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39期 奧妙創世記
字級調整:

潮流.脈動
從教會同性戀的爭辯中尋找第三條路──以香港教會經驗為切入點
從徒勞尋求對話,轉而朝向建立自己的論述,開始一條尋索自我的旅程,好好疏理自己的神學和牧養方向。
關鍵字:
作者/陳嘉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神道學學士四年級生)

 近年在台灣和香港的教會都十分關注與同性戀相關的社會議題,在香港,面對《反性傾向歧視法》立法的諮詢,而在台灣則是《多元成家草案》的討論。社會人士對教會的立場其實並不陌生,有趣的是,他們只管自己發聲,卻不歡迎對話。有人稱這種以基督教立場為絕對,且要求整個社會遵守的教會為「道德塔利班」,當教會與社會的對話可能漸漸變得不可能時,教會慢慢地把注意力轉移到教內接納同性戀和支持相關法案的宗教團體上,其中包括宗派教會、神學院和基督教機構。本文會以今年香港教會內對這議題不同立場陣營的行動為例,試為在華人教會圈內面對污名化的接納同性戀教會尋找一條新出路。

※一切從香港《反性傾向歧視法》說起

2012年底何秀蘭議會動議就《反性傾向歧視條例》進行公眾諮詢,並以香港大學的民調指出六成香港人贊成就此立法為支持,但遭否決。(註1)這這引來多方人士不滿,而在教內,也有不少教牧支持立法,說一個罪人也不應該受到歧視,(註2)可見基督教內就此有不同的立場,而社會也充滿著要求立法的聲音。到2013年行政長官發佈施政報告前夕(一月十三日),三間大型教會聯合在政府總部外舉行113「愛家共融祈禱音樂會」,意為香港和同志群體守候祈禱(舉辦單位聲稱當天有五萬人參加,但警方數字則只有五千人),而同日則有約二十位接納同志的基督徒在附近舉行共融祈禱會。有人批評這聚會是向政府施壓阻撓就立法諮詢。結果,翌日的施政報告叫所有同志都失望和憤怒,同時激發起一群接納同性戀的教牧和機構,推動「彩虹之約-共建同志友善教會」的運動。(註5)香港的基督教明顯分成兩個立場的陣營。其後的半年間,兩方陣營都舉辦了相類似的活動;如同志友善教會發起「彩虹之約」聯署行動,另一陣營則發起「真愛同行牧養約章」(註4),簽署人數比起前者多出十倍以上。其後同志友善一方,請來接納同志的教牧拍攝短片呼籲支持,反對陣營也請來更多的教牧來為他們宣傳。一時間在所有基督教刊物,都有數篇關於同志社會議題的筆戰文章,在網上出現罵戰的情況也屢見不鮮。雖然競爭看似激烈,但比起前幾年同一議題的論戰,有些教會開始接受基督教最少有兩種的看法,在罵戰中也減少了妖魔化對方。這樣的改變是接納同性戀陣營所歡迎的,但那些相信同性戀是罪為教會唯一教義的教牧,則感到不安。

※蘇穎智牧師對崇基神學院的抹黑

萬人教會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恩福堂蘇穎智牧師,於今年6月的神學教育主日講壇上,點名批評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主要內容有四項:第一,指「崇基」視神學教育為學術研究及大學的學科,以致「不信神」的人可以在「崇基」修讀神學,不信者的聲音很大,甚至影響課堂無法講論聖經,令他擔心在學的基督徒可能變成「不信」;第二,蘇牧師將德國的學制與「崇基」的相提並論,暗喻「不信」者在「崇基」畢業後,便能成為傳道人;第三,蘇牧師批評基督教圈子中,最大聲支持同志和支持反性傾向歧視立法的,都是「崇基」的人;第四,蘇牧師指香港所有神學院,只有「崇基」不是由教會支持成立的。(註5)內容主要是圍繞著「不信」者的神學,也刻意分割崇基神學院與教會的關係,似乎要讓其會友以為,教內之所以有支持同性戀的聲音,是因為他們不是「真正的信徒」,是「不信」者的神學。不錯,部分推動同志友善的教牧是崇基神學院畢業生,但他評論崇基神學院的其他三點都毫無事實根據。講道內容流出後,崇基神學院校友和一眾師生,就這四項錯誤內容公開澄清,並要求蘇牧師收回失實和沒有事實根據的言論。(註6)蘇牧師於10月26日發聲明收回言論和道歉,事情彷彿告一段落。(註7)雖然教牧們都不會直接使用那些妖魔化的字眼,但從蘇牧師一篇講章看到取而代之的是「不信」,即便很多開放的神學工作者都曾被貼上「不信派」的標籤,今次卻以是否接納同性戀為判準。

※以同性戀立場定正邪?

筆者在《多元成家草案》進入審查的階段時來到台灣,來之前早已風聞「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和台灣教會堅決守護家庭的決心,沒想到在很多論述中,看到他們妖魔化其他信徒的言語是如此普遍,更直接把撒旦和邪靈等超自然存在概念,與《多元成家草案》連繫起來。在臉書上看到一位教牧以「撒旦權勢的宣揚所」來形容一家討論《多元成家草案》的神學院,令筆者聯想到中世紀的異端裁判所,當時是以「世界是不是圓的」來定正邪,想不到今天是以「同性戀是不是罪」來定正邪。基督宗教的歷史一直都有教派被定為異端,特別是在教父時代,但大部份都是圍繞著基督論、拯救論等教義,而不是以道德倫理為判準。今天環看歐美、亞洲及第三世界,為數不少的教會均接納同性戀,對不接納的教會而言,他們是已「淪陷」的一群。對於受基要主義(Fundamentalism)影響甚深的華人教會來說,要接受與他們信仰立場不同的教會,是沒可能和難以想像的,而對其他教會而言,要與他們對話是何其困難。今天異於主流的教會最大的逼迫和污名,竟然是來自資源和人數都佔盡優勢的保守教會,尊重多元的教會被逼要表態,要不然隨時會被扣上「異端」和「魔鬼」的帽子。這樣無疑是傷害了很多接納同性戀的信徒,但我們必須去問:到底誰有資格判斷一個人是「異端」與否。

