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92期 Chill 啥毀
字級調整:

特稿
平等就是不再歧視:我們當走在友善的路上——以原住民族的處境與觀點倡議
如果當代主流媒體仍然肆無忌憚輸出這種對白跟互動給受眾,更使得台灣以國家高度所做的族群友善宣示聽起來如同笑話。
關鍵字:原住民族  歧視  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  ICERD   Zuljezulj Mavaliv  Ljegay Rupeljengan  每天來點布農語啊!  mapasnava Bunun saikin 
作者/Umav Ispalakan (《少年新眼光》主編,南神神學院神學碩士,原住民族議題播客《Umav 如何了!》製作人)
8 月 1 日是台灣紀念原住民族正名的節日,8 月 9 日則是聯合國制定的世界原住民族日,8 月是一個值得再次思考、檢視原住民族權利是否足夠平等的時刻。
 
國家宣示下的社會主流
 
歧視,意味著有人沒有被平等對待,而台灣是一個致力消除歧視的國家嗎?2022 年 12 月,行政院發表了《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 ,縮寫為 ICERD )的首份國家報告。今年 8 月 19 日則首度舉行「ICERD 國家報告獨立評估意見發表會」,國家人權委員會根據其職權對該報告提出了獨立評估意見。其中,人權會委員鴻義章督辦並撰寫關注原住民族的人權議題,特別強調幾個重點,包括:土地及自然資源、身分、姓名、工作、教育、住房、獲得公共衛生、醫療社福權利,以及平等參與文化權利。
 
雖然以國家高度發出關注族群平等的倡議,但諷刺的是,同時期在影音平台上架、擁有 132 萬網路訂閱的電視綜藝節目《綜藝大熱門》某集,還是看到原住民藝人除了刻板地擔綱講「部落笑話」的角色,主持人吳宗憲更在鏡頭前說:「原住民他們就是很樂天知命又知足,今朝有酒今朝醉,看到有酒就把它喝光光。」而另一位有原住民血統主持人 Lulu 還幫腔:「有喔,現在已經 shot 到有點暈。」接著吳宗憲繼續喊出節目標題:「婚喪喜慶都是好快樂『的啦』!」主流電視節目主導著台灣人通俗的娛樂風氣,這類型節目和藝人能有那麼高的觸擊率和觀眾指標性,就意味「主流」真是如此嗎?
 
除了主流電視節目,近年在脫口秀網紅圈也一度吹起族群歧視、「炎上」的風氣,例如頻道《歐耶老師》在一場以〈原住民教我的事〉為主題的脫口秀影片中,繪聲繪影講著:「原住民都不存錢,留負債給後代。」無論你喜不喜歡這類型節目或表演,如果當代主流媒體仍然肆無忌憚輸出這種對白跟互動給受眾,不僅可能使年輕人認為如此肆意開玩笑是可行的,更使得台灣以國家高度所做的族群友善宣示聽起來如同笑話。
 
校園裡的原住民歧視
 
如同國立成功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專員、長期關注原青輔導議題的 Zuljezulj Mavaliv 曾在我的播客節目中說到:「不是我們太嚴肅,而是我們知道不謹慎處理問題的嚴重性。」把個人經驗作為他者族群的標籤是危險的,原住民族遭受的集體性污名化或創傷經驗也往往因此而來。
 
幾年前,在社群網路有人開始以化學式「NaC5H5」或「烯環鈉」之諧音(台語:死番仔)開起原住民玩笑。或許絕大部分網友只會覺得這是一個白爛的諧音哏,卻無法同理數十年來由於歷史與政策不義對待之下,許多原住民族人曾在社會上遭受污名與排擠的創傷記憶。更令人難過的是,2022 年有位原住民少年和非原民同學起爭執,遭到同學辱罵「死原住民」後,選擇跳樓輕生。但如此巨大的遺憾才經過一年,2023 年就發生了台中一中某班級學生竟試圖以「烯環鈉」和一系列具有歧視意味的商品名,作為園遊會攤販主題。被爆出歧視爭議後,竟有非原民生選擇以霸凌謾罵的方式,圍剿班上的原住民同學。此事件後續引來立委關切,亦有教育部單位表示會檢討校園族群友善和霸凌防治措施。
 
輿論尚未止息,同樣被視為優等生學校的國立台灣大學校園,也爆出針對原民生的惡意。在校內「言論自由月」活動中出現「火冒 4.05 丈」的布條,影射原住民族於升學管道上的升學保障政策,引發關注原權的人士與學生強烈反彈。最後,主責活動的學生會出面道歉,校內學生也自發性成立創傷療癒社團與網路聲明串聯,並且持續與校方溝通,推動成立有關事件的專案小組。無論是歧視文案或張貼布條,這些事件都只是縮影,更長期以來是國家政策和教育端,乃至於家庭教育對於族群友善素養的忽視。
 
