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簡介
雜誌閱讀
出版叢書
購買訂閱
廣告刊登
相關網站
聯絡我們

推文:Facebook plurk twitter
新使者雜誌 > 第183期 Play 啥物 Game?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那些遊戲教我的事
失去樂趣的遊戲,那它再也不是遊戲;失去福音的教會,那它也再不是教會了。
關鍵字:
作者/林青岳 (和美基督長老教會傳道師,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碩士)
上癮了!

如果有一件事情,你早晨起來想到它,吃飯時也想到它,睡覺時還是想到它,和朋友聊天也一定提到它;若它是那麼無時無刻、自然而然地盤旋在你的腦海裡,我想,你已經對它「上癮」了!這個讓你正在上癮或曾經讓你上癮的「它」是甚麼?在我的人生中有過兩次上癮的經驗,一次是「電玩遊戲」(以下簡稱「遊戲」),另一次則是「福音」。
 
不論你是否玩過遊戲,喜不喜愛它,或是否自詡為「玩家」,相信我們都無法否認遊戲會佔據人們的注意力!用「廢寢忘食」都還不足以形容遊戲的威力,在課金(註1)風潮的線上遊戲崛起的現在,若過度遊戲「上癮」,則可能會使人玩到傾家蕩產。我們是乾脆就全盤否定遊戲,認為就是個害人匪淺的東西?或是說,我們可以換個角度去思考、了解為什麼遊戲會使人上癮?回到基督教信仰裡,教會常把「信仰生活化」、「生活信仰化」掛在嘴上,目的是希望信仰能融入於基督徒的生活之中。對筆者來說,遊戲在這方面可是佼佼者,或許教會可以向遊戲取經!
 
電玩遊戲的內在

實際上,電玩遊戲比我們所想像的還博大精深!最基本的就是許多遊戲設計的機制,它的導向就是為讓使用者「上癮」,好使玩家能沉浸在其中。如果萃取遊戲當物的元素,並且套用在其它非遊戲性事務上, 有一門專門的學問叫做「遊戲化」(Gamification)。雖說這個概念一點都不稀奇,但是它是直到2010年網路社群發展成熟後,才逐漸成為一門專業的學問。
 
筆者認為遊戲機制是遊戲的內在。在電玩遊戲界有許多不同類型的遊戲,有角色扮演(RPG,Role-playing Game)、動作遊戲(ACT,Action)、即時戰略遊戲(RTS,Real-time strategy)、模擬遊戲(SLG,Simulation Game)……。每一種類型的遊戲都對應著不同遊玩類型,而遊玩類型又對應到擅長不同領域的遊戲族群,像ACT動作遊戲就考驗玩家即時的反應,而SLG就考驗玩家的策略佈局。總之,每個遊戲設計的要旨,是要讓玩家在裡面獲得屬於個人的「成就感」。遊戲化學者McGonigal在其著作《Reality Is Broken: Why Games MakeUs Better and How They Can Change theWorld》中提到,構成遊戲化主要的元素有四項:
 
一、目標(Goal)

具有吸引力的目標可以使玩家專注於遊戲,當吸引力越強,玩家的投入感則越是強烈。
 
二、規則(Rules)

規則看起來是一種限制,但經由適當的設計,反而讓玩家有挑戰感或是能夠去表現其創造力,最後達成遊戲目標。
 
三、回饋系統(Feedback System)

在遊戲的過程中去獲得相應的回饋,以持續激勵玩家繼續遊玩。
 
四、自願性的參與(Voluntary Participation)

不僅是從遊戲的開始與結束,更在過程中也讓玩家具有自主決定權的感受。
 
這四項元素設計都是為了讓玩家更能沉浸在遊戲中,而遊戲化的設計佈局就像是一間教會在設計一件事工、課程、門徒培育系統一樣,我們能夠如何協助(筆者認為使人成長的主權乃在上主的手中,故用「協助」的概念較為合適)服事者、同工、參與者在當中獲得屬靈的增長?筆者認為這完全可以借鏡遊戲,來使用在教會中。
 
電玩遊戲的外在

筆者認為電玩遊戲的外在是複合性的「藝術」,它可能包含了文學、美術、音樂,也就是一款所謂的AAA大作(註2)。不論是在美術、音樂、角色塑造、世界觀、劇本、導演、製作人、宣傳、建模設計、音效、歷史考究等,都有可能是由該領域的專業人士來設計操刀,所以說一款遊戲可以讓人從不同外在的體驗去經歷它。在遊戲裡,玩家可能就此被美術、音樂、文學風格、世界觀包圍,並沉浸在其中。
 
