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201期 It's 休time!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休學的100種可能
●休學的這一年幫助了我的內心重回軌道,喘口氣。 ●這段休學經歷,讓我對大學的看法有了顯著的轉變。 ●我覺得思考清楚之後,才會更了解自己人生的意義,否則永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不是「你」的人生。 ●休學之於我是意外,也是打亂重建;是休息,更是轉機!
關鍵字:休學 
作者/王博賢 (《新使者》雜誌執行主編)
休學有100種可能,你曾休學過嗎?休學是指學生因故不能繼續修業,向學校申請後,保留學籍,以待日後復學。以龍頭學校台大為例,2021到2024年,大一平均有9%退學、14%休學,每年休學大約超過500人。

我們相信沒有人一進大學就想著休學,一定是有千百種的理由,才讓面對大學生活的學生,選擇暫時離開學校。真的只是因為「混」不下去嗎?我們來看看四則蒐集到的休學小故事。
 
再會淡水
陳宣穎/埔心基督長老教會青年
 
我還記得為了要讓系主任簽我的休學單,在他的辦公室外頭等了一整個下午。看著走廊的人來來往往,我思考以後會想念這間學校的什麼部分:會是每天走到厭世的上坡?與我格格不入的同班同學?還是讓我對未來感到更加迷惘的主修?
 
正視大學生活帶來的不快樂

時間拉回到兩個月前,我在教會姊妹成立的新創團隊當暑期打工仔,每天的工作就是拍攝、剪輯、與客戶溝通,並處理專案上遇到的問題。這是我第一次在工作經驗中體驗到團隊向心力,並找到了支撐自己的力量。讓我正視自己在大學的這一年,有多不快樂!
 
我以為的大學生活是這樣:連綿不斷的友誼、跑不完的派對、在大城市酒吧打工。現實卻是:同情你才跟你一起逛街的點頭之交、窩在房間看Netflix、只在酒吧打工兩個禮拜就辭職,因為承受不了自尊被踐踏。這和我幻想中的大學生活完全不一樣。
 
期望只是失望的伏筆

在走廊等了四個小時後,我終於找到系主任幫我簽名。只見他低頭嘆氣,而我卻有種解脫的感覺。對這個決定,確信的感受從未如此強烈。這條路孤單與否,都是當下的我必經的。
 
休學的一年中,我在新創團隊做全職,提早三年體驗社會新鮮人。我也在信仰中慢慢找尋能接住自己的力量,並同時尋求專業諮商幫助。思考了幾個月,我決定不復學並重考,一切重新來過。
 
不只是休息

休學的這一年,幫助我的內心重回軌道,喘口氣。這並不僅是關於休息,而是能體察每個人有不同的步調、課題。斷的肋骨、撕裂的傷口,只有自己才能癒治,找回光。
 
回顧休學那段路
董諺楨/埔心基督長老教會青年

選擇休學:與家人共同面對可能的失敗
 
當初選擇休學時,是因為爸媽創業。倒也不是因為他們的創業多成功,需要我回家支援,而是我感覺他們快撐不住了。雖然知道自己回去也幫不上什麼忙,但我覺得參與這個過程是必要的。我想,若沒有在其中共同努力,未來他們如果失敗了,我可能會感到怨懟。唯有一起經歷那些無助,我才能理解他們的處境,並且不管任何的結果都接受它,然後繼續前進。
 
雖然公司的確撐下來了,但一直不穩定。我最後決定復學,是因為我感到自己的能力有限,必須回到學校去學習,拓展人脈,掌握方法,才能為家裡的公司帶來幫助。
 
這段休學經歷,讓我對大學的看法有了顯著的轉變
 
在休學前,我對職涯並沒有太多實際的考量,充滿理想但未曾思考現實。然而,在經歷了創業中的經濟壓力,以及像上班族一樣的工作日常後,我開始重視自己的科系選擇及未來職涯的薪資與待遇。
 
