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 | 文章名稱 | 作者 | 頁數 |
|
 | 編者的話 | 再思政教關係
| 作者 / 王昭文 | 1-1 |
|
 | 新使者論壇 | 【新使者論壇1「台灣新局中,再思政教關係」主談發言】作光作鹽,謙卑與上主同行 新的政教關係,不是要不要參與政治,不是你參與的界線或和不合宜,而是你參與的角色,跟你論述的能力。 | 作者 / 姚立明 | 4-8 |
|
 | 新使者論壇 | 【新使者論壇1「台灣新局中,再思政教關係」與談回應】以信仰告白來回應公共處境 我們應該在眾聲喧譁當中,把基督徒的聲音,有良知的、夠專業的、有論述能力的聲音繼續發出來。 | 作者 / 鄭仰恩 | 9-13 |
|
 | 新使者論壇 | 【新使者論壇1:台灣新局中,再思政教關係】綜合討論:「再思政教關係」
| 作者 / 編輯室整理 | 14-19 |
|
 | 本期主題 | 大選後的政教關係再思 教會不應該去附和執政者,而是服膺在「上帝主權」之下,督促執政者「行公義、好憐憫,謙卑與上帝同行」。 | 作者 / 周恬弘 | 20-23 |
|
 | 本期主題 | 教會與2016的眾人之事 這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未來一定還有更多的挑戰,教會是否準備好與人民一起「全精神補破網」? | 作者 / 余心玫 | 24-27 |
|
 | 本期主題 | 台灣民主深化期的基督徒公民責任 教會最好能以「溝通」和「對話」代替「指責」和「對立」,同時扮演這個民主社會中的「築橋者」而非「築牆者」的角色。 | 作者 / 廖斌洲 | 28-32 |
|
 | 本期主題 | 原住民選舉的微觀察 原住民社會處於緩慢改變的過程,依舊面對許多困境。面臨新的政治局勢,教會應該更積極參與社會運動之中。 | 作者 / 高有智 | 33-36 |
|
 | 本期主題 | 基督徒參政的多元性 每個基督徒都可以深耕自己關懷的議題,參加屬性相符的政治團體,在每個政黨內都帶入信仰的價值。 | 作者 / 陳逸凡 | 37-39 |
|
 | 成長部落格 | 走過七十年感恩的歲月 我能有些許成就,都是上帝的憐憫下,讓我能打開衪為我留下的一小窗戶,繼續往前走。 | 作者 / 鄧哲明 | 41-46 |
|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華仁愛宣教師對台灣的貢獻(下) 她首先引進「靈性護理」的觀念,可謂是台灣這領域的先驅。 | 作者 / 董英義 | 47-51 |
|
 | 文化.藝術 | 在大選過後思想班雅明的天使 基督徒會是在眾多面向進步未來的人群之中,成為勇於望向歷史傷口與時代悲劇的那一位。 | 作者 / 羅頌恩 | 54-56 |
|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訪立陶宛十字架山 十字架山所形成的神聖空間,亂無章法,呈現出一種樸實無華的,尋常百姓的日常氛圍。 | 作者 / 陳育胤 | 57-60 |
|
 | 信仰.生活 | 信仰隨筆 哪裡有愛與歸屬,有人期待著你回來,那裡就是天堂。 | 作者 / 王聖凱 | 61-62 |
|
 | 信仰.生活 | 幸福的滋味 只要我們用心照顧,土地自然會賜予我們好的食物。新鮮又天然的食物更是上主最好的賞賜,以及幸福的滋味。 | 作者 / 陳麗貴 | 63-64 |
|
 | 信仰.生活 | 我在殯儀館的那七夜 今年的農曆年很特別,有別於以往在歡樂的氣氛下度過,我選擇進入殯儀館待命。 | 作者 / 林維理 | 65-66 |
|
 | 母語葡萄園 | 讀經筆記22 斑鳩台語叫作斑鴿
| 作者 / 李南衡 | 68-69 |
|
 | 大專世界 | 倫敦留學生的光鹽團契 光鹽團契在倫敦這個地方,提供一個家鄉味的聚會。 | 作者 / 簡心怡 | 70-72 |
|
 | 大專世界 | 我為何聲援高鐵員工罷工 發現自己其實最在乎的是關於人,而這份對於人的關懷更讓自己意識到其實是因為信仰。 | 作者 / 潘佳吟 | 73-74 |
|
 | 大專世界 | 上街頭的溫暖,在內心的寒冷 好像在街頭才找到的家與愛的存在,但為什麼內心依然寒冷? | 作者 / 戴以仁 | 75-76 |
|
 | 大專世界 | 面對台灣當今的民主政治,長老教會要如何反省? 要推行真正的民主,不能只期待權力的更替,而是需要有思辨能力及民主素養的人民主動參與。 | 作者 / 黃瀞皓 | 77-78 |
|
 | 家書 | 讓福音成為時代的明燈
| 作者 / 編輯室 | 79-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