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47期 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字級調整:

信仰.生活
上帝受人敬畏
上帝受人敬畏,不是因為祂能夠行懲罰,而是祂願意赦免。
關鍵字:
作者/鄭世璋 (台南三一教會牧師)

※故事神學

幾天前,孩子告訴我,學校同學跟她說「聖經不是真的」,她想要跟對方說聖經是真的,但卻不知道該怎麼說,最後以「我爸是牧師,有問題可以來找他」作為回應。聰明的小孩。

《聖經》是不是真的?當然是真的。但是這裡的「真」,不是指事實(Fact)上的真,而是道理(True)上的真。

孩子的世界,充滿好奇,孩子眼睛,滿是探索。這樣的心靈,讓他們可以超越事實的阻礙,直接進入神的國度。難怪耶穌會說「除非你們回轉,變成像小孩子一樣,你們絕不能成為天國的子民。」(路加18:3)反而成為大人的我們,漸漸失去那種聽故事的能力,忘卻了,上帝國的真理,很多都是透過故事在啟示我們。上帝透過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在告訴我們有關祂的真理。

台灣神學家宋泉盛說的好:

「故事讓他們相信愛的力量遠勝過人類的計謀和邪惡,並且引領他們親近愛的源頭。故事使得人的心靈可以與上帝溝通,可以與人類溝通,並且建立彼此間的親密關係。」

※約拿書

約拿書,是一個故事。所以不必費心去證明,有沒有這樣的一條魚,或是人有沒有可能在於的肚子裡活三天的事實。我只需要像個孩子,用孩子的心靈來聽故事即可。

這是一個關於約拿受上帝呼召到尼尼微城傳遞上帝信息的故事。尼尼微城是個邪惡的城市,上帝呼召約拿,前往尼尼微城去斥責這城的邪惡,但約拿並沒有這個意願﹐執意要與上帝的意志做相反的事,他要逃避上主對他的呼召。

約拿為何要逃避上帝對他的呼召?不是他不相信上帝,而是他不認同上帝的價值。上帝要他去尼尼微城所做的事,不是約拿認為有價值的事。

我們就像約拿。不是不相信上帝,而是不願意順服在上帝的呼召。我們清楚上帝對我們每一個人的呼召是甚麼,但我們就是不願意去回應祂對我們的呼召。我們用各種理由要遠離上帝,我們用自己的人生價值觀來逃避上帝,想辦法讓自己與上帝的愛與公義沒有關聯。這不只是現代人的問題,而是從過去到現在,人類心靈共通的現象。耶穌對吵著要看神蹟的群眾說:「這時代的人多麼邪惡呀!他們竟要求看神蹟,可是除了約拿的神蹟,再沒有別的神蹟給他們看了。」(路加11:29-30)

這是耶穌唯一認證的神蹟,這也是耶穌唯一要我們去「看」的神蹟。

當約拿以為他搭船到遠方就可以逃離上主的呼召時,上主安排了一條大魚把他吞到肚子裡。約拿在於的肚子裡三天三夜,然後上主吩咐魚把約拿吐在沙灘上。

※魚肚內的經驗

約拿在魚的肚子裡禱告,三天三夜。那個禱告,代表著某件事正在發生,代表著某種轉化正在進行。古有云說:「人的內心深處即是神的住所。」約拿在魚肚深處的禱告,正是他內心深處與上主相遇之處。而當約拿走出魚肚,離開那個黑暗的深處,踏上沙灘的那一刻,他不再逃避上主對他的呼召,往尼尼微城的方向前進。那是個新的開始,回應上帝呼召的開始。

我們常常想要尋求或知道上主的旨意是甚麼,但我們卻欠缺像約拿那樣被鯨魚吞進肚子一陣子的經歷。我們必須誠實面對自己內心深處黑暗的部分,才能重新看見上主應許的亮光。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新的岸邊被吐出來,明白自己所承受的召喚。那是耶穌唯一應許我們的模式。

大魚的肚子,象徵著人內心深處的黑暗。平常我們不會主動進入這個黑暗處,除非我們面對朋友、親人的死亡,或是生命中遭遇重大的創傷,突然被革職這種重大的衝擊時,否則我們是不願意去進去那黑暗的之處。