總結來說,休學前的我,將大學視為一個探索的機會;而復學後的大學,對我而言更像是職場訓練營。我的重心從單純追求興趣,轉向為畢業後的職涯出路做準備。這聽起來或許很現實,但我覺得更加務實。畢竟,最終我們都要步入社會,與其在畢業後發現自己的選擇受限,不如在大學這個資源豐富的環境中,提早認清現實,抓住賦能與成長的機會。
 
職涯啟發外更重要的事——我的家
 
回顧這段休學的日子,儘管帶給我許多職涯上的啟發,但相比於我們家庭在這段過程中的改變與凝聚,這些收穫顯得頗為次要。
 
我為什麼要休學
蔡同學/北部某大學學生
 
暫時脫離、出國交換
 
在台灣教育體制下,讓我感到只有讀書及考試很重要,但卻讓我感到枯燥乏味,也找不到讀書的動力及意義。因此想先脫離現狀,在進大學以前,想要先去看看世界,或許不同的環境能讓我對人生有不同的體悟,進而對人生有更多的期待。所以休學以後,選擇了出國交換這條路。
 
在異國的學習
 
在法國的一年裡學習到很多。首先,教育方面最受震撼的是考試制度,以考試導向為主的台灣,明明以考試為重,卻無法讓學生從考試中學習並得到更多,只學到考試技巧、背題型,然而,我們卻失去了最重要的思考能力。不是每個問題都能有最佳的解答,只有某個解決方法。在法國的高中,各科都以申論題為主,甚至學測中有一部分是針對自己有興趣的主題深入研究,做出一份完整報告,向考官闡述自己的成果,並接受提問。如此,不但能提升學習的興趣,因為是研究自己喜歡的事物,也能從中學習並鍛鍊批判事物的能力。
 
另外,最讓我措手不及的是法國有相對多的課外時間與假期,有了大量的空閒時間能自由安排。然而,在台灣早已習慣被學校及補習班安排好整個生活的我,並沒有學習過怎麼安排自己的人生,這是我第一次嘗試隨意的做自己想做的事。
 
雖然兩種方式都是在過生活,但我覺得人生不是只有讀書考試,也不是永遠都在追趕進度,我們也需要停下的時間,思考自己正在做什麼?為何而做?我覺得思考清楚之後,才會更了解自己人生的意義,否則永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話,就不是「你」的人生。
 
打開視野後有更多選擇
 
不過,法國的生活也有許多不便之處,不過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機會,才能見識到更多,並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繼續復學是因為原本就打算先去一年,找找看有沒有其他興趣,或是認真思考自己真的想念現在選擇的科系嗎?而且我自己的科系不適合一開始就在國外學,再加上自身能力有限,所以決定先在台灣學好,以後再作打算。
 
休學是轉機!
陳萱依/仁和基督長老教會青年
 
大二下我的生活經歷了一場亂流,從井然有序變得亂七八糟,我的身心疾病突然間爆發。那時我無法走進教室上課,心裡想說還是休學好了,但幸運的是老師們很願意協助我,讓我順利度過那個學期。
 
在順利度過危機後,我沒有休息,也沒有暫緩自己的人生規劃。為了能在大四時出國交換,我趁暑假到一個學英文的宗教教育機構待了兩個月,一週四天、每天十二小時的全英文環境,非常充實且忙碌。
 
在那裡的生活每天都很累,但意外的是好像在那裡得到了休息。在營隊結束前兩週,我決定要休學待在那裡,讓自己好好的休息一年,當然也更精進自己的英文能力。我鼓起勇氣打電話給媽媽,她說:「跟爸爸討論過,我們支持妳。」
 
開啟完全不一樣的生活
 
在那裡的生活,我遇見各式各樣的人們,以及從各處來的同學們。每個人的目的不同,有人是為了工作需要來增強語言能力,有人是為了出國當交換學生,有人來學習聖經,有人純粹來放鬆休息。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特別的,不用執著於跟上社會的腳步。
 
以賽亞書五章8~9節說:「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這句經文對當時的我來說是一種安心的存在,我好像不用得完成每一個計劃,不用那麼焦慮,也不用過於急著證明些什麼或成為怎麼樣的人,我好像可以安然自在地活著就好,因為上帝早已為我預備一切。
 
放慢腳步,學會與自己相處
 
原本對自己的人生有完整計劃的我,因為休學而亂掉,內心起初其實很慌亂,覺得都完蛋了,以後我要怎麼補回來?但後來慢慢接受補不回來的事實,面對完全沒辦法照著規劃走的情況,除了懊惱之外,卻更感受到鬆了一口氣,想說反正都來不及,不如就慢慢走吧!
 
