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
第31期 飆-談當今之青少年 |
|
|
本期主題 |
教會與青少年──教會能為青少年人作什麼? |
|
|
關鍵字: |
作者/林明珠
(現任台灣神學院助理教授。)
|
|
|
|
■教會,你看見「他們」嗎? 前一陣子,聽到一間素來團契聚會人數穩定的教會,也拉起了警報。關心青年團契聚會的長執驚覺:「什麼,青契聚會才出席六個人!」教會的青少年究竟「跑去那裡」了?除了幾個少數臨近大學城的教會之外,這個現象普遍存在各地教會。
近十年來,每每在與神學生討論其教會實習心得時,對於教會的種種「團契生活」,感覺憂心和難過。教會中的青少年人到底在整體教會生活中,居於何處呢?我們曾經真正關心「下一代的年青人會有信仰嗎」。
由於,多數神學生皆正值青年期,他們去到教會,通常冒然對於青少契,多少有些期盼和理想。然而,有的教會交給神學生一張名單,要他每週打電話去邀請他們來教會,但是,這些人卻不是教會探訪關心的對象。教會可能期待神學生分擔此一探訪青少年人的事。問題是,神學生的生活在學校而非教會;在短短一年內,難以與教會青少年人建立友誼或作深入的關懷分享。
有的教會,青少年團契的會長,傳統性必須是長執的子女。年頭將「聚會節目表」填妥了,其他的反正有各部同工負責。至於,契友來不來教會?也就非他能力所及了!特別,有些長執或資深會友的孩子,更是「叫不動」;甚至其父母也因愛子心切而為之找藉口,不出席教會生活。
多數教會只要青少年團契能選出幹部,排出節目,聚會照常發行,教會有慶典時,能派些工作給青少年人負責,那就「感謝上帝」,歡天喜地了!所以,管他團契排什麼節目!
教會究竟能為現代的青少年人作什麼呢?教會存在之本質與意義,基本上並非為滿足人們俗世的慾望;故而,團契活動再怎麼為吸引之計,自是不能成為俱樂部、補習班或聯誼性社團。這麼說,並非意味,教會裡除了讀經,禱告或禮拜外,不能有其他的活動。只是,任何在信仰團契裡的活動,其目的皆應是為增加對真理的追求,擴展各種層面的信仰體驗,以促使人們因著明白上帝創造生命的奧妙和感受基督救贖之恩典,而願意奉獻自己來參與基督在世上尚未完成的使命。
■為青少年人建立一個「基督團契生活學習營」 傳統的教會青少年團契,形式上的每週聚會一次,常流於參加聚會,而體會不出團契生活。多半的時候,青少年朋友在教會中,找不到信仰的導師。即使是天大的問題,如苦惱於家庭中與父母的不和諧關係,或在學校中交異性而發生的感情困擾、同儕壓力或學業無成就感、就業出入的找無門路,或因社會誘惑而犯下錯誤之苦等;年輕朋友也只能隨便找身旁親近者來出意見。往往也因此,他們就更遠離上帝了。
團契生活是為培養每一個人「學像基督」。而,教會中的所有成年人都是引導青少年人認識基督和體驗基督的導師,團契的輔導不是用以監督或管教青少年人的。他們應是一群能隨時都做青少年人的朋友的夥伴。他們並非聖人,卻能接納青少年人那尚未成熟的高談闊論、奇怪的信仰疑問;他們能不恥笑也不假冒偽善的教訓青少年人的人格或行為。最重要的是,他們必須認知,自己是與青少年人一起學像基督的門徒。建立一個基督團契生活的學習營,將青少年發展階段必須面對的任務,以熱忱和正確的信仰態度,陪伴青少年朋友共同體驗,是今日教會的青少年團契輔導或領導者,應當盡的角色和責任。
基督團契生活的學習,不能只局限於週六或禮拜日的兩小時。這個學習營的課程、必須是有階段性和延續性的體驗。教會必須在每個階段中,提供多種的信仰生活經驗。通常,教會的缺點是,沒有機會給青少年將家庭、學校和社會的經驗,無論「好、壞」,在基督的團契中,深入探討,嘗試問題的解答,或以創新的想法,結合自己的專長才能而參與「教會社區」的營造。
教會在投入青少年事工上,必須學習「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團契事奉的精神與態度。
以往,關心青少年的事,落在指定的輔導教師、長執顧問或神學生身上。如今,教會中的每一個成年人皆應當擔負起關注青少年朋友的靈命成長之責任。特別,對於青少年而言,他們總是需求一個有感情、有親密分享、能彼此扶持、相互接納、真實且坦誠開放的群體。這樣的一個群體,是他們渴望投入,期盼有共同行動經驗的地方。
基督的團契之關懷,若是不經由學習與體驗,就會成為空泛形式的信仰觀。現代的新新人類在知識、資訊、技能、和物質上,並不缺乏。反而,他們常因沒有正確的信仰和價值觀念,而濫用上帝所謂最美好的一切。新新人類外表五光十色,但內心卻灰暗脆弱。教會若能營造一個可以提供青少年朋友心靈成長的團契;他們自然能有信仰。 |
|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從務實的教學提升大學的教育品質 (第 84 期)
|
.學習在愛中生活 (第 77 期)
|
.教會與青少年──教會能為青少年人作什麼? (第 31 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