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佃地區與海佃教會
「海佃(ㄉㄧㄢ、)」是指海中的田。400 年前台江內海變為陸地,今日在地圖上還可以看到這個區域充滿方格狀的魚塭;魚塭如海上的田,加上有人在其中辛勤工作,寫出來正是「海佃」。海佃路是進出台南市區的主要幹道之一——北接國道 8 號高速公路,南接文賢路至市中心。海佃教會位於鹽水溪與嘉南大圳流經之處,此處是台南市區與安南區的交界地帶,環境看似郊區,卻能以 5 分鐘左右的車程到達台南市中心。教會附近多處為魚塭、製鞋廠和板模工廠,因此居民中有許多是過去遷居此地的勞工。
1980 年代以前,海佃地區居民多為外來的勞力人口,工作勞累、薪資低,生活十分辛苦;生活的挑戰也讓此地教育環境受到忽視,長期下來,累積出不少社會問題與身心相關疾病。此後,隨著經濟發展與都市更新,原本屬於禁建區的海佃路二段附近開放建屋,海佃教會就設立於當時新建的楓城社區。當時,除了教會所在的楓城社區,其餘一眼望去盡是空地與魚塭,而教會也就利用四周的空地發展社區事工,如幼稚園、園遊會和壘球隊等。直到最近十年,空地漸漸被建商收購、興建透天厝,許多魚塭也填土興建新型社區型住宅,吸引許多買不起市區高價房產的人們購屋、遷居至此,而使得原本善用這些空地的社區事工逐漸停辦。
隨著都市發展,安南區日漸繁榮,大型連鎖企業如麥當勞、好市多、星巴克等皆陸續進駐,教會附近商場、銀行、台江文化中心等經貿、藝文設施也逐漸健全。今日,教會四周已滿是住宅,魚塭遭填平,並且建起高級大樓與千萬豪宅,人口結構和文化特質漸漸改變,教會的宣教策略也須因應實況做出改變。
硬體無障礙:成為所有生命都能自在敬拜的地方
教會建物屋齡將近 40 年,多處早已陸續修修補補。自 2016 年開始,教會每年花費 20 萬整理建物。2019 年事工研討會時,教會意識到環境會影響事工發展,老舊破損的禮拜堂更影響部分弟兄姊妹的信心——認為人們不會想要在這樣破舊的教會佇足,因此整日唉聲嘆氣。改建前,教會建物全棟多處滲水、壁癌,甚至禮拜堂流出鄰居的污水,加上鼠患和電線老舊,導致跳電頻傳,有時還有燒焦味;教會收納空間也嚴重不足,雜物四處堆放,以及牆面磁磚剝落、光線不足、潮濕等等問題日漸加劇,空間規劃早已不符合現在的使用需要。為了使教會更適合所有進到教會的人使用,勢必得在硬體上做出改變。
但是,小教會要改建整個教會建築談何容易?經費不足、老建物的改建條件有限,而教會眾人也都有各自的理解與意見,因此改建事宜僅止於討論階段,執行暫被擱置。2020 年,遇到全球 COVID-19 疫情,因為擔心建材迅速飆漲,建築顧問團建議我們即刻動工,而牧者、長執也抱持「此時不動,更待何時」的決心,不畏當下諸多困難,決意立即開工。上主的安排總是合適的,當材料訂妥,準備開工之際,俄國即宣佈對烏克蘭開戰,導致建材價格飆升;海佃教會受此影響不大,順利在 2022 年末完工,並且因各方的關懷協助,使教會還能維持財務上的平衡。
海佃教會每週參與禮拜的會眾當中,就有兩成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也有幾位需要乘坐輪椅,近年更有不少哺育幼童的家庭加入,因此建築設計就必須考慮盡量讓每個人都能「無障礙」地在教會裡活動。於是,我們根據「神聖」、「友善」、「實用」和「永續」四個原則來規劃設計。「神聖」:專注敬拜上帝是教會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教會是能使信徒沉靜心靈並與世俗有所分別的場所,其中神聖感的氛圍是關鍵。在有獨立禮拜堂的教會很容易營造神聖感,但民宅型的小教會則不容易,因各空間都相通,也沒有自然採光。為此,我們多加琢磨在燈光配置與材質上,讓作為多功能空間的禮拜堂也能因為燈光的變化,切換各種情境、氛圍。
