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92期 Chill 啥毀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耶穌是否笑過?——以神學家庫舍爾的眼光看單口喜劇問題
笑的神學是雙重的:喜樂的笑,幫助邊緣與受排斥的人;獲得喜樂的人,卻也與耶穌一樣,屬於被嘲笑的「那群」。
關鍵字:單口喜劇  庫舍爾 
作者/吳祈得 (本刊編委,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學院族群與文化研究所碩士生)
玫瑰的名字

喜劇是笑的藝術。」當代知名小說家與符號學家艾柯(Umberto Eco)透過小說《玫瑰的名字》,討論笑、藝術與信仰之間的關係。本書將時間設定在中世紀,以偵探小說的形式,描述主人翁尋找亞里斯多德描述希臘喜劇的作品——《詩學卷二》的過程。希臘喜劇雖然古老,卻和當代藝術具有相同的特質:挑戰當時的政治和藝術,同時也用來嘲諷劇作家厭惡的人、事、物。喜劇是古老的藝術,透過表演者的闡述和演出,引起觀眾「笑」的情緒;在「笑」的同時,觀眾開始藉由喜劇荒謬的特質,反思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笑」在喜劇中,是觀眾參與表演的一種方式,笑帶來情緒,形塑共感;笑也強迫觀眾抽離自我,失去同理,感受世界的荒謬。
 
關於「笑」的信仰議題,艾柯問到:「耶穌是否笑過?」聖經中對耶穌情緒的記載,確實只有「耶穌哭了」,卻沒有任何經文談到「耶穌笑了」。除了這項超越框架對聖經鞭辟入裡的提問外,艾柯也藉由書中的爭論,說明對「這個情緒」的不同觀點——有人認為:只有人才會笑。笑標誌著人是有理性的動物;相反的觀點則認為:笑的人不相信,也不憎惡他笑的對象。這種情況下,對著罪笑,說明他不想與惡抗爭;對著善笑,則說明他不承認善的力量和精神。
 
延續艾柯的提問,「笑」有道德問題嗎?什麼情況的「笑」合乎倫理?「笑」會帶來正面力量嗎?「笑」為什麼在某些時刻會帶來負面和壓迫?筆者看過許多單口喜劇引起的憤怒:「好笑嗎?」「如果是你,笑得出來嗎?」群眾們的「憤怒」情緒,批評觀眾的「笑」情緒,指向了源頭——「喜劇」。但我們不能簡化艾柯的提問,也不能忽視當代影響力漸增的喜劇文化;為此,神學家庫舍爾(Karl-Josef Kuschel)的研究,提供我們許多有趣的信仰反省。
 
懷疑的笑與喜樂的笑

既有歡快、舒暢頑皮和滿足的笑,也有嘲諷、惡意、絕望或玩世不恭的笑。既有生活中純粹歡樂之笑,也有失意時絕對心酸之笑。既有肯定、熱情的笑,也有瀕於傲慢與愚弄的嘲諷之笑。有自豪的笑和富有感染力的笑、病態的笑和療效的笑。笑不知道甚麼是限制、禁忌和尊敬。在最崇高和最低賤的事物那裡,在最神聖者與平庸者面前,都有同樣多的笑。因此,笑包含了生命與道德的完整領域:從良善到卑瑣、從人道到野蠻。從本質上來說,笑的精神似乎就是自由的精神,就是無視現實的扭曲,以笑打破隔閡,在人群中找到共鳴。」(庫舍爾,《笑:上帝和人的藝術》)
 
庫舍爾在其著作中,以神學——文學對話的方式進行討論。在上述對「笑」的精準評論,我們可以歸納出三項重點:一、笑是絕對處境化的;二、笑代表無窮的可能性;三、笑的可能性就是自由。當我們必須討論笑的道德問題時,就不能不把上下文、語境、社會關係等脈絡放入反省;也因此,處境的無窮無盡,代表笑在任何時刻、任何狀態都可以產生意義;在不同的狀態發笑,代表笑有無限的可能性,也意味笑擁有絕對的自由。
 
笑包含了神聖和卑微,包含自由和可能性,這就是「笑的神學」信仰反省的基礎。身為基督徒的我們,也許會開始問:「上帝會笑嗎?上帝又如何笑?」其實中世紀教會,就因「笑」的不禮貌和荒誕,以及聖經確實未記載耶穌曾笑過等原因,而反對「笑」的價值與意義;相反地,基督教卻因基督和先知們的受苦與對流淚情緒的讚賞,而高度讚揚流淚:「教會的禮拜不能大笑,卻能感動流淚。」「我們總是為了苦難流淚,卻不會選擇嘲笑苦難。」基督教逐漸形成貶抑笑、稱讚淚水的價值觀。
 
