化,前者看為邪惡勢力的源頭,後者視為廚房的冰箱,神明源源不斷的恩典與祝福。

居住在山地的古以色列人,是道道地地「山地人」,所敬拜的耶和華神一定出現在聖山(西乃山和錫安山),不會出現在海上。對海水陌生,懼怕海水的浩瀚,也深知水的破壞力,更認為人死之後的陰間是在大海深處,是一切死亡與邪惡的來源。創一的圖畫,一開始就可以讓以色列人讀者一下子去關注自己的處境,正像黑暗邪惡勢力充斥橫行,國家民族殘破,前途黯淡無光的情景。這混沌黑暗的大海邪惡勢力,是來自帝國殖民的殘殺擄掠,所導致之邪惡與死亡肆虐的時代。

然而,在上主的信仰裡,「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上主直接面對和挑戰黑暗邪惡勢力,直接進到海源,在深淵隱密處行走(伯三八16 ),並將水「分為上下」(一6 ),更將天下的水「聚在一處」(一9 )。上主要直接面對整個帝國帶來的破壞無序和死亡,重新帶來新的秩序和生命。 

我們(古以色列人 )所信仰的上主與其他眾神明的分隔——創造天地萬物與使諸神明權限有序的上主 

在帝國輪番殖民處境裡受難的古以色列人,為何編輯者要重新宣告他們所信仰的上主的權威與大能呢? 可想而知,當時普遍在信仰認知裡,認為殖民帝國所敬拜的神明,顯然在其能力上是大於以色列人所敬拜的上主。因此,在此時期所編輯的五經,以及申命記派史(舊約歷史書),都一而再地回應了:為什麼以色列人的國家會滅亡,甚至被帝國滅亡被擄的災難?

「是因這地的人離棄了耶和華 ─他們列祖的 神,領他們出埃及地的時候與他們所立的約,去事奉敬拜素不認識的別神…耶和華在怒氣、忿怒、大惱恨中將他們從本地拔出來,扔在別的地上,像今日一樣。」(申29:25-28 ) 

創世記第一章需要放在古以色列人這樣的氛圍裡來思考。如此,才能感受上主的創造大能,如何在以色列人所經歷的黑暗勢力肆虐中,雖充滿混沌和無序的被殖民與被擄處境裡,仍更彰顯上主的大能力與榮耀。例如:創造主的大能把光、暗、天、地、海分開(1:4, 8, 10 ),並造了日、月、星辰(1:14-16 ),以及各從其類的菜蔬、樹木(1:11-12 ),和天上、海裡,和地上所有有生命的活物(1:30, 11-12, 24,  ),以及最後的造人類——男人與女人(1:27 )。

再思考上主所創造、分別、和區隔的這一切,我們不難發現,當時古以色列人在不同帝國殖民下,甚至被擄到外邦之地,所遇見之不同國家和民族間,所膜拜的各種不同神祗而產生的種種疑問。上主所創造的光、暗、天、地、海、日、月、星辰、樹木,和天上、海裡,和地上有生命的活物,以及男人(神)與女人(神 ),很可能是他們接觸了不同民族之後,對於不同民族所敬拜的神祗圖騰的信仰回應。這些所膜拜的神祗圖騰,在過去是如此,現在依然還是存在於我們世界的民族當中。然而,以色列人所敬拜的上主和這些神明之間的關係在哪裡?要凸顯什麼信仰內涵? 很明顯的上主的權能是大於這些不同的神明。 以色列人的上主是創造天地萬物,這些圖騰神祗,在上主的大能裡,被限制在整個有序創造宇宙的小小範疇運行之中。以色列的上主沒有比巴比倫帝國的馬杜神打敗,能力也比馬杜神強過許多。

族群滅絕的危機與祖先鄉土的無權掌控

「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1:28 ) 

