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40期 廣電媒體與宣教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廣電媒體在宣教上的功能與限制
關鍵字:
作者/牧羊人 (現為地方教會傳道人,廣電宣教參與者。)
  我們的宣教大會風光結束了,這是一個還沒有開就已經知道結論的會議,在諸多望重一方的牧者紛紛提出寶貴見解的同時,一個自明的共識已經蘊釀完成,那就是:我們要宣教。

  不管在都市或是在鄉鎮,也無論是哪一個族群的百姓,他們都應該有福音可聽;不管是遊行也好、佈道晚會也好,或是各種社區親善活動,也都已樹立了許多傳福音的管道。然而,廣電媒體正如一個龐大的怪獸,穿越高山、跨過大澤,深入每一個家庭之中,並深深擄獲閱聽人的身與心。

  趁此洪流,正是宣教的好時機,可以乘著傳媒將福音運送到每一位愛用者的府上。然而,載舟與覆舟只在轉瞬之間,廣電媒體在宣教上的功能與限制是我們不得不去審慎思考的課題。

※ 載舟──宣教的契機
  現代人的生活可以說就是「廣電生活」。因為,坐在家裡信手一抓就是電視遙控器;而坐在車上隨手一扭就是收音機。如此,若要人活在一個沒有聲音與影像的世界,那簡直比要他死還難過。也因此,遂造就了一個傳福音的絕佳管道。

  我們暫且不論當前種種諸如頻道分配、股權劃分、內容規範,以至於法令規章、資本運用與工會運作等廣電大課題,單就廣電媒體本身所呈現的功能及其與現代人的關係,來加以論述,其實也就可約略拿捏其對宣教有利之處。

一、無孔不入地滲透:現在,平均起來每個人每天花在電視上的時間超過四小時,以這樣的時數而論,電視幾乎佔去了大部分的休閒。因此,只要有一個頻道播放的是基督教的宣教節目,就如同種子一把撒出去,總會有一些人偶而會「影到」,進而看看裡面在講什麼。廣播也是一樣,不在家裡坐的時間,就與收音機為伍。我們可以這樣說,當人們對廣電的依賴愈大,我們宣教的機會就愈大。

二、人力物力的節省:一個佈道大會要動員多少人?花費多少錢?又會有多少人來參加?甚至達到多少效果?我們都心知肚明。而利用電視、廣播傳達福音的方式,最節省開支:只要製作節目的基本成員,與一個講道者即可,如吳勇與寇世遠的節目。而再精緻化的節目,其開銷也遠不及一次的佈道會,但其果效卻可隨之散至各地。

三、附從市場的機制:廣電媒體必須依從於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邏輯,才得以取得生存。以有線電視而論,在政府規定多少小時的公益節目之外,誰有錢就播誰的節目,這是個生存競爭的法則。只要有錢,我們不必擔心製作的節目播不出去,甚至如果資本集中,我們尚且能如佛教一樣,搞一個衛星台,專門製播各種宣教節目。

四、彌補講台的欠缺:宣教若是要使人過一個基督化的生活,其對象當然不只未信者,尚涵蓋那一票常在教會出入者。而這些人總是聽同一個牧師講道,久了也就沒什麼感覺了,利用廣電媒體,使靈修性與培靈性的節目深入基督徒家庭中,協助信徒的靈性造就,補足在講台上的欠缺。

※ 覆舟──宣教的危機
  俗語說:「有一好,無兩好。」宣教既可乘此廣電舟車之便,亦有可能翻覆滅頂;說這話的意思是,透過這般類型的媒體所傳達的基督教信仰,若要達到果效,則必須預設許多假設性的條件,否則將大打折扣,甚至扼殺了宣教的本質。當然,這也是廣電媒體的限制。

一、在理性與感性之間:最有力的宣教,靠的是一種生活、一種人格,從耶穌開始,基督教就是靠者一種無可比擬的生活方式與人格感染而代代相傳的。廣電媒體使得人靠著冰冷的螢光幕與耳機來接觸信仰,只是,道理本身是活的,失去了與基督徒、與教會的接觸,有多少閱聽人會就此進入基督教的殿堂?另一方面,失去了活生生的人格,基督教所能傳出去的只是擁有理性的純粹道理而已。

二、在固定與選擇之間:在宣教上,這是我們最愛也最恨的地方,愛的是閱聽人轉來轉去總會聽或看到我們的節目。但是,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我們的節目若不及別人的精彩,就有可能輕易地被跳過,而轉到別的頻道。像是一些法師講經的佛教台,其單調枯躁就很難吸引我這個非佛教徒。基督教節目不僅得製作、播出,甚至必須更精緻,才能吸引人將頻道固定;若節目沒人愛看,有做等於沒做,不是嗎?

