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舒適圈,參與普世旅程
「除了推薦代表參與WSCF(世界基督徒學生聯盟)工作坊與會議外,我們還能做什麼?」這是2013年我第一次受邀參與WSCF人權工作坊後的疑問,這問題也許隨著時間稀釋了,卻沒從心裡消失,反倒像會發芽的種子漸漸成長。從學生代表到籌備委員,透過角色的轉變,也體認到加入新成員是相當重要的事,而又如何讓更多台灣基督徒學生離開舒適領域,鼓起勇氣參與普世旅程,去經歷,並謙卑自己以不同視角切入議題,擁抱神所創造的多樣性。
在大專工作者會議時,討論各種參與亞太區的可能性,包含與其他SCM(學生基督徒運動)連結,無非都是想回應「除了推薦代表參與WSCF工作坊與會議外,我們還能做什麼」?多種角色、不同見解、個人過去經歷,甚至對普世交流的想像都有相當歧異,要達成基礎共識並不容易。無論是規劃者、執行者或參與者,共同跨出第一步,仍有許多討論空間,但第一步就是整體的進步。從語言相通的區域開始,未來如何發展交流營的型態和對象,或許突破語言障礙、整個東北亞區的小型SCM聚會等,都值得共同發想與實踐。
※培養更多反省能力
在徵選2016港台SCM交流營成員時,我們期待也積極尋找能夠獨立自主,適應各種不同環境,並願意學習多元文化、語言之青年;此外,除了準備基本資料,須在書審階段撰寫個人對SCM的認識與參與經驗、對於正義/和平/人權的看法及本地參與經驗與省思。若只是希望藉著總會名義以便宜方式出國遊玩,那看到徵選條件時,可能已打消不少躍躍欲試的年輕靈魂。
當然,交流營的目的並不是使青年卻步,而是希望青年在參與交流營前,花些時間回顧自己,以基督徒學生的身分,如何看待社會所發生的事情,進而以信仰來反省,對不合理的事提出批判,培養追求真理的精神及堅持真理的毅力。多數人認為需要完全的準備才能接受挑戰,如何定義準備好,或許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但要開啟普世旅程,需要有說服自己的勇氣,這群願意給自己機會接觸第一屆港台交流營的青年們,已經寫了自己的故事。走進另一個國家、另一個群體,聽著他們的故事,彼此知道這些不再只是報章雜誌下的社會議題,而是活生生的感受與掙扎,然而多了更多信仰夥伴支持著,網絡將不斷延伸,使更多基督徒學生在信仰的道路上漸漸茁壯。
※與香港SCM的交流
6月28日一行人抵達香港後,前來接機的是HKSCM(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的吳以諾,搭上接駁巴士前往住宿的地方,放妥行李後,我們也與HKSCM現任的幹事可樂會合見面,並一同前往與其他HKSCM的青年,現任的主席Chris及另位同工Janet共用午餐。在吃飯時,彼此也互相認識,了解HKSCM裡幹部的分工與現況。
接下來在香港停留的幾天裡,行程上的安排在出發前,就已經與他們的窗口協調安排好,HKSCM的夥伴也會陪同我們跑行程,讓我們在參訪過程能夠更了解當地!
第一個抵達的地方是WSCF-AP(世界基督徒學生聯盟亞洲區會)的辦公室,同時一部分也是HKSCM幹事可樂辦公的地方。我們見到了目前WSCF-AP的總幹事Sunita及婦女委員會的總幹事Nina,兩位都很熱情的歡迎TSCM的團員,也很用心的為我們介紹他們辦公室從事了哪些事工,及目前AP發展的方向是什麼,讓團員們對於WSCF-AP裡的運作有了初步的概念,此外,Sunita也力邀台灣擔任此次AP區會的主辦國,藉由這樣的邀約,似乎也讓TSCM能夠有更多與WSCF-AP接觸與交流的機會。
在香港這個充斥著水泥叢林的都市,是不容易找到綠地的,因此其中一個行程是參訪位於新界東北的一個社區農場,在這裡工作的年輕人都致力於農產的永續發展,希望為當地保有最後一塊能夠與大自然共存的土地,也捍衛自己使用土地的權利。類似台灣的小農概念,來傳達自給自足的理念,並將其廣為傳達。
另一個實地造訪的行程,是在深水埗都市計畫重建區,也實際走入與當地被迫搬遷的居民對話,更深入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及重建區面臨的現況,透過與居民的直接對話,也讓團員有機會釐清自己一直以來都是透過第三者或媒體得知消息的可信度或疑惑,多了份自我判斷的彈性空間在其中。
最後拜訪春天教會的吳國偉牧師和牧師娘劉劍玲,他們和SCM有很深的淵源。出發前,雙方也各自準備了土地及性別議題作為SCM交流的主題,將個別遇到與了解的情況帶至春天教會進行開放式的對話、討論。也透過Q&A的互動,彼此都有許多的回饋與省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