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68期 為「本土化」驗明正身
字級調整:

文化.藝術
『耶穌,吾民仰望的喜悅』之賞析
關鍵字:
作者/廖意甄 (師大音樂研究所演奏碩 士,中學音樂班教師)
  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樂曲,但卻常常被忽略他的原曲出處及風貌。此曲「耶穌,吾民仰望的喜悅」是出自約翰.瑟巴斯汀.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第147號(BWV147)〈註1〉清唱劇「以心、口、行為和生命」(Herz und Mund und Tat und Leben)中,第一部份和第二部份結束前的聖詠合唱— —「主和我同在」及「耶穌就是喜悅,是我心靈的安慰」。這兩段音樂相同,但歌詞不同。這齣清唱劇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是在朗讀福音經文之後所唱,而第二部份則是用在講道之後。

  提到這位大家所熟知的『音樂之父』——約翰.瑟巴斯汀.巴哈,堪稱為終結巴洛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德國音樂家,他一生中不是擔任教堂風琴師就是宮廷樂長,並且寫下許多宗教音樂和風琴等器樂曲。巴哈的作品中除了風琴曲、鍵盤樂器作品、弦樂作品等,還有聖詠、合唱、受難曲、世俗及教會清唱劇等……。如果與同是巴洛克德國音樂家,卻在國外揚名、活躍的韓德爾比較,巴哈的名氣在當時並不是那麼響亮。所以巴哈的作品在他去世之後,很快就被人淡忘。給予巴哈作品很高評價、而且努力把它介紹給世人的,就是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Bartholdy 1809-1847)。年輕時接觸巴哈的音樂而深受感動的孟德爾頌,於1829年指揮了合唱巨作《馬太受難曲》。由於他著手展開的計劃,讓世人發覺巴哈的偉大,因此巴哈是在去世大約一百年後才出名的。

  清唱劇(Cantata)這個字最簡單的意思是歌樂作品,通常是為好幾位獨唱歌手所寫由管弦樂團來伴奏有時還有合唱團相隨。在巴哈的手中,清唱劇是一種多樂章的形式,其中有合唱曲、詠嘆調、宣敘調和聖詠。清唱劇與神劇的形式相近,規模比神劇較小,不同的人聲也都是無名英雄,不代表個別角色的活動,不喜舖張。〈註2〉

  巴哈的這齣第147號清唱劇「以心、口、行為和生命」本來是為待降節的第四個禮拜日(也就是聖誕節之前的禮拜)而寫的。法蘭克(Saloman Franck)所寫的歌詞中,清楚的告知擁有耶穌是何等地喜悅、平安。而且每個人都有資格歡慶救主的降臨。這首作品在萊比錫首演,但並非用於待降節,而是在1723年的7月2日(Visitation)聖母訪問節。這個節日源自於馬利亞拜訪施洗約翰的母親以利沙伯.馬利亞的到訪問安,讓年老的以利沙伯所懷的胎兒在腹裏跳動,而且以利沙伯也被聖靈充滿。有一位姓名不可考的詩人在法蘭克原來的詩文之上又添加了新內容,讓這部清唱劇也擴及這個聖經故事。〈註3〉


歌詞如下:
第一部份: 第二部份:

Wohl mir ,dass ich Jesum habe, Jesu bleibet meine Freude,
O wie feste halt ich ihn, meins Herzens Trost und saft,
dass er mir mein Herze labe, Jesus wehret allem Leide,
wenn ich krank und traurig bin. er ist meines Lebens Kraft,
Jesum hab ich ,der mich liebet, meiner Augen Lust und Sonne,
und sich mir zu eigen gibet; meiner Seele Schatz und Wonne;
ach ,drum lass ich Jesum nicht, darum lass ich Jesum nicht,
wenn mir gleich mein Herze bricht. aus dem Herzen und Gesicht.

我擁有耶穌是何等喜樂, 耶穌是我的喜悅,
哦我是何等牢牢抓住祂, 是我心中的慰藉與生命,
祂滌清我的心靈, 耶穌驅走所有的憂傷,
當我生病憂傷時。 祂是我生命的力量,
我擁有耶穌,耶穌愛我, 是我眼中喜悅與太陽,
並把祂交付給我; 是我靈魂的寶藏與幸福;
啊,我不會離棄耶穌, 因此我不讓耶穌,
即使心碎也不改其志。 離開我的心靈與視線。

  聽者之所以會喜愛這首莊嚴的樂曲,不僅是因為曲中的聖詠旋律令人難忘、同時歌詞也是信徒的信仰告白。另外這首樂曲也常被用於婚禮、電影等背景音樂,發揮出它的實用性功能,這或許是巴哈生前所始料未及的。全曲以三連音款款向前的律動做為主要節奏型態的發展,在樂器編制上主要是雙簧管、低音管、小號及貫穿全曲三連音節奏的弦樂器。樂曲開始即以弦樂器演奏出三連音節奏,之後是弦樂器伴隨著四部合唱及小號的旋律。較忠於原著的版本應屬卡爾.李希特(Karl Richter)所指揮的慕尼黑巴哈管弦樂團與合唱團,在此版本中可感受到其莊嚴雄偉的氣勢。除了這個版本以外,還可由此首樂曲改編成不同器樂形式的音樂中聆賞另一種風貌的巴哈。例如:1920年英國女鋼琴家麥拉.荷絲(Dame Myra Hess)便將這首樂曲改編為鋼琴曲,深受愛樂者的青睞。還有Antonsen和Marshall以管風琴和小喇叭做出亮麗的音色組合。另一個版本由湯.庫普曼(Ton Koopman)為大提琴家馬友友改編,並指揮阿姆斯特丹巴洛克古樂團合奏,速度上比其他的版本都快了些,讓人對巴哈有新的體驗。

  不論是何種版本,其歌詞與音樂皆讓人感受到因耶穌所帶來的平安和喜樂是人生命中力量的泉源。只要你打開心門接受並牢牢抓住祂的應許。
註1.BWV是Bach Werke Verzeichnis的縮寫,是巴哈協會出版次序編列的,和創作年代無關。

註2.劉志明著 西洋音樂史與風格第一九六頁。

註3.參考路加福音第一章39-56節。
同作者相關文章:
『耶穌,吾民仰望的喜悅』之賞析 (第 68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68 期 為「本土化」驗明正身 (42-44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68期  2002年  2月 為「本土化」驗明正身 68
本期主題:為「本土化」驗明正身
發行日期:2002/2/10
目錄s/
陽台s/
為「本土化」驗明正身
土豆落地要生根—本土化流變小史
當自我認同與本土分離時...
從文化觀點論本土化
從教育觀點論本土化:以黃彰輝牧師為例
作孽囝仔變傳道─林孽小傳
從哈利波特的妖魔化現象談起
「本土偶像劇」:反撲或是再複製?
淺談講道者的美聲法
『耶穌,吾民仰望的喜悅』之賞析
作社區的好厝邊
何謂純正的信仰
當代愛情寓言
牧師受聘,全家受聘嗎?---一位牧師娘的觀點
你的想法改變你的人生
認識同性戀
基督徒的簡樸生活
看!有流星!
服事耶穌的寶貝—分享我在主日學的參與
美國行s
學習、行動、成長—寫全國長青學習成長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