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60期 開展中的教會角色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青年,在破碎中看見和好
青年的使命就是站在破碎的裂痕上, 用愛的語言和行動去修復關係,帶來醫治與更新。
關鍵字:
作者/張祐慈 (嘉義中會祥和教會社青,目前於東美中會長光教會服事,CWM方案評鑑小組委員)
 
支離破碎的死亡經濟(Fragmented by Empire)
 
世界傳道會(CWM)的宣教理念和異象是:「透過基督使全體受造物得著豐豐富富的生命」。此宣言引用自約翰福音第十章第十節好牧人耶穌的比喻。其實,當我們閱讀該處經文,會看見耶穌指明一件事:得著豐富的生命之前,必須先面對盜賊的殺戮和毀壞。這也是CWM目前的神學論述基礎:在資本主義帝國(Empire)的奴役之下,人的生存、靈性和自然生態已遭受重大浩劫;而身為基督徒,我們有著上帝的管家的職分,必須對現狀採取行動。環境倫理學家羅斯頓指出,現今人類處在一個「歷史的爆破點」(ruptures of history)。換句話說,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致力於各種資源開發、經濟發展、知識探索、科技追求……等,不僅對環境造成相當程度的危害,更已接近地球所能承受的臨界點。
 
我認為,現今我們所引以為傲的「進步」與「富有」,背後的代價卻是:靈性的缺乏、對自然的不尊敬、對信仰的漠視。這三者都意味著關係的三重斷裂:與自我的關係、與自然的關係、與上帝的關係。因此,現代人不僅是活在墮落的死亡經濟中,更是承受了內在靈性的破碎及矛盾,和外在關係的孤立及陌生感。
 
  
 
普世青年的聲音(I see it.)
 
如果說每個時代的青年都有時代給予的重大使命:祖父母那一代的使命是保家衛國和新世界秩序的建立,父母親那一代是延續和平、現代化的確立和對傳統的反思;那我們這一代呢?我認為這一代的使命非常複雜。因為我們承接了近一個世紀以來當代思潮的快速變遷、科技的衝擊、關係的疏遠和破裂。或許,找尋使命的唯一途徑,就是走進問題裡面,並在問題裡彰顯上帝的榮耀。
 
既然這世界各種的支離破碎已陳列在眼前,CWM青年在2016年大會中,呼籲32間普世教會能對下列議題有所重視並採取行動: 氣候變遷、各種不平等(階級、性別、年 齡、種族)、資源濫用、貧窮、假道學基督 教(指與社會脈落脫離的基督徒)、金錢崇 拜、媒體亂象.....等,已對全體受造物造成威脅,並漸漸剝奪我們未來的生存權。因此, 我認為這個時代給青年的使命就是:「修復破裂的關係」。「上帝白白地賜恩典,藉基督耶穌救贖他們,使他們跟他有合宜的關係。」(羅3:24)或許能夠正確回答人們的苦難的,只有宗教;也唯有透過愛,關係得以正確地建立;進而對未來抱有信心與盼望。普世青年的使命就是學像基督成為和好的使者,進入斷裂的關係當中,就像耶穌在二千年前的猶太社會中觸摸了痲瘋病人,象徵結構性的顛覆和新關係的重建。
 
改變、和好(I need it.)
 
青年和女性力量的合流,絕對會帶來改變。因為這兩個群體的訴求,直接挑戰了當 權者為了維持自我利益的現狀。這個改變的力量,正好呼應了CWM今年的宣教主題:盼望更新(Hoping for Renewal)。「從耶西的殘幹上要抽出嫩芽;有一位新王要從他的後代興起。上主的靈要降在他身上,賜給他智慧、聰明,賜給他謀略、能力,賜給他知識 和敬畏上主的心。」(賽11:1-2)先知以賽亞在此畫出一個非常鮮明的意象和預言:從殘枝上發出的嫩芽將成長茁壯,並受主特別的賜福。這鼓勵了我們每一個願意投身改變現狀(修復關係)的人,聖靈所賜的新心將住在我們裡面。
 
台灣的青年該怎麼做?或許可以先試問:我們與這個社會,到底需要什麼?
 