信仰的力量,或上主的力量,總是在黑暗的問題之中,而不是在答案裡。人只有在面對困境與苦難的時候,才「看得見」他的信仰在哪裡。

約拿被魚吐出來的沙灘,不是他的目的,卻是他走出黑暗深處的途徑。

※悔改,不是成聖

走出魚肚的約拿,總算接受了上主的呼召,前往邪惡的尼尼微城,傳遞上主對於該城憤怒的信息。

出乎約拿的意料,尼尼微城的人,在接受到上主的信息後,該城所有的人,從王到所有有生命氣息的,都以行為來表達對自己邪惡的悔改。

尼尼微城的人不只相信上帝的話,而且還付諸行動。

尼尼微城的人相信上帝的話。所以他們決定要禁食;城裏所有的人,無論大小,都披上麻布表示痛悔。 尼尼微王一聽見這消息,就離開寶座,脫下王袍,披上麻布,坐在灰中。 他向尼尼微人發出通告,說:『這是王和他的大臣頒佈的命令:人、牲畜、牛羊都不可吃東西;不准吃,也不准喝。 人和牲畜都要披上麻布。每一個人都必須懇切地向上帝祈禱,並且停止邪惡的行為,不做強暴的事。 也許上帝會因此改變他的心意,不再發怒,我們就不至於滅亡。』」(約拿書3:5-9)

尼尼微城與約拿,正好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

約拿知道上主的呼召,但他不相信,並選擇反方向逃避。

尼尼微城不知道上主要他們怎麼做,也不知道上主會有甚麼反應,但整個城市的人,願意主動面對自己最黑暗的部分,以悔改,放棄邪惡的行為,來面對上帝的憤怒。他們不知道,這是否是上帝的旨意,因此才會不確定地說「也許上帝會因此改變他的心意,不再發怒,我們就不至於滅亡。」(約拿書3:9)在無法明白上帝的旨意的情況下,他們選擇面對自己的邪惡(黑暗)。

「也許」,就是這個也許,讓生命永充滿可能性,讓上帝的恩典有存在的空間。

※上帝「看到」尼尼微城所做的一切。

「看到」,在約拿書中帶有深意。約拿是在魚肚的暗處,才「看到」上帝的呼召;尼尼微城的人,在自己邪惡的黑暗深處,才「看到」上帝的恩典的可能性;而上帝「看到」的是人的悔改。

「上帝看到他們所做的一切,看到他們放棄了邪惡的行為,於是改變心意,沒有把他原先宣佈的災難降給他們。 」(約拿書3:10)

上帝改變了心意,原諒了尼尼微城人的邪惡。

所有人都高興,連上帝都因為尼尼微城的人的悔改而高興,但只有一個人不高興:約拿。

約拿不只是不高興,而且非常的生氣。他在祈禱中向上帝抱怨:

「在我離開家鄉以前,我不是說你一定會這樣做嗎?就因這緣故,我盡了所能要逃往他施!我知道你是慈悲憐憫的上帝。你不輕易發怒,滿有仁慈,常改變心意不懲罰人。 所以,上主啊,讓我死吧!我死了比活著還好!」(約拿書4:2-3)

原來,約拿不願意面對的是上主的慈悲憐憫,約拿想要的上帝是賞善罰惡的上帝,而不是仁慈,常常改變心意不懲罰人的上帝。

約拿內心最大的黑暗,也是這個世界與社會帶給我們的價值觀:沒有上帝恩典存在的空間。

約拿要的是成聖,而不是悔改;約拿看到的是報復,而不是寬恕。

約拿在賞善罰惡當中尋找上帝的旨意與呼召,但上帝卻讓他進入魚肚,再讓他出來,希望他能夠重新看到不一樣,是在悔改與憐憫當中的上帝。

當我們只在成聖而不是悔改當中尋找上帝的時候,我們就看不到上帝的愛如何在軟弱的人當中運行,並且會自動將自己與對方劃出一條界線,自私地認為,只有自己才配得上帝的恩典與憐憫。

我們就像路加福音中那個「仁慈的父親」比喻故事中的大兒子。(路加15:10-32)。大兒子甚麼都有,但卻沒有看到愛所帶來的寬恕的意義時,他就覺得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失去了價值。因為他的價值是建立在成聖與賞善罰惡的基礎上,而不是在悔改與上帝的恩典。約拿也是如此。約拿生氣,甚至要以死來威脅上帝收回祂行在尼尼微城上的饒恕與恩典,因為約拿覺得尼尼微城的人不配。

※憑甚麼生氣?

