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46期 教會需要改革嗎?
字級調整:

解惑之窗
上帝會後悔嗎?
關鍵字:
作者/高金田 (現為台灣神學院系統神學教授。)

  「上帝會後悔嗎?」當人質詢此問題,其心中已有的觀念或設想必是:上帝是全能、全知和公義者,豈會有超乎祂的掌握,祂無法預知之事發生呢?既是公義的,凡不符合於其旨意的必予以懲罰,那有後悔的餘地?然而,聖經中確有數處說及令上帝感到懊悔的事;最為信徒所知的就是創世記六:6:「就後悔自己在地上造了人。」其他的可見於下列經節:出埃及記三十二:14;撒母耳記上十五:11,35;撒母耳記下二十四:16;歷代記上二十一:15;阿摩司書七:3,6;約珥書二:14等。


  這些經文告訴我們,上帝是會後悔的,且指出讓祂後悔的原因。不過問題的焦點並不在於「會不會」和「為什麼會」之上,而是在於「一位全能和全知者,怎會有祂未預先知曉而予以防阻並控制之事發生呢?」易言之,質詢者所關心的是上帝的本質,即有關其屬性的問題。到底祂的全能和全知是何意?是不是說上帝包辦控制一切?是不是所有要發生的事件都已映現在祂眼中?如果你的回答是「是」,那麼,上帝就不致有後悔之事,怎麼祂會後悔呢?這問題叫我們應再探思上帝之「全能」和「全知」的意義,進而洞察祂與我們之間的關係。

  當今馳名的神學者潘寧伯格(Wolfhart Pannenberg)說得好,上帝的全能乃是從能力的角度顯示祂的無限性:「……全能,其首要的意思是指祂的能力沒有界線,正如祂的全在和永恒性,是無極無窮的。」潘氏警告我們,不要把全能誤陷於暴虐的意念,將它理解為只為達成或滿足本身的慾望之力量。他慎重地告訴我們:「唯有是個創造者,上帝才是個全能者。所以,聖經各書持續地把上帝的全能指向祂創造性的工作。」這幾句話提醒我們,上帝的全能並不是指祂自我慾望中的「祇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大能,而是指向祂無限的創造和建構能力。

  潘寧伯格的話導引我們對全能者上帝有著正確的觀念,他並不是把上帝的全能局限於某些範圍,而是提示吾人,這一生命的根源和肯定者,在祂創造和建構的本質中顯示了無止境的能力。這是使徒和先知們所見證的全能者上帝。因為祂是生命的形成者,所以,祂的全能是意表祂在這本質上的無窮力量。

  這種全能觀--不是為掌有、控制、自滿或自我為尊,而是為建構生命,使之朝往意義與價值的無限能力--亦見之於存在主義神學家保羅田立克(Paul Tillich)的思想。田氏呼喚我們,不要把「全能」理解為「一最高的存有具有能力行使任何祂想要做的事。」如果這樣的話,就無異於「把上帝視為諸多存有中的一個存有……,而將上帝納入於可能和現實的分割中-那分割是有限性的實際現象。」他認為對上帝的全能之適當理解應是:「存有的能力抵拒所有形態的非存有,它顯示於各樣創意性的過程中。」與改教者路德和加爾文不同,田立克不認為上帝的全能都顯現於實際發生的事件中。在這見解中,田氏和潘氏的上帝全能觀,實有助於我們了解全能者會遺憾的因素。(筆者認為以「遺憾」之詞比「後悔」更能適當地表達上帝的心緒;接下去讀者即可了解我的意思。)

  另一個在詢問者腦中旳相關信念是上帝的「全知」。為什麼知曉所有事件(不論過去、現在或將來)的上帝會後悔?到底上帝為一全知者何意?全知乃是指上帝在知識領域中的全能;它和上帝的知曉相關。偽經中的Sirach書告訴我們,上主知道所有的事情和每件事發生的時間(Sirach四十二:18-19)。對我們是隱藏的,對上帝是顯明的;詩人也指出:「我的一舉一動你都知道;從遙遠地方你也曉得我的心思。」(詩一三九:2)上帝的全知意指萬物都不能脫離祂的眼界,亦即都在祂的實體圈子裏。田立克很得當地解說,「全知乃表達上帝之全能和全在的精神性格。它關連於實體之主客體的結構,並指向上帝之參與和超越這一結構。」最後這句:「祂的參與和超越此一結構」告訴我們,智慧的根基是在我們之內,也在我們之外。祂給予知識且導引吾人運用它,但祂不包辦,也不操縱。

  對「全能」和「全知」的恰當理解,可幫助讀者思考「上帝會後悔嗎?」的問題。然而,我們需再從上帝之本質和性格的其他層面探索始能解惑。聖經把上帝最基本和最具關連性的本質稱為愛,如使徒約翰說:「上帝是愛」。(約壹四:8)上帝不是一個孤獨隔離的實體,而是與世界有活生生的關係,即筆者所稱的「關係中的實體」。祂是愛,意涵著在祂的本性中有喜樂和悲哀、得意和失望、滿足和遺憾的情緒。這些並不是以人的心理現象套在上帝的性格,而是聖經作者和歷代信徒從經驗中對祂的認識之描繪。