「友善」:教會應是所有想敬拜的人都能「無障礙」踏進來的地方,為此,我們在設計上盡可能成為拄拐杖或坐輪椅的人,以及孩童皆可以輕鬆使用的空間,包含禮拜堂、性別友善廁所、洗手台、廚房和會議室。另外,考慮到嬰幼兒的需要,我們也設置了尿布台和禮拜堂側邊的繪本借閱區與交誼區,加上過去已經訓練會眾習慣孩童或寵物在禮拜時帶來的騷動,透過硬體與軟體的配合,讓家長能以更輕鬆的心情帶著孩子來禮拜,而不必擔心影響他人;這樣的友善也適用於需要帶毛小孩來禮拜的朋友。
「實用」:教會也是會眾生活、團契的地方。空間有限的教會,空間運用與收納功能如何最大化是個大挑戰。因此,在新的講台下方與後方,我們都設置了大量的儲存空間,並且櫃體與白板結合,而主日學教室則結合副堂與自由隔間,同時能作為地板教室或桌球室,還能接待福音隊或外賓住宿,以便未來發展各種不同類型的事工。
「永續」:教會也是好幾代人共同的家。因此,我們將原本禮拜堂的實木長椅加以改造,再製成會議室的長桌椅、休閒空間的交誼坐椅、兒童閱讀椅,以及奉獻台與花台。空間和傢俱皆設計為簡約的幾何形,除了款式經典不過時外,最重要的是方便清潔工作與後續維修,能更有彈性地面對越來越缺工的時代。所有空間皆考慮收納與彈性運用的可能,期許未來 20 年都能符合各種需要;同時也規劃儲存教會歷年檔案和歷史資料的收納空間,從此不再是紙箱裝著、堆放在角落。
靈性無障礙:在安歇的水邊等待靈魂甦醒
完成硬體的更新後,內在的更新才是真正的「改建」。為了提升教會群體中每個人,包括身心障礙者、幼童與寵物家人等等的共同生活能力,空間妥善規劃有利於造就所承載的人們之間的彼此相愛與成全——包含開放式的借閱書角、多功能又富有神聖感的禮拜堂、賞心悅目的交誼談話空間、可動可靜又可住宿的副堂,都是特別為了成全靈性而設計的空間。
面對少子化、信仰資本主義化等時代下的巨大壓力,海佃教會期許自己能成為一個可安歇的水邊,不被汲汲營營的事工轟炸,而是紮實地在靈性基礎與上主的愛中,不分老少發揮所長、甘心樂意地生活與服事。
身份無障礙:同時作為主人與客旅
每逢農曆新年,許多教會都會熱鬧舉辦新春禮拜,迎接外地遊子回家過年;這時,平時二、三十人聚會的教會,便常常突破百人。但海佃教會卻從未考慮舉辦這樣的禮拜,因為教會裡的每個人都要「回家」;這也充分顯示海佃教會信徒的「過客」身份。雖然,時間一長,暫待的過客也會成為主人,卻沒有人能夠保證自己會永遠停留。在海佃,信徒沒有過多的時間去調適自己究竟是過客,還是主人;每一個人都是過客,也是接待客旅的主人。
作為一個典型的社區型教會,座落於巷弄之中,教會建築物以現成的透天厝改造而成,過去與鄰舍僅有的差別,就是外牆加裝門面招牌與十字架。現在,教會外觀重新拉皮,招牌、十字架與外牆在整理、設計後,內斂低調又能在風格上和週邊住家做出區隔。夜晚的燈光呈現出內斂的現代感,柔和地點亮社區,也成為社區熱門的面交和打卡地點。
我們盼望神聖的氛圍、無障礙的環境、多功能的空間能成為海佃教會持續發揮影響力的基石,使所有渴慕耶穌的人都能在這裡自由的敬拜、團契,以活出見證耶穌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