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
第31期 飆-談當今之青少年 |
|
|
潮流.脈動 |
叩應文化 |
|
|
關鍵字: |
作者/莊淑珍
(現任長老教會總會幹事。)
|
|
|
|
這一、二年來,為了突破國民黨政府長期以來的媒體壟斷,民間團體們在找著被淹沒四十多年的頻道後,紛紛設立廣播電台。大膽的嘗試、鼓勵台灣人民能踴躍發聲。以空中對談的方式,開始了關懷台灣前途的另一個新的里程碑。
電台的叩應,的確是新鮮且令人興奮的,從來沒有過自己與人交談的聲音可以公開化,而且可以自己得聽的經驗,在面對一個似乎要感覺自我存在,並擁有廣大看不見的朋友且可以彼此討論分享的新文化形塑中,台灣人幾乎要沸騰、瘋狂起來了。記得去年八月被抄台前的「台灣之聲」,是計程車司機的最愛。許棠棋先生的名聲、名噪一時,無人不曉。
而久被國人冷落的收音機廣播節目,竟也連夜的播送不停,即使是內容不怎麼精緻,主持人與聽眾間卻有如新婚夫婦般的難分難捨。
「叩應」這個玩意兒,的確帶給台灣人民更多的互動關係,亦增加了不少「知性」與「政治理念」,更分享了許許多多生命歷煉之經驗。筆者至今印象仍極為深刻的「小男人的心聲」時段,這是「綠色和平」電台早期所規劃的節目。從未聽過男性訴說心中感恩或悔恨、埋怨話語中,所引流出的抽搐聲;也從未想過男性其實也有陰柔面;卻透過這了時段,驚覺於聆聽男性坦誠吐露心聲之真情;更體認到感情世界中的男男女女,為維繫婚姻關係所創造出來的互動藝術。
在突破媒體壟斷,鼓勵人民出聲,提供「叩應」管道,形塑台灣新文化的過程中,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叩應文化」所帶給台灣社會的影響是什麼?
一、培養自主表達的能力: 過去,台灣民眾很少有自主性表達意見的機會,即便有之,也必須先經過電台的事先過濾,因此所聽到民眾意見的內容,大都是與執政黨意相吻合或批判反對黨的意見,是以「民眾的聲音」做為教化百姓的工具。如此的叩應則淪為政治的工具,因為民眾聽不到任何一種對國事關心的另一種不同的見解。而今,叩應文化所帶給民眾的是那麼寬廣的空間,大家都可以暢所欲言,毫無禁忌的將心中的話表達出來。甚而可以在空中與其他聽友共同磋商所表達意見的真切性或不周延性。
然而,這麼一個長處,也是經歷時間的歷煉而熬煉出來的。當民眾初次嚐試發音而倍感興奮之際,自視可參與文化的形塑,而誤以為「三字經」為本土文化,而大肆引用、謾罵一番;或動不動就歸咎於國民黨之不是,這種矯枉過正的情事,的確在某一電台發生過。筆著亦曾叩應此電台,告之不要罵三字經,不但刺耳也對女性不尊重,所換來的回應是「這位婦人這麼晚了還不睡覺,……意即不是怎麼正經的女人」、「這是國民黨的人所打來的…」。所幸過了不久,這個主持人就被撤換了。
在培養自主表達能力的過程中,其實,主持人的風格是相當重要的。他如何導引民眾有更正確的觀念,或尊重大家的意見,以公開徵詢大眾的看法,共同討論叩應中所反應的問題,使它更能引起廣泛的注意與思考。
二、對時局的立即反應: 當社會或國家發生重大事件或問題時,「叩應」是一個可以立即反應的管道,而好壞、是非、自在叩應的回響中,使廣大民眾可以從各個面向去思考其中所蘊涵的真理。反對主流媒體的批判與反省,對時局的立即反應,該算是主流媒體的致命傷;一向以抹黑反對黨,傾向主流派的三家電視台,而今,要面對的是選擇更中立的報導還是被民眾所唾棄之兩難窘狀。
三、是一種含教育功能的運動: 當民主電台紛紛成立之際,逐漸的,可以發現不同的電台型態,會有其固定的聽眾群,其群眾、族群之取向逐漸分明出來。如客家電台、原住民電台。不管其型態為何,電台的叩應緊緊的與民眾結合了,此結合是一種社會力的結合。透過叩應共塑理念與共識,而衍為一股強勁的活動力,分布在社會的各個角落。這些生命力繼續不斷的藉著「叩應」之教育成長與突破,臻於成熟甚而具有自省的能力。一朝而有用之,則其爆發出來的影響力,可就非同凡響了。 針對目前台灣社會民眾對「第四權」之擁護及愛戴,並針對因第四權的擁有而應運而生之「叩應文化」,其所蘊涵的無限的影響力,我教會眾信徒實應好好把握運用之。如:
(一)善用叩應管道:分享基督精神,提出生活見證實例、教會對時局關懷之背景……等。
(二)努力開發節目:當民主電台急需節目主持人時,若能適時開發時段,一以贊助電台,一以此與社會民眾結合,宣揚我一向主張的「主權在民」、「民主自決」理念,方能使基督的福音落實於斯土斯民。 |
|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從兩性平權到性別公義的努力 (第 170 期)
|
.叩應文化 (第 31 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