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胡桃是現代人流行的健康食品,在人類長久的飲食習慣中亦不曾缺席,不過人類沒有松鼠的尖牙可以啃胡桃,原始的方法便是用石頭敲開。約公元前200年在羅馬帝國出現銅製的胡桃鉗;15、16世紀法國與英國亦有木製的胡桃鉗,主要雕刻成動物與人偶;而德國在19世紀初開始製作細緻的胡桃鉗木偶。隨著技術越發展,胡桃鉗木偶也越來越精緻,已經不適合拿來開胡桃,之後均以擺飾為主。現今所看到的胡桃鉗木偶大多以士兵或是國王的形象出現,這是源自霍夫曼(E.T.A. Hoffmann)1816年的文學作品《胡桃鉗與鼠王》(Nussknacker undMausekönig)。
這本書大家可能不熟,在此換個方法介紹。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和珀蒂帕Petipa便是用此故事創作出芭蕾舞劇《胡桃鉗》,自1892年在聖彼得堡上演,至今仍受大眾喜愛。著名的「胡桃鉗組曲」更是在大街小巷播放,為聖誕節帶來夢幻氣息。
胡桃鉗與鼠王
《胡桃鉗與鼠王》原著共有14章,可以簡單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敘述在平安夜時瑪麗(Marie)得到胡桃鉗,兩人一起跟七頭鼠王打鬥;第二部分為硬核桃的故事;第三部分胡桃鉗表明身分帶瑪麗到糖果王國。
第一部:胡桃鉗與老鼠們的戰役
這個奇幻故事由平安夜開始,客廳裡有棵聖誕樹,掛滿了金蘋果、銀蘋果和不同的糖,好像開滿了花一樣。瑪麗的乾爹Drosselmeier手很巧,會做許多新奇的玩具,書中有大量的篇幅敘述玩具的精緻,充分展現出當時匠人的手工藝。這時瑪麗看到桌上的胡桃鉗木偶,木偶的外表並不漂亮,上身太粗、太長,腳太細,頭太大,不過瑪麗覺得它很可愛;結果弟弟粗魯的把胡桃鉗弄壞,瑪麗很難過。瑪麗家的客廳裡有個玻璃櫃,孩子們每年的聖誕禮物都會放在這個櫃子裡。夜深了,瑪麗要求母親讓自己在客廳再待一下,母親答應了。子夜十二點鐘聲響起,突然一群小老鼠跑出來,在客廳的瑪麗看見一隻七頭的鼠王從地面鑽出。瑪麗後退,手肘撞到玻璃櫃,玻璃在腳邊碎了一地,她的左臂不慎被碎玻璃割到。然後她背後玻璃櫃裡的玩具都走了出來,在胡桃鉗統帥的帶領下出去迎戰老鼠們。
在一連串激烈的打鬥後,胡桃鉗木偶差點敗陣,瑪麗情急之下,丟出左鞋擊中鼠王,接著她左臂一陣刺痛,陷入昏迷倒地不起。後來當瑪麗從床上醒來時,乾爹帶了修好的胡桃鉗木偶來探望瑪麗,並告訴她一個硬核桃的故事。
第二部:硬核桃的故事
(乾爹所述說硬核桃的故事,這一整段在芭蕾舞劇中被省略,沒有出現)。
「碧麗波公主自幼非常漂亮,而她的國王父親喜歡宴客。一日,皇后準備餐點要宴客前,鼠后出現,並要求皇后給她一些燻肉,於是老鼠們吃掉了宴客餐點中大半的燻肉。此事令國王非常生氣,便吩咐鐘錶匠製造捕鼠器,殺死許多老鼠,於是鼠后發誓一定要報仇。
國王擔心鼠后會傷害公主,派人不分晝夜保護她。一個深夜,女僕聽到不明聲響,然後驚覺公主變得面目醜陋,可是鼠后已經逃走。國王吩咐鐘錶匠找出恢復公主美貌的辦法。鐘錶匠與天文學家觀看星象,發現只要公主吃了硬核桃「克拉卡圖克核桃的肉」,便可恢復原貌。
後來他們找到打開硬核桃的方法,就是請模樣秀美、還有一排漂亮牙齒的鐘錶匠的姪子開口一咬,核桃就能打開。當公主吃了核桃肉後,馬上恢復美貌;但姪子還需蒙著眼往後走七步,才完成儀式。當姪子走到第七步時,鼠后卻跑出來絆倒他,姪子的樣貌突然變得奇醜無比,然後就羞愧地離開了。」
瑪麗聽完故事後,認為乾爹說的故事主角,就是她手中的胡桃鉗木偶。作者在這個故事裡串連了夢境和故事寓言,讓胡桃鉗在「木偶與真人」之間自由的變換,這是很巧妙的編排。