我們同樣活在約拿的價值系統裡。

在我們生活的世界系統制度中,我們一直被這樣的遊戲規則所支配,我稱之為「約拿的遊戲規則」。透過社會地位,財富,名聲,學歷,成就等等,把上主的恩典隔絕起來。我們常常會憤怒地認為,對方憑甚麼配得上主的恩典?

上主回答:「你憑甚麼這樣生氣?」(約拿書4:4)

是啊!我們憑甚麼去決定誰有資格領受上帝的恩典?

我們以為,上帝的恩典是憑著我們在世上的好成就,好的社會地位,好的學歷,好的財富收入,好的名聲換來的嗎?

我們以為,我們在世上的好成就,好的社會地位,好的學歷,好的財富收入,好的名聲,就是上帝恩典與我們同在的應許與記號嗎?

很可惜地,我們一直用這樣的態度在認識上帝的恩典。您是否注意到,每當有甚麼事發生時,社會比較在意的是這些有好成就,好的社會地位,好的學歷,好的財富收入,好的名聲者的觀點與看法,但是卻很少會去傾聽,那些甚麼都沒有,沒有成就,沒有好的財富收入,沒有好的名聲與社會地位的人的聲音。因為我們以為,那是看得到的成就,就是上帝的祝福。如果我們那樣想,那才是我們內心最大的黑暗,讓我們成為心靈上的盲人,看不見上主的本質。

上主希望約拿明白的:是上主的愛,不是懲罰,遠勝過人類的計謀和邪惡,並且引領他們親近愛的源頭。

聖經的詩人說的好:「然而,你饒恕我們,因此我們應該敬畏你。」(詩篇:130:4)

上帝受人敬畏,不是因為祂能夠行懲罰,而是祂願意赦免。

我們必須要從魚肚裡走出來。

耶穌給我們最大的誡命,不是告訴我們「甚麼是正確」的,而是要我們「活在愛中」。因為我們今天,不是我們做對了甚麼,而是因為我們做錯了甚麼,才來到上主恩典面前。

※我們憑甚麼得到上主的愛與憐憫?

約拿的故事告訴我們:只有藉著悔改與寬恕,我們才能看得見與感受得到上帝的愛。阿門。

同作者相關文章:
同志平權運動與同婚法制化後的神學反思 (第 195 期)
淺談情慾神學 (第 180 期)
淺談酷兒與酷兒神學 (第 178 期)
龍潭个陂塘 (第 178 期)
#ChurchToo:教會中的性/別暴力 (第 170 期)
上帝是否創造了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從多元性別觀點看創造的敘事 (第 167 期)
對凱撒統治的政治宣戰 (第 151 期)
上帝受人敬畏 (第 147 期)
瑪門?還是上主? (第 144 期)
飛蛾,為何要撲火? (第 131 期)
行在其間 (第 116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47 期 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64-67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47期  2015年  4月 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147
本期主題: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發行日期:2015/4/10
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人在幼年時負軛原是好的──青年信仰精神與考驗
速寫「現在是我們的事了」青年座談會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陪妳/你,一起奔跑!──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原住民青年的渴望
青年如何參與教會決策?
青年主動出擊,開拓參與空間
追求公義的信仰傳承
青年如何翻轉教會
神學教育與體制對於青年事工的影響
屬於我們的事——青年的自省與行動
總會青年事工,貫穿了我們的生命洪流
PCT 150之後的青年宣教:從「說故事」和「讀聖經」開始
教會如何協助現在的年輕人?
時代的米該雅:鄭兒玉牧師
「人民作主,歡喜行踏」紀行
營地幹事甘苦談
帶著學生下田去──大城教會課照班種稻體驗
上帝受人敬畏
讀經筆記18 一枝嘴m̄是一個嘴
敬覆「家己割傷身軀」、「拜五」
走出呼召
收穫滿滿的神研班
參與第五十二屆神研班雜感
肢體互助,恩典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