※奪回論述權

到底這個論述的權在誰的手上?一個教會是否異端、魔鬼或淪陷是人不能夠輕易判斷的,而在建立異端的過程中,必須要有所謂的絕對,才可能有異端的存在。筆者認為接納派,在面對被污名和威脅時,要做的是有尊嚴地面對自己的信仰立場,不要自我矮化,從神聖和魔鬼、正統和異端這種二元相對的爭論中,把自己釋放出來。這種二元關係涉及權力的流動與操控,若教會停留在這個二元遊戲的規則下,必定會因為資源勢力不夠,而逐步被污名和邊緣化,直到放棄自己的信仰立場。我們試以「後殖民的視野」來看這處境時,接納派面對的殖民者就是保守派,什麼是正確、正統、神聖都是由殖民者決定。而作為被殖民者,就要打破殖民者對自己的刻板形象(stereotype)和論述權。接納同性戀的教會必須會意到,保守教會反對的不僅是同性戀,而且是任何認同支持同性戀者享有基本人權和尊嚴的群體。這樣接納派的論述方向,將會由試圖與保守教會對話,轉向建立自己的論述,在這過程中,接納派的聲音已經不是壓迫者的回音,也不需要借他們的壓迫來呈現自己的容貌,取而代之是開始一條尋索自我的旅程,好好的梳理自己的神學論述和牧養方向。畢竟在神學世界,以華人經驗出發的同志神學或酷兒神學論述,依然十分薄弱。華人教會在牧養同志信徒時,面對的是與其他文化截然不同的,華人同志教會或接納教會(inclusive church)若要發展,就必須繼續有新的論述和聲音。這些工作在華人教會歷史中,可以找到零散的資料,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研究與發展中心,在2004年出版了《同性戀議題研究方案報告書》,是不可多得的神學資源,需要有更多神學工作者、教牧和信徒們延續和展開論述。

※時代的見證

以香港為例,接納同性戀的教牧們集結了自己的力量,先保守派教會一步組成聯盟和聯署約章,主動出擊發起「彩虹之約-共建同志友善教會」運動,挑戰保守教會習以為常的教會勢力平衡。然後他們很快與香港其他同志群體連結,突然之間主流傳媒有多篇報道,專訪了接納同性戀的牧師,讓社會知道基督教內,除了同志本身外,還有牧者接納同性戀。這是一個自我充權(self-empowerment)的過程,同時也否定了保守教會判定誰是異端和魔鬼的特權。即使接納派被說成是異端,也是有尊嚴的在社會中存在,作時代的見證。同年性神學社和香港基督徒學會,出版了《人性II 誰不是酷兒?本土酷兒神學初探》,基恩之家出版了《我們彎著返教會》,為華人教會的同志/酷兒信徒群體作出重大貢獻。

在華人教會中,接納同性戀需要背負很大壓力,筆者一直問,我們可以跟受逼迫者同行多遠多久。同志遊行時,性難民驕傲的走上街,向社會高呼「看見性難民」,我在隊中看到「上帝愛同志 沒有任何條件」,就想:何時接納同性戀的教會和神學工作者,也可以驕傲地發出自己最真誠的信仰告白呢?

附註:

[1] 可參主埸新聞網頁thehousenews.com/politics/何秀蘭動議-促性傾向歧視立法諮詢/‎

[2] 〈教會應雍容大度對待同性戀者公民權〉,羅秉祥。時代論壇,http://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76290&Pid=1&Version=0&Cid=837&Charset=big5_hkscs,2013年1月11日。

[3] 可參官方網頁:http://www.rainbowcovenant.com.hk

[4] 可參網頁:http://www.sexculture.org.hk/cosign/index.php

[5] 〈蘇穎智批評崇基出「摻水傳道」被要求道歉〉,陳麗斯。基督日報,http://www.gospelherald.com.hk/news/edu-679/,2013年10月16日。

[6] 崇基神學院校友會的聯署全文可參:http://tinyurl.com/mfkrnm3

[7] 〈蘇穎智收回批評崇基神學院言論向院長師生校友致歉〉,麥世賢。時代論壇,http://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80511&Pid=1&Version=0&Cid=837&Charset=big5_hkscs,2013年10月29日。

同作者相關文章:
從教會同性戀的爭辯中尋找第三條路──以香港教會經驗為切入點 (第 139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39 期 奧妙創世記 (71-74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39期  2013年  12月 奧妙創世記 139
本期主題:奧妙創世記
發行日期:2013/12/10
奧妙創世記
簡介創世記的內容主題與神學特色
創世記一解:上帝的新文化、新人性、與新國家運動
以原住民之眼閱讀創世記
上帝與一切活物立約
從「代理孕母」夏甲的談起
我讀聖經的歷程
我如何愛上讀經?
謙卑無私的仁者——我的父親陳宗仁牧師
拯救的記號——方舟教堂
文化撞擊下的成長
誰最會照顧自己?
為的是要服侍祢
今年暑假,我在史努櫻部落教育營
從教會同性戀的爭辯中尋找第三條路──以香港教會經驗為切入點
《鄭兒玉牧師ê文化思想Kap推動:1961-2002母語寫作所顯出- -ê》序
你們一領一 我們一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