流亡散居於帝國和各鄰國之間的古以色列人的後代,對於殘破的國家與鄉土和人民,在閱讀「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的經文,會凸顯他們目前真實的危機處境:以色列民族生命延續的危機。失去了國家,離開了鄉土,以色列民族從此將面臨民族完全滅絕的危機嗎?這種民族滅絕危機的主題,再而三地出現在創世記的經文裡(15: 12-21;17)。一個民族面臨了將可能滅絕的危機,「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的命令就會顯得有民族延續之時代的使命。

在這種的處境下,古以色列民族又如何能夠「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治理」和「管理」充滿著政治權力和實權運作的名詞,古以色列人連自己的鄉土都已經沒有「治理」和「管理」的權力,何來有其能力還要關注於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以色列人的「這地」­——古色列人被帝國燒殺擄掠,已經失去其獨立主權的國家和祖先鄉土,被殖民者何來的權力與能力來「治理」和「管理」呢?如同台灣原住民的土地被外來殖民者與政權接手,名為「原住民保留地」,實為原住民無權「治理」和「管理」的權力的祖先之鄉土,實為政權保留之地。

自我族群認同與傳統文化的危機 ——安息日的聖化

在帝國殖民控制底下的亡國奴與散居於鄰國中的難民,自我的認同與傳統文化延續的危機,自然也是最急切的問題。「上主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上主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1:26-27 )

一個亡國奴和難民的後代,何來的民族自信與自尊可以仰首在帝國的殖民統治體系裡呢? 最多也僅能在其體系裡做奴隸來服侍帝王,延續帝國的殖民體制(參考但以理書和以斯帖記)。古以色列人的讀者,在閱讀這樣的經文,是不是可以反映出他們好像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的身分一樣被「治理」和「管理」流離殘存於帝國與鄰國當中。然而,「上主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的信仰宣稱,說明了不僅僅是帝國者擁有這神聖的形象,包括了以色列人,世上所有的人都擁有上主所賦於的神聖尊嚴,這對古以色列人後代的自我認同建構有著很大的幫助。

尤其,「到第七日,上主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上主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上主歇了他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2:2-3 )更確立了安息日 ——以色列人的文化傳統宗教的節期的聖化與肯定。透過創一,創造天地者上主聖化了安息日,將處於傳統文化的危機底下的古以色列人後代,縱使在強勢的帝國統治殖民體系裡,有著相當大的鼓舞和激勵,仍然堅守這被神聖化的文化宗教傳統,來延續民族的自尊和文化傳統。

結論

古以色列人用自己族群的語言和文化符號,紀錄和見證屬於他們自己的信仰歷史經驗。創一的經文,在宣稱創造主的大能與權威,與受造之大自然、各有生命個體,和人類的和諧有序受造秩序時,立於新時代的聖經閱讀者,我們更需要讓經文在其古時的歷史情境,和當時讀者可能的經驗來多加著墨。以上是原住民自我族群意識與文化的認同,以及被殖民的歷史經驗裡,所開展的聖經詮釋進路之範例。

同作者相關文章:
以原住民之眼閱讀創世記 (第 139 期)
「逃城」反死刑!? (第 119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39 期 奧妙創世記 (18-23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39期  2013年  12月 奧妙創世記 139
本期主題:奧妙創世記
發行日期:2013/12/10
奧妙創世記
簡介創世記的內容主題與神學特色
創世記一解:上帝的新文化、新人性、與新國家運動
以原住民之眼閱讀創世記
上帝與一切活物立約
從「代理孕母」夏甲的談起
我讀聖經的歷程
我如何愛上讀經?
謙卑無私的仁者——我的父親陳宗仁牧師
拯救的記號——方舟教堂
文化撞擊下的成長
誰最會照顧自己?
為的是要服侍祢
今年暑假,我在史努櫻部落教育營
從教會同性戀的爭辯中尋找第三條路──以香港教會經驗為切入點
《鄭兒玉牧師ê文化思想Kap推動:1961-2002母語寫作所顯出- -ê》序
你們一領一 我們一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