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66期 網路媒體(宣教):談網路文化、現象與需求
字級調整:

信仰.生活
從服事到陪伴
曾經有很多年,我很討厭馬大及馬利亞的故事。
關鍵字:服事  陪伴  馬大  馬利亞  耶穌 
作者/黃芯芯 (心理諮商博士)
 
我對這故事的詮釋是這樣的:有天耶穌和門徒在旅行途中停留在馬大及馬利亞這兩個姐妹的家。馬大很熱情地歡迎這些客人,大費周章地準備盛宴來款待耶穌及門徒。在馬大煮得焦頭爛額時,撇見妹妹馬利亞安靜地坐在耶穌腳前。馬大發火了,跑到耶穌面前指控耶穌縱容馬利亞的偷懶。結果耶穌不但沒有安慰馬大,叫馬利亞去幫忙,反而說馬大為許多的事煩擾,卻遺漏了唯一不可少的事。耶穌說馬利亞所選擇的是不能奪去的上 好的福分。耶穌指出馬大選擇錯誤。
 
耶穌怎麼可以這樣說?把自己想像成馬大的我,覺得被耶穌斥責。因為我是家裡的老大,總是很勤勞很努力的做事,讀這個故事讓我覺得耶穌很不公平,沒有體諒馬大的辛勞,反而包庇馬利亞的懶惰。所以有很多年我很討厭這個聖經故事。
 
一直到多年後,經過不斷的省思,我才慢慢體會到耶穌所表達的愛與真理。我看到如馬大的自己,如何常常忙碌,無法慢下腳步,以為當個好的基督徒,就是要不斷的服事、讓自己有用處。但是,一如馬大,我忽略了那唯一不可少的事。
 
耶穌所說的唯一不可少的事是什麼呢?就是如馬利亞一般,坐在耶穌腳前。如果愛是基督徒最重要的使命,那麼耶穌其實在說愛是花時間來到上帝面前,花時間與耶穌同在,花時間陪伴我們所重視的人。但是我們常常把替上帝做工擺在花時間安靜在上帝面前之上。我們做很多事,讓自己很忙碌,但是卻缺少彼此陪伴。如果我們像馬大一樣,把做事情擺在建立好的關係之前,我們重視的就是事情的結果,而不是彼此的陪伴。同樣的,如果我們認為服事是「為神做工」或幫彼此服勞,那麼我們可能錯失與神同行及彼此陪伴的機會。我們可能忘記愛與同在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成果或成就。
 
我們須記得,耶穌並沒有說馬大的服事是錯的。耶穌指出馬大思慮煩擾,而忘卻了最重要的事。人為什麼思慮煩擾呢?我們思慮煩擾可能是因為內心深處有焦慮,害怕被批評,或是以為自己除了不斷付出以外,沒有什麼價值。服事的出發點應該是愛,而不是焦慮。服事的結果應該是喜樂,不是煩憂。過度的焦慮常常是因為我們過度著重於把事情做得完美,而忘記我們的使命是彼此相愛,彼此包容,彼此陪伴。
 
什麼是陪伴呢?陪伴是同在,是彼此傾聽,是彼此願意顯露自己的軟弱與需求,是坦誠的分享。陪伴是深刻的認識一個人,是建立靈性上的親密關係。陪伴是真實的當自己,而不去遮掩自己的破碎。陪伴是誠實的承認自己的不足及罪性,承認自己會因為種種世俗的誘惑或驕傲而做錯誤的決定,並且了解我們需要彼此的提醒來走正確的路。陪伴是以愛去觸摸彼此的破碎與軟弱,是彼此關愛、接納、扶持,共同在靈性成長,一起建立與上帝更親近的關係。
 
參加主日崇拜、辦教會各種活動、濟貧助幼都是重要的。但是如果我們沒有學習將我們的軟弱及傷口帶到上帝面前,將我們的無助及需求呈現在彼此眼前,如果我們不認為教會其實是一群知道自己破碎的人共同到耶穌面前尋求醫治,那麼我們就如馬大,完全錯失了那唯一不可少的事。
 
今天的我終於了解耶穌對說馬大的訊息。耶穌的意思其實是:「馬大啊,我不要妳花好幾個小時煮很豐盛的晚餐,而因此感到焦慮。我不希望妳認為妳必須藉著妳的廚藝來討好我,我才會愛妳。我只要妳坐下來享受我的陪伴。」我想,如果這聖經故事發生在今天,或許耶穌會說:「馬大啊,把菜刀放下。我們來聊聊。告訴我妳心中一切的煩憂。然後,如果我們餓時,可以一起到廚房準備簡單的一餐。到時我、門徒、及馬利亞都會跟你一起動手。妳不需要覺得都得自己承擔、煩惱。」
 
希望像馬大的基督徒,在聽到耶穌的邀請後,都能放下飯勺,放下記事本,到耶穌腳前,跟門徒及馬利亞一起聽耶穌的講解,享受耶穌的陪伴。
 
(本文的英文改寫版,將出刊於美國 Presbyterian Outlook 雜誌。)
同作者相關文章:
彼得,你愛我嗎? (第 172 期)
你要我為你做什麼呢? (第 169 期)
一個愛我們的上帝 (第 168 期)
每日的省思 (第 167 期)
從服事到陪伴 (第 166 期)
一個愛我們的上帝 (第 163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66 期 網路媒體(宣教):談網路文化、現象與需求 (63-64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66期  2018年  9月 網路媒體(宣教):談網路文化、現象與需求 166
本期主題:網路媒體(宣教):談網路文化、現象與需求
發行日期:2018/9/10
新酒裝在舊皮袋?「挑戰」或是「道成肉身」
網絡革命:宣教策略以外的考量
從Oh My God到摘星計畫
從印刷到數位:新教文明「五百年來第一戰」
網路帶來的多譯本時代與原文讀經運動
E世代ê網路福音事工
一個還沒說完的故事:青少年網路事工老哇咧求生記
布農族山羌先生貼圖的故事
長老宗與天主教會在巴黎巧遇
芬蘭 極光 旅人
穆斯林的多元面貌:與留台馬來穆斯林的相遇
我如何成為網紅?
《陳夫人》小說台語漢羅版ê緣起
李高安義長老略傳(下):最重要的是「愛」
從服事到陪伴
約伯記的精華(上)
重尋脆弱:讀《脆弱的力量》有感
行動靈修營心得
2018年大專行動靈修營心得
重新擁有受造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