庫舍爾提醒我們:其實創世記中就有笑的故事。莎萊聽到自己將會懷孕而發笑,亞伯拉罕也當著上帝的面,忍不住大笑。他們的「笑」源於人的經驗與上帝應許的反差;他們的笑是懷疑的笑,人的懷疑代表不相信上帝的應許。但這個故事卻有好的結果,兩人沒有因為「不敬」而被懲罰;相反地,上帝在人們懷疑的笑聲中,實現祂的應許。此後,以撒誕生,莎萊笑了,並將孩子取名為「喜笑」。這個故事顯現絕望者懷疑的笑,被翻轉成與上帝一起喜笑。超乎我們想像,上帝甚至允許人對上帝發笑:「聖經沒有排斥滑稽、可笑和疑惑;相反地,這是一個忍受人類懷疑的笑,並把他轉化為歡樂幸福之笑的上帝。」在這個故事中,笑將人的經驗和慾望形成的困境,連結到上帝應許的實現。
 
上帝嘲笑掌權者與惡人

上帝嘲笑那些執政掌權的。舊約中的詩歌及先知們的預言,總是描述以色列人面對列邦的壓迫,必須依憑信仰,僅能倚靠萬國萬民之主雅威(耶和華),不論北邊的亞述、巴比倫、波斯,南邊的埃及、西邊的非利士人,以及後來的羅馬帝國,他們都不是「那一位」。雅威是選民的上帝,是歷史唯一的主角,祂掌管一切,坐在天上的寶座,嘲笑地上的君王,因為他們總是在蓋巴別塔,挑戰雅威的權柄,卻總換來失敗的結果。上帝恥笑使用暴力建造出來的地上權柄,反對崇尚力量的世俗價值。
 
上帝嘲笑惡人,因為他們敵視並仇恨善良,他們反對上帝的公義、憐憫,蔑視善良無辜的人,也蔑視遵守上帝誡命的人。上帝用蔑視之笑,回應惡人的惡意和嘲諷,也為他們帶來懲罰。上帝的蔑視之笑,帶來隔閡和分裂,區隔善惡;上帝偏愛跟隨祂的人,惡人僅能獲得上帝蔑視的嘲笑,無緣於喜樂恩典的笑。
 
耶穌的笑與被笑

庫舍爾認為:聖經沒有記載耶穌的笑,卻描述過耶穌的喜樂,喜樂則根源於上帝經驗。耶穌在比喻中描述尋回迷失之羊的喜樂,喜樂與笑沒有分開,而是讓基督徒理解;喜樂是使人內在信仰自由的奧秘;喜樂讓耶穌和門徒超越禁忌、社會習俗和傳統禮儀,挑戰不合理的規條。喜樂代表對真理的認識,也代表批判權力、打破禁忌,以不可思議的方式獲得解放與自由。因此,庫舍爾認為:耶穌的喜樂之笑是面向上帝、打破束縛框架和禁忌的自由之笑。
 
耶穌其實也是「被嘲笑者」。耶穌是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傻瓜,背負被世人嘲笑和唾棄的命運,解放的福音卻帶來被嘲笑的結果。然而,這被嘲笑的死人卻復活了。我們聽見耶穌嘲笑死亡,門徒面對耶穌復活的手忙腳亂,演出一齣笑果十足的喜劇。這是齣荒謬的喜劇,因為門徒們忘記也不相信耶穌將復活,但喜樂重新透過聖靈臨到他們,喜樂的笑帶領他們看見上帝國逐漸朝他們襲來。
 
喜樂是笑的神學之根,喜樂透過笑連結耶穌與我們,為我們帶來盼望。但笑也有譏諷和輕蔑的力量,才能打破桎梏,使我們獲得拯救與喜樂。笑的神學是雙重的:喜樂的笑,幫助邊緣與受排斥的人;獲得喜樂的人,卻也與耶穌一樣,屬於被嘲笑的「那群」,他們遭受指控,但透過「笑」與耶穌的人性緊密連結。為此,對基督徒來說,笑與信仰實踐無法分開。
 
