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
第96期 我的家庭真可愛?! |
|
|
編者的話 |
編者的話 |
|
|
關鍵字: |
|
|
|
「我的家庭真可愛,整潔美滿又安康,兄弟姊妹很和氣,父親母親都慈祥……。」這首我們耳熟能詳的歌所傳達的是一種對傳統家庭型態與互動的描劃,然而,隨著社會的變遷,價值的分殊化,個人意識抬頭,如何面對日益多元化的家庭型態,以及疏離,甚至衝突的家人關係,就成為現代人不得不思考的問題。為此,本期主題文稿特以「我的家庭真可愛?!」為題,意在呈現不同於傳統家庭型態與家人互動的現代家庭風貌,引導大家重新思考:家庭的意義是什麼?如何建立家人間的良性互動關係?個人與家庭如何在互動中獲得彼此的成長?而最重要的是,在多元型態的家庭關係中,基督信仰如何幫助我們建立委身、負責、蒙受上帝祝福的家庭價值觀與行動?
Iong〈擁抱破碎〉由親身經驗談起,當破碎已成事實,如何以分享、理解、接納的態度來看待破碎,讓生命有新的起點;Aaron〈形式外的愛與委身〉讓我們在擱置同性家庭爭議之餘,重新看見即使是既定形式外的家庭,愛、委身與負責仍是維繫家人關係的關鍵;不論是哪種家庭型態,如何使自己的家成為「愛的團契」是重要的,張坤池老師〈從「我」到「我們」——如何經營家人關係〉提到C(connecting,連結)A(accepting,接納)R(reaching out,主動關懷)E(encouraging,鼓勵)等原則,幫助我們走出「我」,建立以「我們」為主體的家人關係;所有家庭都有面臨危機的時候,谷聲〈是成長夥伴或是病態共生?〉讓我們對危機有警覺,使家人間的互動脫離病態共生邁向動態的夥伴成長關係;Wednesday〈不一樣的家庭〉以一個青年學子的立場來談自己與家庭的互動,讓我們看見生命養成過程中,家庭所扮演的角色;陳冠宇醫師〈家庭成長與個人成長〉便是從宏觀的角度來回應家庭對個人成長的影響;廖金常修女〈處處是家〉則從廣義的角度詮釋「家」的實質內涵:只要有愛,家無處不在,並非固定在某處的房子或是有血緣的親人住在一起才是家;最後,張立夫牧師〈基督信仰對家庭有願景〉則再次提醒我們:在接納、尊重多元家庭型態之餘,更應致力提倡《聖經》所接櫫的家庭價值,即:以兩性婚姻為基礎、以基督為中心所建立的家庭是繁衍後代、創造社會能動性之所在。
「神學淺說」由康進順牧師執筆〈從〈創世記〉看家庭的衝突與建立〉,仍延續主題文稿的思維,從〈創世記〉看上帝對家庭的祝福、人的軟弱與自我中心,以及家庭傷害的造成,而斷絕傷害延續唯有承認人的有限與軟弱,回到上帝面前;「解惑之窗」談〈吃飯前為什麼要禱告呢?〉,由陳宇碩牧師執筆,以清楚的筆調帶大家重新思考飯前感恩的意涵;「潮流.脈動」中,辣鼻小心談〈MSN與火星文〉,對流行的火星文與MSN文化有清楚的描述與自己的觀察;「台灣教會人物檔案」分別由林熙皓同學、黃俞靜傳道寫吳威廉牧師娘與岩前教會施佩蘭姊妹,吳威廉牧師娘在台灣服務四十年,從協助宣教到獨立受派,栽培許多本土音樂家,而施佩蘭姊妹則是默默作工,至今仍為人所紀念,我們很高興女性教會人物的貢獻逐漸為人所重視。
值得一提的還有:曾韋禛〈當外國來的馬偕遇上本土布袋戲〉和「母語葡萄園」兩篇精采的文章,充分表現本土文化之美;此外,本期其他各專欄文章亦屬佳作,值得您一讀。 |
|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