記得在復學後的某天,我的病又發作了,我痛苦地倒在床上無法動彈,打電話給媽媽求救。媽媽說:「如果讀大學讓妳這麼痛苦,那就不要讀了,人生那麼長,不用一定現在要讀。等到哪天,妳想讀了,妳可以讀了,我們再回來就好。」對啊!反正都休學過了,大不了再休學一次,平安健康、生活快樂最重要,這樣的轉念反而讓我振作起來,再次度過學業的危機。
 
不再被時間綁架,學習活在當下!
 
大學畢業後,我沒有馬上去找工作,而是在家休息了一年,我騎機車環島、陪家人、種種花花草草,更多的是安靜的享受歲月的流逝,直到休息夠了,才往下一步邁進。我現在仍舊愛規劃,但改變的是心態,不再那麼著急實現,而是慢慢感受每一階段的我是什麼樣子。因為我清楚的知道,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時區裡準時前行。
 
結語

我們能蒐集到的故事也許充滿了偏誤,畢竟是因為在學校身心受傷或是家庭因素離開的案例,可能就不會容易為我們所知,或是願意大方書寫這樣的經歷。但我們想要呈現的是讓讀者看見,休學不一定是毒蛇猛獸,而是某一種可行的選項;畢竟你不是第一個過不好大學生活的人,你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上面的故事或許是將「休學」這個選項運用得宜的結果,或許可以稱為一場精彩的成年禮。在沒有父母與學校的保護傘下,赤裸裸地面對現實環境,迎接艱難挑戰的時刻,他們不得不深入思考、勇敢面對。

休學有100種可能,也有100種未來,要看怎麼在休學中繼續成為學習的人。
同作者相關文章:
It's 休time!要休學了嗎? (第 201 期)
休學的100種可能 (第 201 期)
那些年乘勢而起的台灣大專宣教工作 (第 198 期)
基督徒真能合一?其實我們根本四分五裂 (第 191 期)
吃瓜群眾看鄉民的世界——Here I Stand! (第 186 期)
神研班的精神 (第 181 期)
從民主想像看神主憧憬 (第 178 期)
導讀:三大宗教的「創世觀」 (第 167 期)
李高安義長老略傳(下):最重要的是「愛」 (第 166 期)
李高安義長老略傳(上):最重要的是「愛」 (第 165 期)
我們身邊的穆斯林 (第 162 期)
從 Friendship Corner 到全國大專 (第 146 期)
公民運動中宗教的出席與缺席 (第 143 期)
資本主義倫理與成功神學精神 (第 134 期)
禮拜、禮拜天、主日--不在禮拜天禮拜的教會 (第 124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201 期 It's 休time! (4-9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201期  2025年  4月 It's 休time! 201
本期主題:It's 休time!
發行日期:2025/4/10
It\'s 休time!要休學了嗎?
休學的100種可能
小孩說要休學怎麼辦?
關於準備要休學的那些事
人生沒有定理:從《瑪格麗特戀習題》談「休學」
「原」來我曾在這裡:大專院校原住民學生休學問題面面觀
高二那兩年
故事神學家——宋泉盛(上)
Working 「Holiday 」?
挑戰未知,展開跨國志願之旅
Around 40的回顧自述
對自己越誠實的人越厲害——《藍色時期》
再次經歷上主的恩典
享受讀經的過程
TNSCM「專」程遇見你/祢(上)
復活節台語音樂劇
欣見《新使者》200 期!
邁開步伐走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