信仰者的笑

笑意味著:沒有窮盡世界的事實。信仰者的笑代表面對未知,挑戰「是誰有權力?」的尖銳問題。笑與人生經驗有關,笑可以是壓迫者的嘲諷,也可以是反抗者追尋自由的喜樂。庫舍爾帶給我們的反思,讓我們理解喜劇本身並沒有對錯,關鍵在於喜劇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純粹的藝術或只單單追求「笑」是有問題的;相反地,喜劇藝術必須與意義的創造有關,改變社會的意義或提供信仰反思的意義,都是喜劇帶來的價值。而我們也應該思考,我們的情緒反應與處境的關係:我們如何受不同知識、認知、價值觀和所獲得的訊息影響。「我為什麼會笑?」是當代實踐「笑的神學」最重要的信仰反省。
 
基督徒的喜樂,並非只是剎那的「爽」或愉悅;喜樂與笑必須根基於耶穌基督,笑應該為受壓迫者帶來力量,卻也總是為基督的跟隨者帶來迫害。當代台灣社會最困難的問題,就是如何處理既得利益者的相對剝奪感,並同時釐清「誰是真正的受害者」?當代緊密的社會結構,已經不容易涇渭分明地區別社會階級;「我們都是加害者,也都是被害者」的處境,構築了當代社會的原罪。我們既傷害壓迫他人,他人也傷害壓迫我們。那麼是誰?什麼時候?哪些權力?哪個處境下,「笑」可以合理地成為反抗的力量呢?
 
哲學家列維納斯(Emmanuel Levinas)認為:直視他人的臉孔,就是對其生命的涉入。直面他人,意味道德來自他人,道德就是「我與他人的關係是什麼?」社群媒體氾濫的當代,我們可以以「直面他人」,重新思考笑的反抗性,對話是直面「他人」,並思考「他」與「我」的關係。而在網路上,我們很難直視他人的臉孔,無法直視即代表道德被剝奪,那些與「我」對話的「他人」——不論是提出相同或不同觀點的人,其實都不在「他」與「我」的關係中;我們忘記「他人」的神聖性、神秘與未知,忽略對話的脈絡。
 
面對單口喜劇造成的社會衝突,也許我們須回到信仰進行反省——耶穌基督的喜樂是我們的價值觀:基督徒肯定單口喜劇帶來的社會意義、突破性和可能性,但也批判僅有嘲諷、壓迫弱勢群體的「藝術」。基督徒相信喜樂是生命的根源,上帝國的喜樂之笑,將臨到那些需要盼望之人。
 
延伸閱讀:

1. 安伯托.艾可。《玫瑰的名字》。倪安宇譯。皇冠,2014。
 
2. 庫舍爾。《笑:上帝和人的藝術》。周輝譯。道風書社,2008。
同作者相關文章:
「家」是彌賽亞的誘惑 (第 194 期)
月眉教會與三個家族 (第 193 期)
耶穌是否笑過?——以神學家庫舍爾的眼光看單口喜劇問題 (第 192 期)
魔獸世界及打電動對我的意義 (第 183 期)
信仰與疫情 (第 174 期)
TKC、長青與SCM (第 168 期)
我們的雜誌:《新使者》話說從頭 (第 164 期)
創造——從無到有?從混亂到意義? (第 163 期)
基督教是政治的——《起初,是黑夜》書評 (第 162 期)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神學思考和社會分析:青年角度的反省 (第 160 期)
閱讀《新使者》: 一個特別的呼召 (第 149 期)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第 147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92 期 Chill 啥毀 (25-28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92期  2023年  10月 Chill 啥毀 192
本期主題:Chill 啥毀
發行日期:2023/10/10
喜劇笑哏和基督信仰有什麼相干?
裝傻與吐槽,例外與本質
當牧師碰上單口喜劇
「上帝幽默嗎?」基督徒喜劇寫手的信仰反思
從「政治正確」到「政治不正確」,直到「反政治正確」
耶穌是否笑過?——以神學家庫舍爾的眼光看單口喜劇問題
面對上帝生活的人——許石枝長老
文史真的沒有用嗎?從巴克禮開始的全新思考——台南東門巴克禮歷史教育推廣協會與伊莉莎白文化資產維護中心
紐西蘭的奇幻牧羊之旅
你等就係基督个身體 Ngì-têu Chhiu-he Kî-tuk ke Sṳ̂n-thí
找到自己的歸屬
重返應許之地——我在聖經靈修營
我願意相信
我們教會發生了性騷擾事件
「開我目睭互我看見」:ILT 我愛台灣宣教營的學習與看見
平等就是不再歧視:我們當走在友善的路上——以原住民族的處境與觀點倡議
詩篇十五篇《現代中文譯本》翻譯疑義
回應王永宏〈詩篇十五篇《現代中文譯本》翻譯疑義〉一文
南巡,尋見生命的見證
ASCM:不撇下任何一名教會倖存者的團契
愛在蘭嶼
最夯聖誕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