這些比較能讓人感受得到的遊戲外在,也是我們教會可以借鏡的地方。也就是說,現代教會向他者展述自己的方式,乃是可以善用外顯的教會建築、室內外空間的設計、教堂的佈置、招待人員、服裝儀容、信息傳遞的方式、傳福音使用的工具媒介等「外在」,使人可以較容易親近、認識教會。事實上,教會在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已經展現不同風格的教會文化,同時也表述出當代詮釋基督教信仰的多元視角。
 
教會的這些「外在」可說是教會的強項,因為有許多教會外在的符號象徵是非常有意義的。但比較大的問題,反倒是出在教會自己沒有一套核心的論述,來清楚表達這些教會「外在」的符號象徵之意義。例如說,我們可能也不知道,為什麼教會建築、室內外空間、教堂的佈置要如此設計?招待人員為何要如此安排?為何選擇使用這種傳遞信息的方式或傳福音的工具?我們這麼做只是單單承接前人思考過的傳統嗎?當教會外在的符號象徵失去了起初存在的原因時,就僅剩下空殼的故事,而那就再也不是個故事了。
 
從遊戲的核心看教會的核心概念

當提及遊戲的核心時,就要問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什麼樣的遊戲是好遊戲?」3A大作就是好遊戲嗎?我相信這東西真的是見仁見智!但什麼樣的遊戲是爛遊戲?這樣問或許就稍微有點共識!大部分玩家都認同,不論是抄襲遊戲外在、或是抄襲遊戲內在,失去原創卻只單純的抄襲,它通常會被評價為爛遊戲。不過,筆者認為抄襲只是表象,較為深層的概念是,當遊戲失去了遊戲性,那它肯定不是好遊戲!遊戲本身的核心概念當然就是遊玩,如果遊戲本身失去「樂趣」這個要件時,那它就不是一個好遊戲了;不論遊戲的呈現方式如何,當載體失去了本身的意義時,那它的價值也會蕩然無存。
 
回到教會的事工中,就拿「發福音單張」這個事工為例,發福音單張的重點可能不是發甚麼款式的福音單張,或者是要發出去幾份單張;而是發福音單張的「這個人」,他/她的眼神、與人的對話、傳遞出去的速度、表露出的情緒等,是否可以讓別人真實的體認到,發單張的這個人身上有福音,吸引我也想要認識看看。同樣的,筆者認為吸引人來到教會並非其它的事物,而是福音本身;教會該傳遞的核心是「福音」,若失去了福音,教會也就會失去了意義。失去樂趣的遊戲,那它再也不是遊戲;失去福音的教會,那它也再不是教會了。這些,都是遊戲教我的事。
 
附註:

1.「課金」是網路電子遊戲的一種消費模式,有時內含機率性的用現金間接獲得道具,是現在許多標榜免費遊戲的遊戲廠商營利的模式。
 
2. AAA讀作3A,指擁有最高評級指標的遊戲,通常具有高成本、高質量、高宣傳經費與投資,如同電影中的大片。
 
延伸閱讀:

1.林青岳(2016)。「戲」說未來——未來思考活動的遊戲化。淡江大學,新北市。
 
同作者相關文章:
那些遊戲教我的事 (第 183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83 期 Play 啥物 Game? (4-7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83期  2022年  4月 Play 啥物 Game? 183
本期主題:Play 啥物 Game?
發行日期:2022/4/10
和玩家一起認識電玩世界
那些遊戲教我的事
魔獸世界及打電動對我的意義
電玩影響我的事
生活即實境
在電玩中看見自己與真正的平安
轉化
咖啡社區宣教
未完、待續
好耍的科學試驗 Hó-sńg ê Kho-ha̍k Chhì-giām
佇順應自然環境變化的中間感受生活
宣教是一場不能輸的戰鬥
憶學長蕭清芬牧師
定根本土・認同住民・見證盼望! ——總會成立七十週年的歷史回顧與反思(3-3)
關於日本的基督教
我在英國封城期間的教牧關懷和反省
甲子園的榮耀——冠軍的偉大
回應182期〈划向水深之處──鼓山教會於哈瑪星的深情百百款〉一文
你最近的生活,海好嗎?
在59神研班的學習筆記
從團契中我看見
不要小看熱情與使命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