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使者雜誌 > 
                        第31期 飆-談當今之青少年 | 
  
    |  | 
  
    |  | 
  
    | 
        
          |  潮流.脈動 |  
          | 淺談廣電媒體Call-in的文化 |  
          |  |  
          |  |  
          | 關鍵字: |  
          | 
                | 作者/羅榮光
                  
                    (現任長老教會總會助理總幹事。) |  |  | 
  
    |  | 
  
    | 「你豈是羅牧師?」每當我搭上台北的計程車,與司機閒聊後不久,這句話經常被他們問到,當我回答說:「我就是羅牧師」時,司機先生就跟我熱烈地談起我在民主電台主持節目的一些話題,當下車時,他們常是不拿我的車資,他們的熱誠與鼓勵,使我覺得主持廣播節目真是意義非凡。 
 自從去年九月間應邀於綠色和平台灣文化廣播電台在每禮拜六上午十時至十二時主持「光明新台灣」節目以來,已經有一年多的時光。也同時參與寶島新聲(TNT)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尊重生命,關懷台灣」的節目(每月一次),另外TNT客家電台「客家論談」的時間也偶而要去主持、這些主持節目的經驗,使我深深體會廣電媒體之重要性與其影響力。
 
 在主持節目中,自已先陳述所要講的話題之後,就開放現場熱線電話,供聽眾朋友Callin(扣應,即現場熱線電話),來回應你的話題,因為不知他們會問的問題是什麼,你必須平常就要涉獵廣泛,一般的新聞消息必須多瞭解,最好也要多看專家學者的論述,使你的回答內容可以條理清晰,也能精闢入理。
 
 (一)扣應之優點
 扣應(Call in)所提供的是雙向的溝通。不是只單方面的陳述,其優點包括下列幾項:
 
 (1)深入探討:有些聽眾扣應所陳述的觀點比我們節目主持者的更新穎,也更有深度。主持者與扣應聽眾在互動之中,常有新的靈感產生。比如有一次我們在討論選舉時,台獨是否正如國民黨所宣稱的是「票房的毒藥」?後來,我們在空中交談的結論是:台獨是醫治台灣人民罹患「中國病」的良藥,也是台灣人民虛弱心靈的補藥,因為台灣獨立乃是追求台灣人民的尊嚴與自主。
 
 (2)互相鼓勵:在節目開始時,我經常會用一段富有人情味的小故事來提倡我們台灣人要建立互相鼓勵的文化,不要只會互相批評與排斥。我也在節目中經常給司機先生們鼓勵,稱他們為「流動社會大學」的老師,因為他們在收聽民主電台節目時,也經常會跟乘客談論時局。
 
 聽眾也常會扣應給我鼓勵,甚至有一位婦女竟然稱我為:「救世主」,我當然就趁機傳福音,使她知道世上只有一位救世主──耶穌基督。
 
 當陳師孟副市長被台北市議會中華新黨的議員圍剿時,我就呼籲聽眾朋友打電話給他,打氣加油,果然有不少人打電話去,陳師孟也就立即扣應來表達謝意,真是一個何等溫暖的時刻!
 
 (3)生動有趣:在扣應時,聽眾也會提供自已所做的詩詞在電話中發表或敘述自已的經驗與心得,尤其是旅遊之見聞。
 
 有一次聽眾扣應提起台北市的河流都被堤壩所阻隔,使市民無法與河流親近,台北人真可憐,無法探察大自然的脈搏。類似這種極富想像力的敘述,真是生動有趣,令人回味無窮。
 
 (4)介紹福音:在主持節目時,我不直接佈道,但我經常會適時引用聖經的故事或經文,也在評論時局時,提出基督教的觀點,聽眾朋友也常會扣應表達他們的認同與接納。在中國試射飛彈恫嚇我們台灣人民時,我就用大衛擊倒歌利亞的故事,來重建台灣人的心靈,鼓舞大家要有信心與勇氣。
 
 (二)扣應的缺點:
 (1)咒罵:有些聽眾會把最髒的話罵出來,使你的節目品質降低,電台要重播的機會就少了。
 
 (2)干擾:國民黨文工會與新黨份子常動員其「扣應部隊」來干擾你,傳播一些似是而非的論調,甚至毫無理性地反駁你。有一次我引用TIME週刊,分析台灣與中國武力之比較後,有一位年輕人扣應說:「中共打過來,咱穩輸的。」我就向他說明只要大家團結在一起迎戰入侵之敵軍,我們不一定會輸,因有台灣海峽的天然屏障。他又再扣應進來,重彈「穩輸」的論調,連續三次,後來我才覺察他必定是「扣應部隊」的隊員,用意是在干擾你、激怒你。
 
 (3)固定化:開放扣應久了,扣應的聽眾與見解逐漸會固定下來,比較少有新的人會扣應進來。而且見解會愈來愈相同,少有不同的看法(除了扣應部隊之外)。在這方面極待突破與拓展。
 
 不管優缺點如何,電台節目中扣應所提供的是言論自由與傳播自由這些基本人權的落實使台灣人民的心靈逐漸脫離「警總」的恐怖陰影,人人都可以藉著扣應來表敘自己的觀點,別的聽眾也可以回應贊同或反駁你,如此使「真理愈辯愈明」,這是最可貴的新文化了!
 
 結語:迎接資訊與傳播爆炸的新世紀
 主持節目久了,自已的觀察與反應會愈來愈敏銳,而且上節目前也要有充分的準備與祈禱,才能妥恰回答扣應之問題,這正使我體會神學家Karl Barth所說:「基督徒要一手拿聖經,另一手拿報紙」之意義了!
 
 廿一世紀將是資訊與傳播爆炸的世紀,面對未來,我們台灣教會應當培養更多有信仰、有智慧、並有台灣主體意識的人材進入傳播界,把基督教的信仰與倫理傳播出來,塑造新的台灣文化。開創光明新台灣!
 | 
  
    |  | 
  
    |  | 
  
    |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 
        | .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政治關懷的省思 (第  88 期) | 
      
        | .如何面對黑函? (第  72 期) | 
      
        | .疼惜生命,分擔苦難——921大震災的省思 (第  55 期) | 
      
        | .信靠上帝,更加奮起!—-回應「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之社會及政治關懷的再思」 (第  50 期) |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有沒有「廣電宣教」政策?之二 (第  40 期) | 
      
        | .答主內齡儀姐妹 (第  39 期) | 
      
        | .淺談廣電媒體Call-in的文化 (第  31 期) | 
    
  
  
    | 
 | 
  
    |  |