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蘭醫生家庭、梅監霧牧師到謝緯醫生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把今年定為傳道年,相信是為了推動傳道事工而定。宣教原本是教會存在重要的目的之一,在總會的呈現也看到許多中會在不同的海外地區,長期推動宣教工作。今年長老來台己經超過了150年,過去的長老教會是宣教師在地所結的果子,而現在的長老教會則是宣教師的經驗經過本土和在地化的發展。中部教會,曾有美好宣教師的經驗與傳承,宣教師在軟硬體上,留下珍貴的遺產。蘭大衛醫生父子二代家庭在中台灣建立了醫療體宣教的足跡,對中部教會有指標性的意義。「割膚之愛」是最廣為人知的宣教見證,隨然當時的手術其實並不成功,但背後的愛心才是讓許多中部的台灣人受到感動的主因。當事人最後信主成為傳道者,成為彰化基督教醫院在醫療傳道上最好的見證者之一。
而梅監霧牧師與老蘭醫生一同搭船來到中台灣,宣教足跡遍佈中台灣,協助設立了十七間教會。他善長四處佈道,最為人知的為街頭「上帝丟掉兒子」的佈道。梅監霧牧師雖然在蘭醫生的光芒下,對中部台灣的貢獻明顯被忽略,然而梅監霧牧師留下的著作,特別在《國王的客人》中不斷提及中部台灣基督教醫院為宣教所帶來的幫助。加上他長期在台灣宣教經驗,和過去學術的訓練,在他的著作中有著超越其他在宣教師對台灣人的觀察的記錄,這些都是宣教師留下寶貴的遺產。
在中部教會還有一位承接醫療和宣教的牧者。謝緯醫生則是在醫療和宣教體系下,在地所訓練而成的醫生與牧者。謝緯醫生的「甘願做憨人」的精神,在當時彰化二林及南投地區,許多人因為他醫療而得到幫助,後來他參加在烏腳病的醫療及防治,當時也任職長老教會總會議長,推展和關心教會宣教的發展。謝緯醫生代表台灣在地教會承接過去醫療和宣教上的腳歩,帶領本地教會向前走。
上帝的宣教與乞丐的宣教
認真而言,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對「海外宣教」這個區塊,過去這150年來的進展有限。宣教應該是中會所能推動最重要的事工之一,然而中會經常缺乏宣教的視角和企圖心。在歷經中會的幹部後,了解到在某些層次上,中會擔心自己欠缺經驗、沒有人材、無法與普世對話和溝通。加上中會人事因為每年的替換,幾乎退化成一個調解教會糾紛和處理教會行政的單位,因此中會雖然有許多海外事工的開拓,但往往欠缺延續性。
長老教會當提到「上帝的宣教」的概念,這是近代宣教學強調教會的宣教是「上帝的宣教」(missio Dei),意指上帝是宣教的主體,教會或信徒是上帝所使用或差遣參與在宣教事工中的僕人,而不是主體。因此宣教是上帝呼召,而不是人的選擇;宣教是教會存在重要的目的,不是或可或無的選項。而這個概念可以和David J. Bosch的「乞丐宣教」用不同視角來說明。Bosch在《一路上奔走》上提到,他認為宣教不是有錢的叔叔的宣教。有錢叔叔是因為我們「有」,可以給別「窮親戚」,以此立基的宣教。反倒他引用了Daniel T. Niles的看法,認為宣教者只是一個乞丐,而不同之處是宣教者經歷耶穌生命的豐富,知道在那裡可以找到「食物」。宣教者可以告訴別人的「有」,是在耶穌基督有豐富的恩典,所以不用宣教者「有」,而是知道耶穌「有」。
中會可以關心的宣教事工
台中中會嚐試,與世界展望會合作柬埔寨事工,是一個新的模式。柬埔寨世界展會在當地有許多在地同工,投入教育、公衛、營養與民生的需要長期關心。台中中會也嚐試與彰基海外醫療事工中心合作,探堪在柬埔寨建立醫療和教育長期宣教中心,以醫院體系的專長,結合海醫中心過去長期在海外公衛和營養計劃。彰基海醫中心執行長分享時,聽到他們在海外,為了當地的營養的需要,使用當地食材製造食譜而使當地家庭能使最容易和經濟的方式,取得最具營養價值的方式,讓人感動。因為宣教不單是派宣教師的工作,更期待能滿足當地需要,並且培養當地同工。因為我們在中部的宣教師的身上看到美好的見證,不論是蘭醫生家族、梅監霧牧師及謝緯醫生,他們其除了選立宣教,帶人遇見耶穌豐盛的恩典外,並沒有為自己留下什麼,甚至最後並沒有為自己留任何財產和名字。
「上帝的宣教」應該讓我們知道宣教並不是一個選項,而是上帝的呼召,這些精神在蘭醫生和梅牧師義無反顧的宣教上看到了見證。「乞丐的宣教」讓我們體會到,宣教不是看我們有什麼,而是專注在耶穌基督的身上。乞丐的宣教也是一個尋找夥伴的宣教,不再是用自己單打獨鬥,因為我們知道自己的不足。開闊合作的機構,大膽的伸出觸角,細心的學習以宣教師的視野與非華人的世界做宣教的對話,從當中學習宣教經驗。獲益最多的,將會是我們在地的教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