三、在單挑與重複之間:廣電媒體最大的限制是,節目在「重播」上所遇到的瓶頸:不符經濟效用,看過的人不會再看。宣教如同教育,那種「重複就是教育」的原則是無法脫離的,牧師尚且要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傳達出同一個道理,而廣電的東西很不容易重複,有時很難達到教育的功用。文字等平面媒體可以讓人雙手捧起、再三品味;但廣電必須追求新鮮,不重複可惜,重複了卻讓人生厭,拿捏著實不易。

四、在真實與虛幻之間:媒體上的東西絕不可能是赤裸的,都是經過不斷的包裝,以迎合觀眾的口味。搬上電視的東西都是某種類型的廣告,而基督教信仰經過包裝之後,還存留多少真實性?基督教的信息通常都是人不愛聽的、不愛看的,耶穌與司提反都證明了大家不喜歡真理;如今,上了廣電媒體的基督教,變成大家愛聽愛看的節目之後,如何保存基督教原始的精神,是值得深思熟慮的。

※ 宣教的反省
  隨著中功率、小功率社區電台的廣泛設置,隨著有線電視訂戶的扶遙直上,廣電媒體成了現代人的新寵。宣教也正式進入大眾傳播媒體的時代,甚至現在最流行的網路宣教,都是跟得上流行、站立巨浪尖端的宣教方式。它所具備的多功能,讓我們可以輕易地駕御之而達到宣教中「宣傳」與「告知」的目的:將基督教的信息藉良好的媒體傳遞出去。

  但是,在兩千年歷史中,基督教的宣教從來不是大眾式的,而是靠著宣教師一點一滴埋入、打拼出來的,他們用青春與歲月在一個地方終老,用人格與生活見證他們所欲傳揚的基督。這樣的宣教是最踏實的,如果在台灣每一個有教會的地方,教會能「用愛與受苦來成做盼望的記號」,那將是最好的宣教方式。

  因此,失去了教會生活的廣電宣教,勢必架空而失根;而被亮麗包裝的廣電宣教吸引的人,會不會進入教會之後才驚覺受騙?因為教會生活實在亂而無當。我們在重視廣電宣教的同時,教會生活品質的提升與更新是最佳的配搭伙伴,否則只會讓更多人對教會失望,反使宣教出現反效果。

  媒體本身是冰冷而中立的媒介,耶穌交待我們:「你們要去,使萬國萬民
都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並且教導他們遵守我所給你們的一切命令……。」祂沒有限制我們用什麼樣的方法,用血、用汗、用糖都可以,但要他們過一個門徒的生活,遵守主的道。那些只在電視前收看節目的人,絕無法達成主耶穌的要求,這是廣電媒體所力有未逮的。

  當教會生活能夠成為廣電宣教無須憂慮的後盾,筆者相信,我們的努力必有所成,畢竟,宣教是我們永遠無法規避的責任。
同作者相關文章:
廣電媒體在宣教上的功能與限制 (第 40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40 期 廣電媒體與宣教 (16-18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40期  1997年  6月 廣電媒體與宣教 40
本期主題:廣電媒體與宣教
發行日期:1997/6/10
目錄s/
編者的話
理想的廣電媒體宣教是甚麼?要如何建立?
論理想的廣電媒體宣教
媒體宣教的倫理
廣電媒體在宣教上的功能與限制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有沒有「廣電宣教」政策?之ㄧ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有沒有「廣電宣教」政策?之三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有沒有「廣電宣教」政策?之二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有沒有「廣電媒體」政策?之四
廣電媒體在宣教上的應用
為台灣而生的李庥牧師
情色 VS. 色情
中歐美術交流史事──清朝前期的宮廷藝術與歐洲傳教士
何謂「屬靈」?
如何談戀愛?
基督徒一定要參加主日禮拜嗎?
生態關懷的起點──「看見」和「憐憫」
漢語神學心靈的激盪──劉小楓台神座談會記實
我對Karsen與周聯華牧師的回應
山美行──記淡江長青教育體驗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