原著到第11章,胡桃鉗木偶最後親自用寶劍打贏了鼠王,才迎來最終的勝利;而芭蕾舞劇在瑪麗用左鞋打中鼠王時,就已經算是勝利。硬核桃的事件成為最後鼠王與胡桃鉗決鬥的原因,芭蕾舞劇中全部省略,觀眾並不知道為什麼鼠王要與胡桃鉗對決,也不知道胡桃鉗木偶與真人間的關聯。但撇開這個不明的因素,對觀眾看芭蕾舞劇並不影響。
第三部:糖果王國
之後胡桃鉗帶著瑪麗到了糖果王國(Kingdom of sweets,原著和芭蕾舞劇的分岐到此完美結合)。書中提到糖果王國的樓門是由葡萄乾甜麵包做的,有白糖做的小人在跳舞,一大片糖果草原,空氣充滿甜蜜香氣。他們散步經過橘子樹林,看到流著檸檬水的河流,遇到了薑餅人的村莊。芭蕾舞劇在舞台上無法完整的呈現這樣的畫面,但也有許多應對的方法;柴可夫斯基特地寫了幾段不同的音樂,配合編舞上的巧思,在舞台上表現當時流行的飲料,分別為西班牙巧克力舞、阿拉伯咖啡舞和中國茶葉舞,這段不同民族舞蹈最後以蘇俄的民族舞Trepak結束,而這段一分多鐘的音樂也是最廣為人知的。
第二幕另一個經典角色SugarPlum Fairy,在分工很細的大舞團裡面,都是由首席舞者Principal Ballerina跳這段,而克萊拉Clara(也就是瑪麗,克萊拉是芭蕾舞劇裡面使用的名字,這名字在霍夫曼另一個故事《The Sandman》出現)則由另一位舞者來跳。柴可夫斯基為糖李子精靈設計的這段音樂還有個特別之處,前幾個小節是由Celesta樂器演奏,它的音色介於鋼琴與鐵琴之間,聽起來像如夢如幻的山谷回音,襯托出精靈輕盈跳舞的感覺。
終於瑪麗與胡桃鉗抵達王國的首都,她見到花團錦簇的杏仁糖城堡(MarchpaneCastles),還發現胡桃鉗就是這個王國的王子。瑪麗著迷於眼前漂亮的景色,突然頭一昏,再次醒來的時候,已經回到自己的床上。她醒來後,跟家人述說自己的經歷,卻無人相信。有一天乾爹帶了他的姪子來瑪麗的家,她覺得此人似曾相識,在相處時,姪子跟她表明自己就是胡桃鉗,並向瑪麗求婚。故事最後胡桃鉗來接瑪麗,兩人一起回到杏仁糖城堡,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在芭蕾舞劇裡面,結局通常是胡桃鉗由木偶變成真人,以乾爹姪子的身分和Clara相認,並沒有結婚這一段)。
評論
胡桃鉗芭蕾舞劇的成功基於故事的夢幻情節,這個故事有幾個很吸引人的元素:故事發生的時間點是平安夜,子夜12點鐘聲響起,像是魔法開始的一個象徵,不論大人或小孩,都以一個充滿期待與興奮的心情迎接聖誕。故事的主角是小女孩、胡桃鉗和鼠王,而這一些人都藉著Drosselmier乾爹串聯起來,他除了是巧手的工匠、小女孩的乾爹,還是胡桃鉗的舅舅,更是設計捕鼠器的人。這個角色在故事裡發揮承上啟下的功能。
故事與舞劇中最令人屏息的地方,應該是胡桃鉗與鼠王的戰鬥,這是一段精采的打鬥。書中提到了玩具兵如何奮戰:他們用白色麵粉覆蓋住老鼠,拿糖李子像炮彈般地打中老鼠的身體。這是非常具有西方文化的描寫,如果換成在東方,可能就會變成粿模/餅模橫空飛出,如扇形般地排開,與蟑螂決鬥的畫面。這段在舞劇上的表現也十分熱鬧,通常老鼠和士兵都是由舞蹈系的學生扮演,一群裝扮可愛的角色在舞台上互相追打。而最後糖果王國更是許多小孩的夢想,那是由各種美好的甜點所堆積而成的世界,在那個世界裡,不論空氣和水都香甜。
在當時電視、電影還不發達的年代,《胡桃鉗》帶給觀眾許多樂趣,到1960年此舞劇被各大舞團演出(尤其在聖誕節時期),並延續到今日。介紹到此,希望讀者下次再聽「胡桃鉗組曲」,或是看到這齣芭蕾舞劇會有新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