在一系列於校園發生的不友善情形中,國立成功大學首位原住民籍教授,也是前原資中心主任 Ljegay Rupeljengan 錄製影片回應,沉痛地訴說:「你造成傷害後又繼續前進,但被傷害的人永遠留在現場。」並呼籲政策方、教育界與輿論,必須積極推動族群友善。而有意識地關注和評估台灣的種族歧視現況,只是一個開始,除了檢視現行法規制度或執行層面的不足,也要在我們的日常文化中,更加敏感於潛藏刻板印象所造成的歧視問題。
 
自嘲包裝裡不忍卒視的現實
 
喜劇表演往往會有所謂的「地獄哏」。厲害的地獄哏,不在於台下有多少人來自這座地獄,而是這個哏拋出來後,反而能為經歷地獄的人帶來救贖,例如反思、創傷療癒、對立者的和解,以及帶來情緒上的娛樂——而不是使當事人披著眾人的訕笑,走進更深的地獄。以族群處境為素材的表演不是不能做,問題在於:輸出此種作品背後,是否理解其歷史脈絡和傷害?還是未加三思而逕行消費,所可能造成的後果,則是難以估計或同理的傷害。
 
2022 年東南美娛樂的歌手巴大雄推出歌曲〈可不可以放進去一下下就好〉,當中極度政治不正確的用詞與自嘲,引起現象級的點閱熱潮和討論,卻也因為巴大雄的原住民身分,引來批評或爭論,例如因歌曲造成低俗觀感或誤解部落風氣,而引起原住民社群裡的歪歌歷史討論。
 
在我的臉書粉專《每天來點布農語啊!mapasnava Bunun saikin》曾針對此現象發 表一篇貼文〈當需要默契的「歪歌」成為爆紅神曲〉,我也曾錄製一集播客〈在分析了一首爆紅歌曲之後:可不可以回應一下下就好〉,專門回應網友的疑問。無論被延伸出多少面向,對於創作者來說,能引起熱度總是第一步。今年 8 月 1 日,巴大雄與同為阿美族的原權歌手巴奈共同推出歌曲與 MV 〈你說你又沒有推他〉,內容直指原民青年遭受歧視與暴力的事實,也更發現在卸去自嘲與笑話的包裝後,實況多麼令人不忍卒視。但台灣社會應當面對真相,無論是政策執行、社會實踐或藝術追求,我們都可能碰到族群議題。
 
真正的尊重與平等,在同理與共感的路途中,雖然永遠有許多需要努力之處,但也如同人權會主委陳菊在 ICERD 評估發表會中強調:「人權是永無止盡的追求。」但願在這無止盡追求消除歧視的道路上,你我都是推動友善的夥伴。
同作者相關文章:
平等就是不再歧視:我們當走在友善的路上——以原住民族的處境與觀點倡議 (第 192 期)
布農族山羌先生貼圖的故事 (第 166 期)
青年夢想的教會未來:讓教會用愛連結 (第 148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92 期 Chill 啥毀 (60-62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92期  2023年  10月 Chill 啥毀 192
本期主題:Chill 啥毀
發行日期:2023/10/10
喜劇笑哏和基督信仰有什麼相干?
裝傻與吐槽,例外與本質
當牧師碰上單口喜劇
「上帝幽默嗎?」基督徒喜劇寫手的信仰反思
從「政治正確」到「政治不正確」,直到「反政治正確」
耶穌是否笑過?——以神學家庫舍爾的眼光看單口喜劇問題
面對上帝生活的人——許石枝長老
文史真的沒有用嗎?從巴克禮開始的全新思考——台南東門巴克禮歷史教育推廣協會與伊莉莎白文化資產維護中心
紐西蘭的奇幻牧羊之旅
你等就係基督个身體 Ngì-têu Chhiu-he Kî-tuk ke Sṳ̂n-thí
找到自己的歸屬
重返應許之地——我在聖經靈修營
我願意相信
我們教會發生了性騷擾事件
「開我目睭互我看見」:ILT 我愛台灣宣教營的學習與看見
平等就是不再歧視:我們當走在友善的路上——以原住民族的處境與觀點倡議
詩篇十五篇《現代中文譯本》翻譯疑義
回應王永宏〈詩篇十五篇《現代中文譯本》翻譯疑義〉一文
南巡,尋見生命的見證
ASCM:不撇下任何一名教會倖存者的團契
愛在蘭嶼
最夯聖誕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