首先,我觀察到台灣的青年,已不再受過去傳統的基督教形象的教條約束和道德綁架。這並不是說我們的價值觀混亂,或道德感缺乏,而是我們在這樣充滿衝突感的社 會環境中成長,加上唾手可得的社交媒體和跨文化資訊,我們有著別於以往的眼光看世界。例如,有一詞語形容年輕世代為「天然獨」,意味著青年的國族認同是「新台灣人」身分,也就是多元族群融合的新世代。 另外,對「家庭」的概念,也已跳脫傳統的血緣凌駕一切的思維。我們可以捫心自問, 多少青年是在搖搖欲墜的家庭關係中成長? 從小就是鑰匙兒童,自理中餐和晚餐?晚上聽著父母為了錢或外遇的事情吵架,而恐懼的入睡?甚至是討債集團登上門,害怕地躲在衣櫃裡……;以至青年於投入網路的大家庭中,尋找安全感和歸屬感。
 
因此,當我們見證著這時代的各種破碎、關係的斷裂、靈性的缺乏,一股強烈的改變欲望就油然而生。因為我們不希望自己的下一代繼續延續這樣的不幸,我們渴望當權的機構(政府、教會、學校)能帶來有盼望的未來。而這盼望和呼求,正是台灣青年和普世青年接軌的媒介,以帶動改變世界力量之匯流。
 
新‧教會(I do it.)
 
在紀念宗教改革500年的今天,PCT若渴望改變,一定要從青年的眼光看現狀,否則將無未來性可言。聯合國人口基金執行長曾說:「透過了解現今十億八千萬10到24歲青少年人口的需求,並幫助他們自我實現及激發其生產潛能,將『決定這個世界 的未來』。」因此,唯有試著去了解青年、 女性和其他弱勢族群的需要,並將觸手伸到其中,幫助他們發揮內在潛能,才有改革可談。站在歷史爆破點的我們,要相信青年和女性之力量匯流可以帶來改變。即使是透過網路媒體或文字圖像的傳播,也會帶來相當程度的社會意識型態之凝聚,進而影響更多的人。「豺狼和綿羊將和平相處;豹子跟小羊一起躺臥。小牛和幼獅一起吃奶;小孩子將看管牠們。」(賽11:6)這是一群追求公平正義的年輕群眾,他們或許也不再將教會看作是「在教堂裡」的聚會型態,而是隨時 隨地、無時無刻的團契分享,用各人不同的才能,帶動改革的具體實現。這些改變都已 在進行中,青年的使命就是站在破碎的裂痕 上,形成跨國族的團契將各方力量匯流,用愛的語言和行動去修復關係,帶來醫治與更新。現在,就從關心你身邊正在發生的苦難開始,進入其中,謙卑與上帝同行,並在其中堅持做下去。
同作者相關文章:
青年,在破碎中看見和好 (第 160 期)
跨國族團契——世界傳道會東亞區會參加記 (第 145 期)
台灣魂s (第 108 期)
長青團契‧成長 (第 100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60 期 開展中的教會角色 (24-26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60期  2017年  6月 開展中的教會角色 160
本期主題:開展中的教會角色
發行日期:2017/6/10
開展中的台灣教會角色
教會對現今台灣實況的回應:一個宣教史的觀點
在開展中的台灣辨識PCT的角色:述說我們在基督裡的盼望
尋求經濟與土地的公義
約瑟與他的兄弟姊妹一同追尋自由
尋找夥伴的宣教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神學思考和社會分析:青年角度的反省
青年,在破碎中看見和好
多元宗教文化主體的共創:王鏡玲教授《分別為聖》書評
教會的簾幔之外──讀林立青《做工的人》
因著上帝的愛,我走向偏鄉
用生命畫彩虹─我在澳洲走一回
致力泰雅語的文字創制與聖經翻譯的Watan Magil牧師
要溫柔
混淆的彩虹 蓋在沙土上的包容:淺論同婚法案
更正說明 :「他」與「祂」
活的信仰與活的憲法—談同性婚姻的憲法辯論
異中求同—淺析同婚釋憲案
愛國是流氓的護身符,良知是聖徒的福音書
【讀經筆記28】講「秤錘」不如講「砝碼」正確
白話字a-ḿ
找回失落的根─淺談達魯瑪克部落母語復興之路
綠能?慮能? 淺談達魯瑪克部落的能源計畫與發展
來按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