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73期 跨/越.界限
字級調整:

編者的話
普世無國界
關鍵字:
作者/洪旋格 (新使者雜誌執行主編)
夏天到了,這代表戴口罩生活已經將近半年,我們在台灣還能正常的生活,實在感謝上主與政府的防疫團隊。如今唯一沒辦法自由安排的,就是出國旅行,但不少各國網友紛紛拍下宅在家模仿搭飛機旅行的畫面,透過網路傳給世界各地的人看,COVID-19無國界,網路亦同。
 
普世也是無國界。本期主題「跨/越.界限」,主要在談大家對普世的認識與經驗。〈一位原住民青年的普世省思〉Ispalakan Umav指出,不是現場有很多不同族群的人,或是我有很多外國朋友,就是很普世。許多人誤以為英文好就可以參加普世活動,林書弘在〈長老青年參與普世的挫折與困境〉整理出長老教會青年參與普世活動後的難言之隱,讀者讀了就會明瞭。Qelen Zingla在〈我們的排青,我們的普世〉提到,排灣中會有系統的培育普世人才,並訓練青年在生活中落實基督彼此相愛的普世精神,令人相當佩服!〈冬山教會的在地普世行動〉鄭忠仁分享冬山教會長期關懷新住民媽媽及其子女的故事,普世即在地無分彼此。〈跨/越.界限〉飛去北海道當宣教師的Divan Suqluman,長期與當地愛努族人建立關係,才慢慢得到他們的認同,有機會對他們做見證。普世的多面樣貌,就跟連振翔〈你們說,普世是什麼?〉一樣精彩。保有對文化的敏銳度和尊重,是鄭寶強在〈再思處境化神學:跨/越界限〉所強調的。
 
這些作者的分享,十分符合一位《新使者》編委所說:「普世是跨過文化或邊境、越過國境或群體;因著基督的慈愛,使人們得以合一;越過彼此的框界,跨過自己的制限;以信仰的行動力,使福音鐘聲換新;看見更廣的世界,認識更深的本地;一股不停歇的運動,跨/越.界限。」
 
另外,陳逸凡在〈遇見永遠的家人〉推薦同為長老教會青年曾如芳所寫的《友無國界》這本書,或許會推翻我們對普世的刻板印象。兩篇由胡宜芳、許台立所寫的「成長部落格」專欄,他們都是因為興趣所致,分別走向自己所喜愛的日文與魔術世界。伍梅芳、陳姿羽這對母女,在「信仰生活」專欄分享她們從印尼移民來台灣的故事。透過廖安惠的文章,我們得以認識在普世教會中為台灣努力發聲的張瑞雄牧師。
 
最後,在COVID-19疫情期間,盧啟明和羅光喜各站在歷史與聖經的基礎,帶讀者用信仰面對後武漢肺炎時代。防疫期間,我們可以在家用「母語葡萄園」專欄,學習這期的台語和布農語。若疫情繼續 0,邀請讀者跟著「教會@在地」,出發去雲林圳頭坑教會和台南歸仁教會小旅行。若讀者有較長的時間可以運用,或許google一下微客協會,安排一場國內或國外的志工服務,也會為彼此的生命增添不同色彩。
同作者相關文章:
以ㄞˋ之名 (第 187 期)
每遇疑 (第 186 期)
You Are Welcome (第 185 期)
推自己和他人一把 (第 184 期)
你是誰?你要去哪裡?你要怎麼去? (第 184 期)
和玩家一起認識電玩世界 (第 183 期)
我好嗎? (第 182 期)
遍地開花的神研精神 (第 181 期)
在青春之後 (第 180 期)
迷因耶! (第 179 期)
民主圖像 (第 178 期)
嘸通嫌PCT (第 177 期)
讓改變發生 (第 176 期)
給慢飛的基督徒讀者 (第 175 期)
在後疫情時代書寫生命故事 (第 174 期)
普世無國界 (第 173 期)
我是印尼華僑,台灣新住民 (第 173 期)
Ekklesia (第 172 期)
在悲憤與期待之間 (第 171 期)
預防勝於治療,對症下藥才能根治 (第 170 期)
教堂@村落 (第 165 期)
泰澤靈修之旅 (第 137 期)
再見,蘭醫生 (第 119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73 期 跨/越.界限 (1-1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73期  2020年  6月 跨/越.界限 173
本期主題:跨/越.界限
發行日期:2020/6/10
普世無國界
一位原住民青年的普世省思
長老教會青年參與普世的挫折與困境
我們的排青,我們的普世
冬山教會的在地普世行動
跨/越.界限
你們說,普世是什麼?
再思處境化神學:跨/越界限
遇見永遠的家人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
魔術/信仰/人生
合一
穿越
漫步在天父恩典的花園裡
基督與歸仁,紅瓦與文化
微小的過客,強大力量
從日治台灣的鼠疫反思當前的COVID-19疫情
武漢肺炎疫情下教會禮拜的因應之道
忠實於上主的僕人——張瑞雄牧師
我是印尼華僑,台灣新住民
魚粽不同
Tio̍h災kap普世
呂若瑟神父新聞ê感觸
Isisipul tu iniliskinan 數字聯想
我在「青年知識節」看見普世的概念
溫暖的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