  在現代神學潮流中,最能從相關和動態的角度把愛的上帝予以陳述,是過程神學。在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查理斯哈特雄(Charles Hartshorne)。他述說上帝為宇宙的愛;宇宙就在這個愛的支持、推動和導引中朝往前景進展,亦即,在變化發展的過程中。上帝以一種最內在、最親密的方式-愛-與萬物相關。哈氏說,上帝的完全只能以愛的觀念來理解;完全不是冷漠不關心、或絕對不變的、或完全不相關的。他以動態的相關意念詮釋完全:「要成為完全,不僅是本身要有自我的完整性,而且也要與其他萬物達至最完全的關係; 要滲透在萬物裏,在當中活動,並獲得萬物的回應以達最高的完成。」上帝和人類就是在這種有目標的相互關係中。

  約翰寇伯(John B Cobb. Jr.)與大衛格利芬(David R. Griffen)兩過程神學者,把上帝稱為「創意且回應的愛」(Creative-responsive Love)。他們指出,依聖經的傳統,上帝是在這世界中積極行動著,從事征服邪惡和創作新事物。兩位也批判傳統神學思想的不當,它把上帝解說成為一介入干涉世事者,而視所有事件是祂所致使發生的。他們不否認上帝在事件中的行動,但不認為所有的舉止或變化都出於祂。因為上帝是創意的愛,唯有那些具創意的行動才源於祂。再者,祂的創意之愛是說服性的,而非壓制性或強迫性的。因此,上帝之創意性行動是立基於祂對世界的回應性,而此一回應往往發自祂的感受或同情。筆者發現在這觀點上過程思想幫助我們尋找「上帝會後悔嗎?」的答案。

  傳統上,我們對上帝的觀念大都想到祂的主宰、統治、審判。雖然我們都知道祂是位愛者,蠻有恩典和憐憫;但是,大部分的信徒較少想到祂在愛中的悲痛、傷感、同情,甚至流淚的心緒。須知,生命根基上帝也是生命中之情感的泉源。從先知和使徒的見證中, 讓我們得知這一人類力量和勇氣的源頭,困苦中的導引者和支撐者,因著祂憐憫和同情的本性,也曾陷於憂傷和悲戚中,甚至落淚。主耶穌是上帝在人世間的具現,他的喜怒哀樂乃上帝之情感的具體流露。他數次的悲情下淚,揭示了上帝愛中的傷感和哀痛之懷。(參約十一:35;路二十:41;來五:7)

  人既是有著上帝的形象,所以,從人的天質中我們可片面地意識到上帝的性格。從我們實際的經驗中可知,愛中必有喜怒哀樂的情緒;上帝是愛,所以,在祂的本質中定有展望、失望與歡樂、喪氣的情緒。勇者面臨挫折或不如意的事情也會嘆氣,甚或喪志落淚。這並不是他(她)的軟弱不爭氣,而是天性的自然流露。問題不在於挫敗或悲痛中的懊悔哀號哭泣,而在於有無能力克制;因為顯示在耶穌身上的生命根源上帝,也是會失望落淚的。

  從上面的分析,讓我們對上帝的「全能」、「全知」和「愛」有恰當的理解,認識了祂是有意向的力量和知識之泉,也是一位推動和說服者,而非一位只發號施令的主宰者。既是有目標的推動和有情懷的陪伴者,祂必有得意或吐氣的時刻。這也開導我們去理解為什麼一位全能和全知者會有遺憾的遭遇。我說「遭遇」為要申明,上帝的遺憾是起因於對方(世人世事)的表現,而非自我的懊悔。這是我在上面指出的,要以「遺憾」比用「後悔」之字眼更能適當地表達上帝的心緒。

  因為上帝是愛,又是說服而非全部包辦的愛,所以,當祂面對不如心意的事,必有遺憾之情的流露。說到這裏,讓我想到一對好友。他(她)們在戀愛中,有次男的有件要事託女的代勞以把握求職的機會。未料女的一時疏忽,以致男的失去伸手可取的佳機。於哀嘆聲中,女的傷心地求諒說:「親愛的,請你不要生氣;你後悔交上我嗎?」男的回說:「我沒有後悔,只是失望。」此語正可表達上帝的心緒:祂是遺憾,而不是後悔。(註:不管管“sorry”或“regret”,並不僅是「後悔」,而是有「遺憾」之意。我想應以「遺憾」來取代「後悔」的譯詞)。

同作者相關文章:
苦痛或祝福? (第 83 期)
瞻前而邁的人生理念——基督教的終末觀 (第 64 期)
聖經中和現世裏的天使 (第 47 期)
上帝會後悔嗎? (第 46 期)
「假如……」的設想 (第 31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46 期 教會需要改革嗎? (58-61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46期  1998年  6月 教會需要改革嗎? 46
本期主題:教會需要改革嗎?
發行日期:1998/6/10
目錄s/
編者的話
信仰及靈命需要教育嗎?
教會需要教育改革嗎?
教會也需要教育改革嗎?
牧者在職教育平議
EQ(情緒商數)、SQ(靈性商數)的終身成長
愛是一條最短的路——記竹塘教會的青少年事工
兒童主日學與我
我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宗教教育
奉獻於東海大學的任賜瑞牧師——訪劉益充主任
令我們懷念的宣教師——任瑞賜牧師
偷窺述評
驃悍不羈的抗日英雄--賽德克族
梅湘的鳥語琴韻--鋼琴作品鳥圖誌
一位社區工作者素描
尼西亞信經簡介
神作之合——婚姻與兩性關係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寫給在海外寂寞孤單的你——放風箏的女孩
上帝會後悔嗎?
無題的人生--紀念林一信牧師逝世兩周年
「純真」導致犯罪
詩記巴克禮、甘為霖牧師
社區兒童圖書室
論台灣的政治變天
慈善卡,平安卡
「牧師的講道為何無聊?」一文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