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 | 文章名稱 | 作者 | 頁數 |
|
 | 編者的話 | 預防勝於治療,對症下藥才能根治 面對病痛,醫生常說:「預防勝於治療,但若發病,要循正確方法治療,對症下藥才能根治。」 | 作者 / 洪旋格 | 0-0 |
|
 | 本期主題 | 但她(們)喊不出聲 在長長的日子裡,路易似乎從來不知道什麼是喊出聲,她的教育裡沒有出聲的選項,甚至連憤怒都只能朝向自己,學著討厭自己。 | 作者 / 劉玉雯 | 4-9 |
|
 | 本期主題 | #ChurchToo,隱而未現的痛,現而未癒的傷 過去很多受害者的經驗比較多是「事件被隱藏起來的痛」,因為找不到人講,沒有人理解;或者被揭露之後,周圍的人或教會希望「不要曝光事件,這樣會讓教會或家族的人沒有面子!」 | 作者 / 許雅婷 | 10-12 |
|
 | 本期主題 | 河蟹與勇氣─ 教會內青少年性騷擾事件的困境與處理 近年來內政部積極呼籲宗教團體需要落實性騷擾防治法,若組織成員、受僱人員人數達10人以上者應建立性騷擾申訴管道,30人以上需要制定相關防治措施,但其實鮮少有教會落實。 | 作者 / 郭宇欣 | 13-16 |
|
 | 本期主題 | #ChurchToo:教會中的性/別暴力 防治性/別暴力的發生,除了要有制度上的仲裁機制,更重要的還有從教育中傳達對於性、性別與情感的認識,尊重與他者之間的差異性,思考身體自主權與相對所應承擔的責任,才能達到防範的目的。 | 作者 / 鄭世璋 | 17-21 |
|
 | 本期主題 | #ChurchToo,我們一起正視它 無論動手或動口、明示或暗示,只要有性的意味,只要對方受不了,都有可能被認定為性騷擾。 | 作者 / 郭士賢 | 22-26 |
|
 | 本期主題 | 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對#MeToo運動的回應 為落實性別暴力防治目標,2018年通過實施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戒辦法」,確立教會處理性騷擾行為的法源依據。 | 作者 / 連嫦美 | 27-29 |
|
 | 母語葡萄園 | 唱一首合宜ê 囡仔歌
| 作者 / A-Hoân | 30-30 |
|
 | 母語葡萄園 | 教會
| 作者 / 葉育任 | 31-31 |
|
 | 母語葡萄園 | Hō͘台灣刺傷的少年人
| 作者 / 王貞文 | 32-32 |
|
 | 成長部落格 | My Mission in Ecuador我在厄瓜多爾宣教 「esta es mi agua limpia!」(這是我們乾淨的水!)這些水都不夠讓濾水器運作,卻是Blanca一家12口洗澡、飲用、煮食的「乾淨水」? | 作者 / 李慕平 | 33-39 |
|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我在馬爾地夫工作 一位長老轉頭對我說:「欸,你也可以去看看啊!」這句話徹底地顛覆我的人生。 | 作者 / Peter | 40-43 |
|
 | 潮流.脈動 | 困境中綻放光芒的香港 香港沒有你想像中這麼弱不禁風!香港小歸小,但它所藴育的生命力是不容忽視的。 | 作者 / Chhî Î-un | 44-47 |
|
 | 潮流.脈動 | 逆風中的飛行──長榮空服員的生存之戰 大家都說空服員很貪婪,但是真正貪婪的人不會冒著被秋後算帳、被解雇的風險去賭一場實力懸殊的賭注。 | 作者 / 高佳佳 | 48-50 |
|
 | 特稿 | 驚爆焦點:It Takes a Village 一個組織大到不能倒的時候,它也可能像隻龐然怪物,竭其所能地壓抑自身的黑暗,並且奮力抵抗外來的攻擊。 | 作者 / 黃柏威 | 51-53 |
|
 | 特稿 | 從兩性平權到性別公義的努力 普世教會正努力面對性別公義議題時,PCT也應該積極跟進,勇於面對、處理教會內性騷擾、性別暴力、家庭暴力等問題。 | 作者 / 莊淑珍 | 54-58 |
|
 | 大專世界 | 小神研《路得記》營會的學習筆記 在2019年,我第一次參加神研班,因為從中獲得全新讀經的體驗,故決定在暑假報名擔任小神研《路得記》營會的輔導。 | 作者 / 莊依依 | 59-61 |
|
 | 大專世界 | 花美團契與神研班 花美團契聚集了來自全台各地的同學們,每個人的成長背景與經歷都如此不同,所以大家所經歷的上帝也很不一樣。 | 作者 / 陳以琳 | 62-64 |
|
 | 好書櫥窗 | 《媽媽,琦琦,和她們的女兒》── 在愛裡,我們沒有不同 在這個家庭中,「喜歡和這個人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事。 | 作者 / 陳佩儀 | 65-66 |
|
 | 文化.藝術 | 「愛,直到成傷 Love, until It Hurts.」 ──達米安神父的故事 因為上帝是愛,他愛痲瘋病人,如同他愛全人類一樣。 | 作者 / 劉漢鼎 | 69-75 |
|
 | 家書 | 在愛中,一切都是新的
| 作者 / 劉嘉文 | 76-7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